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2)
- 2023(11466)
- 2022(10165)
- 2021(9584)
- 2020(8032)
- 2019(18568)
- 2018(18876)
- 2017(36045)
- 2016(19806)
- 2015(22312)
- 2014(22542)
- 2013(21959)
- 2012(20181)
- 2011(18152)
- 2010(18030)
- 2009(16357)
- 2008(15698)
- 2007(13674)
- 2006(11853)
- 2005(10345)
- 学科
- 济(72022)
- 经济(71930)
- 管理(58299)
- 业(50995)
- 企(43175)
- 企业(43175)
- 方法(33409)
- 数学(28295)
- 数学方法(27956)
- 中国(19335)
- 学(19303)
- 农(19253)
- 财(19019)
- 制(16226)
- 业经(16122)
- 环境(15741)
- 地方(15347)
- 理论(14223)
- 银(13496)
- 银行(13454)
- 和(13169)
- 融(12912)
- 金融(12904)
- 行(12885)
- 农业(12550)
- 划(12461)
- 体(12379)
- 贸(12254)
- 贸易(12249)
- 务(12143)
- 机构
- 大学(275840)
- 学院(273319)
- 管理(109150)
- 济(101378)
- 经济(98881)
- 理学(94660)
- 理学院(93561)
- 研究(92215)
- 管理学(91862)
- 管理学院(91381)
- 中国(68446)
- 京(59769)
- 科学(59646)
- 财(47149)
- 所(46804)
- 农(45778)
- 业大(43007)
- 研究所(42943)
- 中心(41977)
- 江(39557)
- 财经(37866)
- 北京(37841)
- 范(37160)
- 师范(36773)
- 农业(36093)
- 经(34456)
- 院(34027)
- 州(32329)
- 技术(30612)
- 师范大学(29772)
- 基金
- 项目(192423)
- 科学(149784)
- 研究(140004)
- 基金(137875)
- 家(120940)
- 国家(119927)
- 科学基金(102168)
- 社会(85248)
- 社会科(80528)
- 社会科学(80506)
- 省(75557)
- 基金项目(73997)
- 自然(68002)
- 自然科(66349)
- 自然科学(66333)
- 自然科学基金(65093)
- 教育(64138)
- 划(64107)
- 编号(57898)
- 资助(56639)
- 成果(47251)
- 重点(42769)
- 部(41784)
- 发(40194)
- 课题(39943)
- 创(39647)
- 科研(37058)
- 创新(36904)
- 项目编号(35970)
- 大学(35529)
共检索到39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耀欢 王浩 肖伟华 秦大庸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较常规监测具有巨大优势,能快速、大尺度、低成本的监测水质参数在时空上的变化状况。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了常用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包括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以及总磷(TN)、总氮(TP)等其他水质参数,并将其划分为经验模型和生物光学模型两种监测方法;再次,对常用的遥感数据源进行了介绍和优缺点的评述;最后,讨论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误差来源,并对今后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体环境 水质参数 遥感监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爽 姚静
文章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工作中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监测分析、外业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关键环节,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思路,以期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资源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环北京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戚曌 于新文 谭炳香 邓广 于航 沈明潭
[目的 ]利用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方法 ]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为研究区,应用1999年、2007年和2019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估测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分别估算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治理政策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999年到2019年,神农架林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均值提高了8.25%,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占97.50%;前期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一直优于保护区外,到后期保护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变小。[结论 ]近20年来,神农架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效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戚曌 于新文 谭炳香 邓广 于航 沈明潭
[目的 ]利用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方法 ]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为研究区,应用1999年、2007年和2019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估测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分别估算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治理政策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999年到2019年,神农架林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均值提高了8.25%,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占97.50%;前期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一直优于保护区外,到后期保护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变小。[结论 ]近20年来,神农架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效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中 张捷 都金康
地面水体污染监测技术向空间遥感监测方向的拓展 ,在常规的监测技术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观察角度 ,同时也反映出在应用现代遥感新技术的过程中 ,面临着需要不断加强改进和提高遥感监测精确度的处理方法。虽然遥感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常规性区域跨度和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但是现阶段通过遥感技术所能够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及其图像判读 ,无论是在硬件技术上还是在软件技术上 ,都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程度分析 ,遥感技术对水体污染监测在精度方面仍然难以完全替代地面人工的局部监测过程。遥感探测过程和图像处理判读等有关的研究成果表明 ,即使是对水污染特征值显像比较突出的水质项目 ,目...
