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9)
2023(5314)
2022(4520)
2021(4275)
2020(3589)
2019(8304)
2018(8285)
2017(15935)
2016(8755)
2015(9898)
2014(10007)
2013(9504)
2012(8412)
2011(7567)
2010(7921)
2009(7139)
2008(6985)
2007(6200)
2006(5333)
2005(4677)
作者
(25401)
(21194)
(21124)
(20023)
(13509)
(10112)
(9635)
(8369)
(8007)
(7560)
(7364)
(7221)
(6821)
(6765)
(6621)
(6422)
(6418)
(6181)
(6159)
(5976)
(5293)
(5198)
(5171)
(4855)
(4826)
(4707)
(4667)
(4575)
(4292)
(4167)
学科
(41264)
经济(41244)
管理(23271)
方法(20672)
(19992)
数学(19000)
数学方法(18455)
(16807)
企业(16807)
地方(11457)
中国(8645)
(8129)
(7900)
地方经济(7444)
理论(7293)
业经(7163)
环境(5834)
(5798)
(5617)
教学(5541)
农业(5493)
(5437)
贸易(5433)
技术(5272)
(5181)
(4948)
(4601)
(4536)
金融(4534)
(4345)
机构
学院(122942)
大学(119995)
管理(47873)
(45988)
经济(44893)
理学(41798)
理学院(41311)
管理学(40002)
管理学院(39792)
研究(39541)
中国(29384)
科学(27169)
(25658)
(20522)
(19362)
研究所(18994)
业大(18853)
(18547)
(18376)
中心(18319)
(16507)
师范(16323)
北京(16030)
技术(15532)
农业(15387)
财经(15150)
(15138)
(14816)
(13652)
经济学(13591)
基金
项目(86989)
科学(68699)
基金(61739)
研究(61337)
(54684)
国家(54301)
科学基金(46945)
社会(37400)
(36208)
社会科(35569)
社会科学(35560)
基金项目(32052)
自然(31890)
自然科(31209)
自然科学(31203)
自然科学基金(30560)
(30277)
教育(29566)
资助(26623)
编号(25364)
重点(20333)
(19337)
成果(19300)
(18225)
课题(18139)
(18067)
创新(17026)
计划(16881)
科研(16678)
大学(15558)
期刊
(47434)
经济(47434)
研究(30496)
中国(23513)
学报(18940)
科学(18039)
管理(17852)
(16424)
教育(15783)
技术(14513)
大学(14024)
(13660)
学学(13240)
农业(11677)
统计(9471)
(8684)
业经(8073)
(8060)
金融(8060)
决策(7869)
经济研究(7827)
资源(7021)
技术经济(6923)
(6789)
财经(6699)
科技(6238)
职业(5921)
商业(5772)
图书(5771)
(5762)
共检索到17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宇庭  
用矩阵形式描述了放养捕捞的数学模型 ,对主要变量———回捕率的估测方法 (渔获物年龄组成法 ,历史放养捕捞数据法和标志回捕法 )进行了说明。用渔获物年龄组成法和历史放养捕捞数据法 ,估算了大伙房水库鲢、鳙的牧养回捕率 ,还对目前牧养群体资源研究中参数求解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官文江  陈新军  
大型灯光围网是我国近海捕捞鲐、鲹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探讨和估算捕捞效率对其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1998-2003年东黄海我国鲐、鲹大型机轮灯光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其捕捞效率进行了估算,讨论了线性模型误差结构的选择及数据变换对结果的影响。根据鲐、鲹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数据呈正偏,以及CPUE均值与方差在对数尺度下的线性关系,选择了负二项分布、伽马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作为误差分布。研究表明,由于CPUE零值的存在,其对误差分布结构有很大影响。当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时,对数正态分布与伽马分布的CPUE需加一常数(δ),δ取值对结果有较大影响,随δ增大将使估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思思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张英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与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渔业捕捞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组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高营养级游泳动物食性鱼类,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等营养级的底栖大型甲壳类;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波动中显著下降;渤海生态系统的规模、成熟度、总能流量、费恩循环指数、生态网络的聚合度等属性指标均波动剧烈,表明渤海生态系统目前并不成熟,尚处于不稳定期。渔业捕捞是渤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降低渤海渔业捕捞的强度,防止发生持续大强度捕捞导致的渤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系统崩溃,以实现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张旭光  唐文乔  张亚  吴嘉敏  沈林宏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张旭光  唐文乔  张亚  吴嘉敏  沈林宏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赵宪勇  黄洪亮  夏辉  徐玉成  孙坚强  冯春雷  王新良  朱国平  徐鹏翔  李灵智  陈丹  
2009/2010和2010/2011两渔季,我国渔轮在南极公约区内、位于CCAMLR48.1亚区邻近南设得兰群岛和48.2亚区邻近南奥克尼群岛的南大西洋水域开展了南极磷虾捕捞作业。根据两渔季采集的捕捞群体中南极大磷虾体长及性比资料,利用体长频数的混合分布法,比较和分析了两渔季我国商业捕捞所获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种群年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夏至秋初(12月~翌年4月),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南极大磷虾捕捞群体中至少有5个年龄组,雌雄性比、种群年龄组成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间和季节、区域差异。4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长华  
