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2)
2023(21048)
2022(17609)
2021(16272)
2020(13565)
2019(30491)
2018(29813)
2017(57207)
2016(30951)
2015(33906)
2014(33281)
2013(32705)
2012(29901)
2011(26562)
2010(26595)
2009(24745)
2008(24413)
2007(21639)
2006(18827)
2005(16985)
作者
(87688)
(73123)
(73118)
(69045)
(46773)
(35247)
(32929)
(28517)
(27709)
(26107)
(24941)
(24504)
(23130)
(22976)
(22592)
(22468)
(21713)
(21642)
(21181)
(20990)
(18242)
(17910)
(17853)
(16830)
(16525)
(16388)
(16329)
(16135)
(14675)
(14384)
学科
(134199)
经济(134070)
(109357)
管理(99989)
(95822)
企业(95822)
方法(59582)
数学(49776)
数学方法(49263)
(39816)
(38825)
业经(36751)
中国(35787)
(28437)
财务(28383)
财务管理(28342)
地方(27694)
农业(27109)
企业财务(27076)
(26246)
(24479)
贸易(24460)
(23720)
技术(23523)
(22066)
(21841)
银行(21793)
(21500)
金融(21498)
理论(21289)
机构
学院(434873)
大学(428280)
(183021)
经济(179618)
管理(172038)
理学(148024)
理学院(146537)
管理学(144198)
管理学院(143411)
研究(142130)
中国(112517)
(89300)
(85927)
科学(85706)
(76399)
(71153)
财经(68356)
中心(66618)
(65427)
业大(64942)
研究所(64151)
(62293)
农业(60080)
经济学(56059)
北京(55525)
(52315)
(52210)
师范(51554)
(51289)
财经大学(50782)
基金
项目(290393)
科学(230632)
基金(212968)
研究(209220)
(186202)
国家(184590)
科学基金(160113)
社会(135602)
社会科(128780)
社会科学(128749)
(114555)
基金项目(112017)
自然(104472)
自然科(102179)
自然科学(102149)
自然科学基金(100373)
教育(96252)
(95801)
资助(87249)
编号(82691)
重点(65181)
成果(65066)
(65006)
(63877)
(63127)
创新(58492)
课题(57156)
国家社会(56604)
科研(56188)
教育部(55098)
期刊
(201859)
经济(201859)
研究(123105)
中国(85479)
(70473)
(69764)
管理(68517)
学报(66320)
科学(63056)
大学(50916)
学学(48783)
农业(47534)
(45125)
金融(45125)
教育(40228)
技术(39147)
业经(35306)
财经(34601)
经济研究(32457)
(29789)
(27739)
问题(26338)
技术经济(22922)
(21401)
商业(21150)
科技(20855)
统计(20636)
(20629)
现代(19976)
财会(19895)
共检索到648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凡  陈良华  祖雅菲  
内部资本市场是以集团内行政命令进行资金配置,可作为外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补充。本文将科技企业嵌入集团组织中,考察集团下科技企业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持续性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其中的成因问题。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研究发现:(1)一般科技企业现金持有与研发平滑之间存在正向关系;(2)集团组织属性对现金持有与研发平滑的影响存在积极的弱化调节作用,集团下科技企业运用现金持有保持研发平滑的依赖程度降低;(3)内部资本市场的剩余控制权效应与集团股权结构是使集团组织属性对现金持有与研发平滑关系产生弱化调节作用的成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学义  薛忠义  
"系族企业"是内部资本市场主要载体之一,内部资本市场对系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多钱效应和代理效应。多钱效应使企业倾向降低现金持有水平,代理效应则刚好相反。本文利用中国"系族企业"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期。更进一步,在分时段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多钱效应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增强趋势,代理效应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崔志霞  杨国莉  黄秋敏  
受"现金为王"管理理念的影响,持有现金成为企业满足日常流动性需求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策略。文章利用中国深沪证券交易所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实际控制人角度来识别集团内成员企业,实证检验了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内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2)由于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治理效应,企业举债有利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3)集中的股权结构提高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而分散的股权结构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增加了现金持有水平,支持了大股东监督激励假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丽英  张楠  王文苑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沪港通"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外市场双向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利用2014年启动"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的冲击,选取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我国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从现金持有行为角度出发,企业的现金持有增量是在减少的。该结论丰富了"沪港通"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基于公司层面的经验研究,为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竹  张欣  
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所有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和信息透明度这两种机制在其中发挥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少,说明会计稳健性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基于所有权性质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强,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会计稳健性在企业投资活动中的影响及降低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资的负面作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武斌  
本文以2007-2014年已披露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集团特征这一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总体来说,内部资本市场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比而言,内部资本市场在民营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有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德权  徐巍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降低了内部交易各方对高质量公开信息的需求,也提高了证券分析师通过市场信息对交易行为进行类比解读的成本。因此,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其成员公司的股价中包含的特有信息越少,体现为更少的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和更低的盈余预测准确度。通过对我国2004-2011年企业集团成员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关联交易和分析师预测的考察,本文提供了支持上述推测的经验证据,拓宽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同时增进了实务界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永强  陈欢  
