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9)
- 2023(13447)
- 2022(11299)
- 2021(10495)
- 2020(8490)
- 2019(19347)
- 2018(19372)
- 2017(37059)
- 2016(19826)
- 2015(22623)
- 2014(22586)
- 2013(22384)
- 2012(20860)
- 2011(19149)
- 2010(19901)
- 2009(18338)
- 2008(17859)
- 2007(15911)
- 2006(14707)
- 2005(13829)
- 学科
- 济(104895)
- 经济(104805)
- 管理(52833)
- 业(47200)
- 企(35945)
- 企业(35945)
- 方法(34558)
- 地方(30582)
- 数学(30429)
- 数学方法(29808)
- 中国(28571)
- 农(26271)
- 业经(21800)
- 学(20187)
- 农业(17958)
- 地方经济(17501)
- 环境(17397)
- 财(16641)
- 制(16449)
- 融(15452)
- 金融(15449)
- 银(15238)
- 银行(15223)
- 贸(14992)
- 贸易(14976)
- 行(14771)
- 发(14726)
- 易(14284)
- 理论(14214)
- 和(13839)
- 机构
- 学院(287372)
- 大学(283180)
- 济(123042)
- 经济(120316)
- 研究(105204)
- 管理(104956)
- 理学(87991)
- 理学院(86857)
- 管理学(85060)
- 管理学院(84516)
- 中国(82025)
- 科学(63801)
- 京(62237)
- 财(54909)
- 所(54143)
- 研究所(48429)
- 中心(47471)
- 江(45985)
- 农(44565)
- 财经(41870)
- 范(41542)
- 师范(41213)
- 北京(40677)
- 业大(38712)
- 院(38141)
- 州(37520)
- 经(37496)
- 经济学(37428)
- 农业(33918)
- 省(33051)
- 基金
- 项目(181632)
- 科学(142725)
- 研究(136151)
- 基金(127956)
- 家(110686)
- 国家(109756)
- 科学基金(93674)
- 社会(85753)
- 社会科(81236)
- 社会科学(81218)
- 省(73770)
- 基金项目(66794)
- 教育(61885)
- 划(61247)
- 自然(58334)
- 自然科(56822)
- 自然科学(56814)
- 编号(56079)
- 自然科学基金(55676)
- 资助(53003)
- 成果(45960)
- 发(45398)
- 重点(41812)
- 课题(40768)
- 部(38379)
- 创(37297)
- 发展(36771)
- 展(36188)
- 创新(34952)
- 国家社会(34780)
- 期刊
- 济(155140)
- 经济(155140)
- 研究(92961)
- 中国(65524)
- 农(42213)
- 管理(41547)
- 财(40948)
- 学报(39152)
- 科学(39102)
- 教育(35731)
- 融(30292)
- 金融(30292)
- 大学(30075)
- 技术(28761)
- 农业(28724)
- 学学(27956)
- 业经(25240)
- 经济研究(24597)
- 财经(20706)
- 问题(19877)
- 经(18034)
- 资源(15984)
- 统计(15909)
- 技术经济(15839)
- 业(15223)
- 贸(14729)
- 策(14461)
- 图书(14300)
- 世界(13631)
- 商业(13308)
共检索到464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立华 王涛 樊胜岳 杨国靖
本文以黑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内陆河流域现存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提出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耦合模式。该发展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农牧业耦合、农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耦合、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与系统外的耦合。最后,分别对各层耦合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淑婷 杨永春 李博 石培基 魏伟 刘润 王梅梅 卢红
通过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与社会区位条件以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各流域区位条件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基础数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计算各流域不同植被类型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如下:①合理补偿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各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还必须保障补偿者的承担能力和满足受偿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也是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③利用区位差异条件可以科学地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分配标准,有效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植被生态系统 石羊河流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涛 赵敏娟 乔丹
以黑河流域为例,详述基于选择实验法评估内陆河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的指标选取及问卷设计流程,运用RPL模型估计居民生态系统恢复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城乡居民偏好差异,进而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效益总额。结果显示:(1)受访居民希望采取一定的恢复措施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但城乡居民对恢复措施的侧重点存在偏好差异,城镇居民对河流水质、东居沿海面积和休闲娱乐条件的偏好较强,而农村居民仅对河流水质和农田灌溉保障率有较强偏好;(2)若在黑河流域采取一定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使各项生态指标达到问卷设计的最优状态,则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样本总体的家庭年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95.012元、277.319元和391.212元,根据样本总体估计结果计算得到的生态系统恢复效益总额为2.479亿元,高于根据城乡居民分别估计结果计算得到的2.318亿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关键词:
生态学 景观生态风险 石羊河流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景喆 李新文 陈强强
本文以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区情为基础,提出了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评价的框架,选择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并以甘肃黑河流域的张掖市为例,对西北内陆河流域实施虚拟水战略的效益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显著,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让会 张慧芝 赵振勇 黄俊芳 孙洪波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 ,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 ,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 ,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 ,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 ,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 ,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塔里木河 生态用水 水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冯海春 王旭峰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水文、气候、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芳 粟晓玲 王素芬
【目的】对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为了解当地用水现状进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收入公平性评价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内陆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影响用水量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降水量等主要指标,计算单项指标与用水量的基尼系数,并计算综合基尼系数,进而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其用水公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对石羊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表明,石羊河流域在现状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代内用水较为公平,但代际用水并不公平。【结论】可以利用基尼系数客观地评价区域间社会经济用水的公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玥 刘新平 原伟鹏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丽红 陈亚宁 李卫红
本文在系统总结流域尺度上生态经济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框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模拟研究、经济系统过程的模拟研究、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的构建等。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6)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指出了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春芳 倪博文 连虎刚 贺扬希
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极大影响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分析与评价外部扰动下的生态网络韧性水平,对于针对性提出该区域生态网络优化方案、增强流域生态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包括要素、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的生态网络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网络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具有非均衡性,生态“源地—廊道—节点”呈不均匀地集聚分布,但南密北疏的格局基本稳定。(2)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网络韧性水平整体提高,年均增长1.55%,荒漠和山地地区生态网络韧性提升快于绿洲地区,结构韧性提升快于功能韧性和要素韧性。(3)2000—2020年间,山地、绿洲、荒漠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生态网络韧性水平差异逐渐减小,“低—低”集聚(LL)和“高—高”集聚(HH)占比高。LL集聚主要分布在北部荒漠区域,HH集聚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两者在空间上均有扩散的趋势。最后对山地、绿洲和荒漠三类地区,从要素、结构、功能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流域韧性提升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尹昌应 周德成 鲁蕾 许文强 戴丽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 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 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 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协调度 主体功能区 黄河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雪梅 石培基 董翰蓉 吴文婕 付春燕 魏伟
以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市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对水资源承载力、城市适度规模的内涵进行阐述,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城市适度规模计算模型,构建了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评价模型,并给出评价区间标准;对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凉州区的地表径流量相比1950年代下降程度显著;2000—2009年凉州区水资源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类型为水质和水量结合型,超载度年均增长率5.11%,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黄灯区向轻度失调双黄灯警区过渡阶段;未来20年水资源超载度年均增长率3.15%,虽然超载速度减缓,但是可利用水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水量,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将进入轻度失调双黄灯警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