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7)
2023(3811)
2022(3361)
2021(2965)
2020(2451)
2019(5388)
2018(5225)
2017(10094)
2016(5575)
2015(6129)
2014(6194)
2013(6112)
2012(5622)
2011(5173)
2010(5127)
2009(4761)
2008(4595)
2007(4051)
2006(3607)
2005(3176)
作者
(18137)
(15540)
(15256)
(14436)
(9588)
(7428)
(7039)
(6039)
(5820)
(5324)
(5290)
(5104)
(5043)
(4956)
(4813)
(4720)
(4700)
(4662)
(4474)
(4355)
(3908)
(3827)
(3715)
(3510)
(3420)
(3397)
(3308)
(3269)
(3075)
(3056)
学科
(28585)
经济(28570)
管理(18081)
(13156)
方法(11555)
(11146)
企业(11146)
地方(10782)
环境(10366)
数学(10244)
数学方法(10156)
(7686)
地方经济(7618)
(6256)
中国(5689)
(5170)
(5151)
规划(4682)
(4601)
环境规划(4547)
业经(4454)
资源(4360)
(3949)
区域(3942)
(3814)
(3633)
贸易(3633)
农业(3610)
生态(3447)
关系(3420)
机构
大学(83301)
学院(83202)
(31718)
研究(31404)
经济(31015)
管理(30047)
理学(26632)
理学院(26236)
管理学(25660)
管理学院(25540)
科学(22721)
中国(22118)
(17353)
(17300)
研究所(16316)
(15949)
业大(13969)
中心(13344)
(13115)
农业(12821)
(12750)
(12474)
(12180)
师范(11964)
财经(10944)
北京(10501)
(10190)
(10144)
研究院(10020)
(9889)
基金
项目(62275)
科学(48968)
基金(45188)
(41603)
研究(41428)
国家(41302)
科学基金(34425)
社会(27048)
社会科(25632)
社会科学(25625)
(25242)
基金项目(24430)
自然(23416)
自然科(22802)
自然科学(22794)
自然科学基金(22358)
(21836)
资助(18146)
教育(17904)
编号(15199)
重点(14960)
(14809)
计划(13180)
(12985)
(12842)
科研(12684)
创新(12114)
科技(11810)
成果(11535)
国家社会(11421)
期刊
(33469)
经济(33469)
研究(20480)
学报(17407)
科学(15690)
中国(14765)
(12595)
大学(11803)
学学(11421)
管理(9855)
(9462)
农业(8648)
资源(6524)
教育(6295)
技术(5712)
业经(5332)
经济研究(5310)
财经(5126)
科技(4689)
(4547)
金融(4547)
(4546)
(4425)
(4407)
问题(4349)
业大(4261)
(4104)
商业(4072)
统计(4030)
林业(3922)
共检索到116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赵春生  陈渊  
研究内陆碱性水域凡纳滨对虾体重生长速度分别与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Mg2+、K+质量浓度、Ca2++Mg2+以及(1/2Ca2+)/(1/2Mg2+)、Na+/K+等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因子对对虾体重生长速度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它们与体重生长速度的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他因子的显著负效应影响;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Mg2+、(1/2Ca2+)/(1/2Mg2+)及Ca2+质量浓度对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弱化;Mg2+质量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内陆碱性水域K+质量浓度和Na+/K+很可能是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适当提高盐度及Ca2+、K+质量浓度,降低N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赵春生  陈渊  胡国宏  杨欣乔  
为探讨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可能性,野外条件下进行了幼虾生存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体长为2.0—3.0 cm的凡纳滨对虾在pH 7.7-9.0、碱度4.13-10.10 mmol/L、盐度0.036%-0.099%的苏打型淡水环境可存活48 h;在pH 8.3-9.5、碱度9.80-38.78 mmol/L、盐度0.10%-0.35%的半咸水环境存活时间不超过24 h;Ca2+浓度、Ca2+/Mg2+、离子系数、碱度及pH是影响对虾生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通过驯化适应,提高对虾对水环境一系列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适应能力,是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微微  戴习林  冯奇飞  臧维玲  
通过定期监测分析凡纳滨对虾露天养殖土池水化学指标和底泥硫化物(S~(2-))、单质硫(S~0)、总硫(TS)含量和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溶解氧(DO)、p H、总磷(TP)、总氮(TN)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塘底质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周边河道底泥中硫化物含量(18.13~232.56 mg/kg)和露天土池底泥中硫化物含量(0.31~5.86 mg/kg)都低于渔业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安全下限;养殖塘底泥S~0和TS含量分别是0.39~3.06 mg/kg和221~4421 mg/kg。S~(2-)和TS随养殖时间呈波浪式增加趋势,S~0含量箱型区间增减变化;土池底泥TS中0.12%~1.76%为S~(2-),0.12%~1.04%为单质硫;水源底泥TS中4.30%~17.85%为硫化物,0.09%~0.37%为单质硫;主要水化学指标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需求,底泥中TOC与TN均随养殖时间波浪式累积,TP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底泥S~(2-)、TS与底泥中T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怡茹   张继红   吴文广   杜彦秋   孙威   冯旭   康秦梓   孔杰  
“渔盐一体化”是山东省滨州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田养殖的重要模式。为了解该模式下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 (Chl-a)浓度、粒径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于2021年5—7月分别在养殖的初期、中期和收获期,测定了高盐组(S=54)和对照组(S=32)养殖水体的分级Chl-a浓度[小型浮游植物(micro Chl-a)、微型浮游植物(nano Chl-a)、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 Chl-a)、总Chl-a浓度]及相关环境参数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结果显示,日变化:对于总Chl-a浓度,高盐组无显著日变化(P>0.05),对照组在5月和6月存在显著的日差异(P<0.05)。对于浮游植物粒径结构,高盐组7月的pic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7月的micro Chl-a和6月的nan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月变化:两盐度组pico Chl-a、nano Chl-a和total Chl-a最低值和最高值都分别出现在6月和7月。且7月的total Chl-a显著高于5月和6月(P<0.05)。高盐组水体nano Chl-a占主要优势,随着养殖的进行粒径结构特性出现了演替,其中,pico Chl-a对total Chl-a贡献率由5月的6.43%提高至7月的16.81%,超过了micro Chl-a的贡献率。对照组5月和6月以micro Chl-a占主要优势,分别占59.64%和57.49%,其次是nano Chl-a,分别占35.46%和36.90%,7月以nano Chl-a占主要优势,贡献率达53.09%。RDA分析显示,Chl-a浓度与水温显著正相关,nano Chl-a的贡献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高盐组总Chl-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总Chl-a与溶解有机氮显著正相关,与硅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讲,高盐组水体Chl-a浓度日变化较小,浮游植物粒级随养殖进行逐渐趋于小型化,可能与温度升高和较高的有机氮水平有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威   李甍   宋协法   李贤   董登攀   陈钊   白雪松  
