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8)
- 2023(6122)
- 2022(5492)
- 2021(5046)
- 2020(4500)
- 2019(10668)
- 2018(10533)
- 2017(20789)
- 2016(11581)
- 2015(13222)
- 2014(13536)
- 2013(13712)
- 2012(13096)
- 2011(11761)
- 2010(11995)
- 2009(11298)
- 2008(11401)
- 2007(10697)
- 2006(9054)
- 2005(8126)
- 学科
- 济(53067)
- 经济(53016)
- 业(31081)
- 管理(29584)
- 方法(26020)
- 数学(23492)
- 数学方法(23309)
- 企(22313)
- 企业(22313)
- 农(16286)
- 中国(14300)
- 地方(12446)
- 财(12305)
- 农业(11461)
- 学(10630)
- 贸(10441)
- 贸易(10440)
- 易(10071)
- 业经(9612)
- 制(8954)
- 和(7624)
- 融(7483)
- 金融(7480)
- 银(7432)
- 银行(7410)
- 务(7083)
- 财务(7065)
- 财务管理(7041)
- 行(7036)
- 地方经济(6896)
- 机构
- 大学(175654)
- 学院(173860)
- 济(75472)
- 经济(73937)
- 管理(65754)
- 研究(61156)
- 理学(56573)
- 理学院(55876)
- 管理学(54923)
- 管理学院(54580)
- 中国(45367)
- 科学(37797)
- 京(37438)
- 财(32641)
- 所(32398)
- 农(32393)
- 研究所(29543)
- 中心(28373)
- 业大(27107)
- 财经(26514)
- 江(26094)
- 农业(25737)
- 经济学(24213)
- 经(23963)
- 北京(23669)
- 范(23429)
- 师范(23211)
- 经济学院(22132)
- 院(21314)
- 州(20827)
- 基金
- 项目(114422)
- 科学(89064)
- 基金(82850)
- 研究(82419)
- 家(72586)
- 国家(71990)
- 科学基金(60379)
- 社会(52021)
- 社会科(49204)
- 社会科学(49187)
- 基金项目(44153)
- 省(43835)
- 自然(38724)
- 教育(38069)
- 划(37905)
- 自然科(37789)
- 自然科学(37775)
- 自然科学基金(37113)
- 资助(34628)
- 编号(33877)
- 成果(28105)
- 部(26098)
- 重点(25974)
- 发(25314)
- 创(23136)
- 课题(22919)
- 科研(22243)
- 教育部(22122)
- 创新(21726)
- 国家社会(21616)
共检索到254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峰
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与"民工荒"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了厘清该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序贯博弈和嵌套博弈的相关理论,采用近20年来相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阶段性和制度性背景,经过两个阶段的博弈推导,认为现阶段和未来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纳什均衡首先取决于政府选择"改善"民生的政策成本与其收益的权衡,其次取决于劳动力对除工资之外其他因素的评价,后者是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直接决定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树金 邓丽东
采用Theil指数量化了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并将其分解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分析FDI、出口溢出、劳动力转移等影响沿海-内陆工资差距的机制,建立实证模型,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FDI的地区分布差距对于工资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机制,地区间的出口溢出和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扩大了沿海-内陆工资差距,教育投入、技术进步等也是影响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琳
以要素禀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产业转移作用于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的钻石模型框架,建立了区域产业转移中影响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各要素(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和资本等)流动与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要素流动与演化的不同路径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研究表明:在区域产业转移的不同阶段,各要素流动与演化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强度呈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天林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周靖祥; 侯新烁;
对农村发展权利的剥夺已经阻碍城乡联动和协调发展,若要明确农村发展方向就需要厘清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本研究借助云南省师宗县村级登记数据(2006~2011年)对禀赋条件决定的农村发展方式选择的内在逻辑展开存在性检验,研究发现提高"种地"的收益才是延续农村发展生命的关键所在;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着农户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一致性体现为禀赋条件对发展路径选择的概率影响。因此,理顺农村内部要素配置关系,因地制宜的顺势而为才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激活由禀赋决定的多元经济、振兴农业经济才是拯救农村的关键所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安
当前,我国产业及劳动力呈现逆向流动的特征,其重要原因在于两种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反差。西部地区劳动力绝对成本较低,相对成本较高,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出、承接产业转移难。劳动力相对成本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劳动力绝对成本与劳动生产率,更深层次则是区位、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管理水平、资本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产业配套、现代物流体系、政务环境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部要较好实现劳动力绝对成本优势向相对成本优势的转换,必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扩大优势资源的引力,挖掘非优势资源的转换潜力,才能创造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劳动力回流的良好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黎诗扬 朱华晟 丁玥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技能升级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并非必定能够促进劳动力技能的升级。论文以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地级市为例,利用2005、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试图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地区劳动力技能结构变动及技能升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出口贸易对劳动力技能降级的影响;而进口贸易所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尚未显现,进出口贸易整体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来看,从区域产业地理格局角度,对外贸易影响了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人群的区域间流动,使得对外贸易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区位与城市规模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主要表现为进口贸易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进而带来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相对于内陆地区和小城市而言,出口贸易会带来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下降,地区劳动力技能呈现降级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茜 张体勤 郭九成
知识型员工的流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知识拥有水平、工作满意度、薪酬水平、组织承诺、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等。本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选择知识拥有量作为变量,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员工提高知识拥有量以达到流动要求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从知识拥有量的角度探讨了为什么知识型员工较非知识型员工有更强的流动倾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本文认为,中国内陆地区能否形成股市,对中国的整个改革及经济发展影响极大。目前内地股市的形成存在着较大的难点。这些难点根本上是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工业化的程度较低;二是改革与开放不配套,尤其是开放的步子较慢;三是缺乏政策上的环境保证。必须积极为内地股市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商品经济,扩大开放,千方百计地吸引外资,大力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以冲击国有企业,促使国有企业的转轨变型。中国内陆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发展股市大有可为。从现在起,就应当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同时,从企业内、地区内、国内逐步推行各种类型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学林
开放经济发展强调推动要素、商品与服务自由流动,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潮中优化配置区域资源,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在积极分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快速发展。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开放经济面临物流成本较高、综合配套能力较弱等制约。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开放开发协调联动。在开发中夯实开放的基础、优化开放的环境;在开放中拓展开发的领域,提高开发的效益,是西部内陆地区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内陆地区 开发 开放 协调联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毅
基于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层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内陆与沿海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差距明显三大特征,本文重点从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的参与和激励机制方面,剖析内陆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完善创新链的视角提出建议。要完善产业技术路线图,整合科技创新基金;加强成果转化激励;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提升成果转化平台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西部中心和科技创新联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远广 王泽乾 赵仁平
一、西北内陆地区城市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位城市的超前发展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本区包括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和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自然环境条件与中部、东部都有巨大差异。就目前西北内陆地区城市等级结构而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省(区)际城市首位度差距很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首位度最高的青海省为9.55,最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29,前者为后者的7.4倍。西北内陆地区各省区城市首位度大都很高,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西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反映了区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的作用。建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形成的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布局的不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宗祧
内陆地区利用外资的问题和对策宋宗祧(河南对外经贸厅)利FOREIGNCAPITALINCHINA用外资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又进一步引起了国际资本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