金融危机冲击下,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会发生怎样的调整与变化?内外部资本市场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了外部冲击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常态经济运行环境下,企业集团通过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融资约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部资本市场的这种作用消失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内部资本市场被外部债务市场所替代。此外,危机爆发前,虽然系族总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了"交叉补贴",但其并非在系族内"挑选胜者",而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投资机会在行业中的相对水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兴强  路军  
基于2004—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董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董事会中是否有成员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董事会中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的董事人数、董事会中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的董事比例等)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的分组检验结果还发现董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带来的现金方面的治理效应仅仅体现在高成长企业和管理层权力较大的企业之中,因为这两类企业面临的潜在代理冲突或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郑海东  刘锴  
文章基于中观的生产要素市场层面,运用递归模型,实证考察特定的原油要素价格不确定性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原油要素价格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部分通过降低企业的投资支出来实现。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拓展性分析显示:相比国有上市公司和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期,相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期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艳利  乔菲  孙鹤元  
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颇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确立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对2003-2011年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中国A股市场26大行业(2007-2011年)的数据,较为创新地考察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即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担保交易和关联资金交易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负面的经济后果,应是规范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行为和完善相关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尤其要加强针对国有企业集团此类内部交易的有效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文靖  严嘉怡  
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机制体制改革,推动企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成为进一步的改革方向,中国企业集团呈现出更为紧密的集团化特征。本文利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数据,构造出度量企业集团化程度的指标,考察了不同集团网络的集团化程度对集团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产权属性企业集团下两者关系的差异。研究发现,随着集团化程度的提高,集团现金持有水平将出现显著下降;按产权属性分组发现,仅在国有企业集团样本中,集团化程度的提高才会显著降低集团现金持有,而在民营企业集团样本中,集团化程度却对现金持有无显著影响。这是因为,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往往拥有更大的资金池,从而拓宽了国有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范围,并有利于内部资本市场发挥有效的"多钱效应"和"活钱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集团化程度与现金持有的负向关系在融资约束较低、预算软约束较高、增长速度较高以及存在股利分配的企业集团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集团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同时也为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供支持性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化成  卢闯  李春玲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以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斌  沃鹏飞  楼雯倩  
“脱实向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对“脱实向虚”动因和后果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以2015—2019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投资的视角探讨其可能对上市公司“脱实向虚”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参与驱动了企业“脱实向虚”,且相较于国有背景风险投资,非国有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显著;(2)相比较国有企业,风险投资对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驱动效应越显著;(3)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明显。进一步从企业决策者的视角出发,考察CEO背景特征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发现:当CEO具备技术背景、海外经历、贫困经历、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或者长任职期限的特征时,风险投资驱动企业“脱实向虚”的效应会被削弱甚至抑制。本文不仅揭示了风险投资参与对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动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国家精准出台化解企业“脱实向虚”的政策组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辛莹莹  徐培哲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带来的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监督效应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资本市场开放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沪港通"政策实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