关键词:
水体污染 遥感 图像判读 空间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运 冯学智 马荣华 雍斌
叶绿素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遥感提取内陆水体叶绿素浓度是实现内陆水体富营养化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途径。内陆水体大部分属于二类水体,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富营养化严重,其复杂的水体光学特性增加了叶绿素遥感信息提取的难度。目前内陆水体叶绿素遥感信息提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提取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普适性与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内陆水体叶绿素遥感提取所用的遥感数据源及其提取方法;分析了各遥感数据及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目前内陆水体叶绿素遥感信息提取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内陆水体 叶绿素 遥感 信息提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靳海霞 潘健
为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城镇黑臭水体位置分布的可行性,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城镇水体进行水体岸线提取和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化指数。基于水体岸线提取结果和反演的各类水质参数的指数分布图,结合预先设定的水体黑臭程度遥感判别指标,对北京市9处水体河段水质进行综合遥感判读,辅以实地调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能够很好的识别城镇区域内宽度较窄的河道岸线,并判定水面浮萍的存在,定量反演出的水体单位面积内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状态指数能够反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靳海霞 潘健
为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城镇黑臭水体位置分布的可行性,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城镇水体进行水体岸线提取和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化指数。基于水体岸线提取结果和反演的各类水质参数的指数分布图,结合预先设定的水体黑臭程度遥感判别指标,对北京市9处水体河段水质进行综合遥感判读,辅以实地调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能够很好的识别城镇区域内宽度较窄的河道岸线,并判定水面浮萍的存在,定量反演出的水体单位面积内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状态指数能够反映水体的黑臭程度,各河段水体黑臭程度的遥感判别结果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宁 程家骅 张寒野 曹红杰 刘军
以安徽省巢湖市为实验区,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和资源三号(ZY-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NDWI和纹理特征作为分类特征,联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3种分类方法,发展了一种集成分类模型,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并进行阴影剔除和形态学处理。结果表明,该集成分类模型适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总体精度为97.4%,Kappa系数为0.87,漏分误差为3.7%,错分误差为6.4%,相比单个模型精度明显提高;针对GF-1影像的增强阴影水体指数,对山体阴影和城市建筑阴影的剔除效果明显,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阴影对水体提取的干扰;实验区养殖水体的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发现, 2016年相比2013年水产养殖面积增加6.9%。该研究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及时掌握养殖水体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快速提升中国渔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遥感 养殖水体 集成模型 变化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德芹 赵学胜 朱文泉 郑周涛
基于植物物候的遥感监测对于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在阐述植物物候遥感监测原理及其通用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从植被类型及其所处的地理条件、遥感数据源及其预处理、植物物候遥感识别方法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结果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因素,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提高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可行性途径,即建立高分辨率的近地面遥感定点观测及数据共享网络,发展普适性更强的卫星遥感时序数据去噪及植被指数曲线重建方法,寻求稳定性更高的植物物候期遥感识别方法,探索综合运用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实现物候观测空间尺度拓展的可能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秋方 叶庆华
本文综述了多光谱和微波数据监测湖冰冻结、消融及冰厚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运用MODIS和AMSR-E监测了纳木错2007/2008冬半年冰情。湖冰监测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指数法。阈值法是根据冰水反射率、温度、后向散射系数等特征因子的不同直接区分冰水,精度较高,误差在5天以内。指数法主要是根据冰水波谱特性和极化特性,做波段运算后间接区分冰水。冰厚监测常采用经验公式法,用实测数据与反射率、极化比、亮温等建立关系式反演整个湖泊冰厚,此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某个湖泊。冰厚识别是湖冰监测的难点,主动微波比多光谱数据更适合监测冰厚。从数据本身来讲,热红外、被动微波等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比可见光、主动微波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更适合监测大面积湖泊冰情。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发展自动反演算法将是湖冰遥感监测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
湖冰识别 冰厚 多光谱 微波 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洪涛 罗菊花 曹志刚 薛坤 肖启涛 刘东
卫星遥感作为一种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可以监测现状,掌握现有情况;也可以追溯过去,揭示变化规律;同时还可以结合动力模型,模拟未来。这为人类了解、掌握和管理流域水环境变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10 a已经进入"高分卫星时代",卫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可观测的参数越来越多,反演和估算精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还缺乏从流域角度阐述水环境遥感的相关综述文章。论文围绕"流域水环境遥感"研究主题,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厘清了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卫星数据源、水环境模型、富营养化湖泊藻类富集、水生植被退化、水面积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指出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未来需要研发专门面向流域水环境的天-空-地立体观测体系和系统框架,开展全流域统筹的水环境遥感监测和模拟,同时加强流域水体碳循环遥感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新强
环境遥感对于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使地理科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对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信息和能量信息的双重同步考察等。而地理综合分析客观性的加强、规范化的“信息复合”技术应用以及以地理环境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为核心的地理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则是环境遥感的发展对地理科学研究理念的一系列拓展
关键词:
地理科学 环境遥感 遥感信息 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宗南 蒋怡 王昕 任国业 李章成
[目的]文章以云南省陆良县为研究区,通过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6景Landsat-8 OLI影像提取该地区规模化设施种植区域空间分布信息,分析该县设施种植区域的空间特征和面积时序变化,为设施农业发展调控和优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使用OLI全色波段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m分辨率的融合图像;使用融合图像7、5、3波段组合的RGB假彩色图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设施种植区域信息。[结果]获取该县2013—2017年共6期设施种植区域空间信息。[结论]遥感监测显示:(1)该地区设施大棚包括种植蔬菜瓜果的光温棚和种植三七的遮阳棚;光温棚主要分布于湖积平原区,遮阳棚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及南部环盆地的山坡地区;(2)陆良县设施种植区域总面积保持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大棚的变化趋势不同;光温棚面积自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持续增加;遮阳棚面积则出现大幅增长和大幅减少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