中间培育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滨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_(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属水平上,对凡纳滨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最高(37.33%)、T5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最低(0.28%)、T7.5最高(9.78%)。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最低、T7.5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得分最高,为0.92,凡纳滨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少帅  董双林  王芳  穆迎春  朱长波  黄国强  
研究了Ca2+浓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生长的影响。实验保持盐度15和其它离子的浓度基本恒定,共设计了5个Ca2+浓度梯度,分别为60(R1)、180(R2)、750(R3)、3750(R4)和7500 mg·L-1(R5)。经过35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Ca2+浓度的人工海水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影响显著,R1组虾的存活率最低,为81.25%,显著低于R2、R3和R4的存活率;(2)5个Ca2+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不同,其特定生长率(SGRd)的大小顺序为:R3>R2>R1>R4>R5,其中R3的特定生长率(SGRd)显著高于其它4组,而R5的特定生长率(SGRd)显著低于其它4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臧维玲  张韬  
研究了水流及水平流速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流及其流速、流向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静水环境不利于对虾的增长、增重和存活,易加大对虾个体间体长规格的差异;水平水流与曝气垂直水流均具有促进对虾生长和存活的作用,特别是水平水流环境更有利于养殖对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和存活,同时在0.63~2.78 mm/s流速范围内,对虾的生长随着水平水流的流速增大而加快,规格越整齐;F检验表明,分别在静水、水平水流、曝气垂直水流环境中生长的对虾体长、体重增长量与成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2.78 mm/s流速的水平水流是1~3 cm体长对虾最佳生长生存水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阮晓红  罗坤  栾生  孔杰  许圣钰  陈荣坚  陈国良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雪梅  黄勃  赖秋明  张继涛  王志勇  
以2个不同遗传背景A、B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为亲本,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自交系和杂交系,比较其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A是引自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SPF凡纳滨对虾,B是在海南本地养殖多代选育不携带病毒的凡纳滨对虾。实验由自交组AA(A♀×A♂)、BB(B♀×B♂)和杂交组AB(A♀×B♂)、BA(B♀×A♂)4个实验组组成。结果表明自交组生长AA>BB,存活率BB>AA。由此看出2个群体生长和存活率存在较大差异,AA具有生长快优良性状,BB具有存活率高的优良性状。杂交组生长AB>BA,存活率BA>AB。杂交组与自交组生长和存活率比较:生长AA>AB>BA>B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王兴标  陈政强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Mg~(2+)、Ca~(2+)+Mg~(2+)总量及Ca~(2+)/Mg~(2+)比值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48h的Ca~(2+)的LC_50为407.38mg·L~(-1)、Mg~(2+)的LC_(50)为741.31mg·L~(-1)。(2)在Ca~(2+)/Mg~(2+)比值为1:10时,对凡纳滨对虾生存没有影响;(3)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Ca~(2+)浓度有密切关系,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在Ca~(2+)/Mg~(2+)比值为1:3时,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率随着Ca~(...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马甡  董双林  阎斌伦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吕平  吴立峰  沈琪  杜少波  胡超群  
全同胞家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材料。采用自然交配法建立了62个凡纳滨对虾第一代全同胞家系,对其中17个家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家系的孵化率、出苗率与雌性亲本的大小相关性不显著。17个家系中有7个家系显示生长优势,其大小顺序依次是A02>A11>A01>A17>A06>A08>A16;7个家系在40周内的生长速度较17个家系的平均值高23.2%。在所有家系中,A01、A02、A11等3个家系的体重显著大于其它家系(P<0.05),其平均生长速度较所有家系平均生长速度分别快25.5%、31.6%和31.0%。这3个家系的整齐度良好,在养殖中期的个体变异系数分别为11.58%、9.95%和8.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申玉春  陈作洲  刘丽  李再亮  吴灶和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01±0.02)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实验周期30 d,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3析因设计,盐度梯度设置为6、12、18、24、30五个水平,饲料蛋白水平梯度设置为30%、36%、4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1)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呈现出随盐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盐度为6时蜕壳相对增重率为最高。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随盐度升高而上升,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特定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如卫  钱昭英  刘小林  路正  任晋东  杨福生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体配3个雌体,构建了1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5月龄60个全同胞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9个生长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估算了5月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凡纳滨对虾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46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张海艳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