我的祖家生长在台湾西海岸的闽南沿海,自小到大,我几乎每天可听到看到许多海洋捕捞趣事,今天说的主人公便是带鱼。 带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也是福建、台湾沿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仅福建省年产量就达70余万吨,居全省海洋经济鱼类捕捞量首位。方言相同的闽南、台湾人称带鱼为“白鱼”。《闽中海错疏》中载:它因狭长而侧扁如带,故称白带鱼;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姜亚洲  
随着渔业资源由单鱼种管理模式向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的转变,捕捞因素对于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捕捞对鱼类群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在研究捕捞对于鱼类群落影响时,所选用的群落研究指标应符合预期性、可测性、敏感性和排他性标准,业已利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生物多样性、聚合特征指标、群落功能性指标、多元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模型五大类。各研究方法单独使用均无法全面反映群落的结构变化,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建议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以期全面掌握捕捞活动作用下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动状况,更好地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胡芷君  邵长伟  唐政  
随着捕捞强度加大,渔业生物为了应对捕捞压力、维持种族繁衍,逐渐产生适应性进化,这一过程称为捕捞诱导进化(Fishing-induced evolution,FIE),通常表现为渔业生物个体变小、性成熟提前,个体对捕捞的敏感性增强,进一步导致渔业种群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和渔业经济效益降低。认知捕捞诱导的渔业生物适应性进化,掌握捕捞对渔业种群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策略。虽然FIE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FIE在生理、生态及基因层面上对渔业生物的具体影响过程尚未明确,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多物种相互作用等的动态环境中,FIE的作用方式更为复杂。作者综述了鱼类FIE的主要研究方法,总结了捕捞对大个体的选择性在鱼类生长、性成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对渔业种群恢复与管理产生的效应,以及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为FIE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帮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利平  杨林林  刘尊雷  程家骅  
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结果表明,16年间小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增加趋势,大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减少倾向,但两者的增减相对稳定(P>0.05);时间序列长度谱斜率也呈现变陡态势,但相对平稳(r_s=-0.42,P>0.05)。伏季休渔的渔业管理制度能够减缓或阻止了捕捞强度的进一步加剧,但没有实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捕捞强度骤然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伏季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印度洋是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区域,几十年来其海洋渔获量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科学预测其未来渔获量趋势,对发展我国远洋渔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了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1,5)和GM(1,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在1 186~1 290万t、1 227~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浩年  
通过试验,证实了放音时比休止时所获得的钓尾数有明显的增加,图1就是试验的结果,图中斜线部分是放音时的数量,白色部分是无音休止时的数量,可知放音时约比休止时增加67%的钓尾数。图2表示以渔船实际操作时计量比较,放音时约可增加45%的钓尾数。应该指出,鱼类是以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所左右,所以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浩年  
我们已知,探鱼仪是利用发射的超声波当遇上鱼群后反射回来的声波获得鱼群信息的设备。所谓超声波是指声波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以上的声音。同样鱼类也有一定的听觉范围。在声波很强时,就起着驱赶鱼群作用。对普通的探鱼仪来说,虽然发出极强的声波,由于声源远离鱼群,所以不存在威吓鱼群的作用。但是海豚、鲸等海洋生物能听到超声波频率范围内的声波,因此起着威吓作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雷  黄洪亮  陈雪忠  
随机生产边界法是一种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线性规划方法。在得到待定系数的估计值后,可求得理论产出,进而可以求得各投入单元的技术效率。以年渔获产量为产出,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和渔船数为投入,应用该方法计算浙江省1996-2004年的海洋捕捞能力。结果表明2000年浙江省捕捞技术效率最高,达到99.9%。在与DEA法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两者计算结果相近,都能较准确的反映捕捞能力水平;在使用SPF法分析捕捞能力时,要注意技术无效率投入的剔除。此外,在用SPF法计算捕捞能力时,应将除去劳动力外的投入因子全部货币化,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赵春生  陈渊  胡国宏  杨欣乔  
为探讨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可能性,野外条件下进行了幼虾生存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体长为2.0—3.0 cm的凡纳滨对虾在pH 7.7-9.0、碱度4.13-10.10 mmol/L、盐度0.036%-0.099%的苏打型淡水环境可存活48 h;在pH 8.3-9.5、碱度9.80-38.78 mmol/L、盐度0.10%-0.35%的半咸水环境存活时间不超过24 h;Ca2+浓度、Ca2+/Mg2+、离子系数、碱度及pH是影响对虾生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通过驯化适应,提高对虾对水环境一系列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适应能力,是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