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2)
2023(5922)
2022(4705)
2021(4300)
2020(3365)
2019(7808)
2018(7187)
2017(14630)
2016(7617)
2015(8392)
2014(8293)
2013(8207)
2012(7289)
2011(6285)
2010(6283)
2009(6236)
2008(6439)
2007(6023)
2006(5252)
2005(4897)
作者
(20408)
(17081)
(17069)
(16359)
(11152)
(8056)
(7830)
(6378)
(6356)
(6139)
(5737)
(5711)
(5402)
(5288)
(5187)
(5180)
(5075)
(4965)
(4948)
(4804)
(4187)
(4038)
(4016)
(3902)
(3851)
(3819)
(3791)
(3674)
(3340)
(3271)
学科
(35323)
经济(35303)
(29497)
管理(28698)
(26875)
企业(26875)
方法(16472)
数学(14182)
数学方法(14115)
(13807)
(11710)
财务(11706)
财务管理(11701)
企业财务(11440)
业经(8126)
中国(8071)
(7945)
(7217)
(7042)
金融(7041)
(6353)
银行(6352)
(5936)
(5906)
贸易(5898)
(5709)
理论(5451)
农业(5242)
市场(4971)
(4938)
机构
学院(112816)
大学(112754)
(51184)
经济(50282)
管理(46181)
理学(39768)
理学院(39466)
管理学(39060)
管理学院(38842)
研究(33163)
中国(28491)
(26926)
(22295)
财经(21696)
(19696)
经济学(16398)
财经大学(16350)
(15811)
科学(15694)
中心(15414)
(15396)
经济学院(14752)
商学(14627)
商学院(14506)
北京(14091)
研究所(13325)
(12996)
(12507)
师范(12411)
业大(12396)
基金
项目(69922)
科学(57101)
研究(53519)
基金(53436)
(44723)
国家(44317)
科学基金(39750)
社会(36552)
社会科(34671)
社会科学(34660)
基金项目(27900)
(25803)
教育(25157)
自然(24779)
自然科(24228)
自然科学(24225)
自然科学基金(23816)
资助(21757)
编号(21525)
(21399)
成果(17191)
(16568)
重点(15212)
国家社会(15199)
教育部(15175)
人文(15103)
(14964)
(14772)
(14414)
课题(14290)
期刊
(58581)
经济(58581)
研究(35268)
(24101)
中国(20343)
管理(18415)
(15351)
金融(15351)
科学(13028)
学报(12767)
财经(12061)
大学(10815)
(10601)
学学(10393)
(10310)
经济研究(10032)
教育(9524)
业经(9446)
技术(8487)
问题(7417)
(7394)
财会(7192)
国际(6959)
农业(6876)
商业(6332)
会计(5998)
技术经济(5958)
理论(5647)
现代(5168)
世界(5079)
共检索到170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曾宏  王后华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计量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通径模型找出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形成路径,然后计算年报披露后不同时间窗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市场反应,揭示投资者市场反应机制对内部资本市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权益报酬率是决定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权益报酬率与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之间呈反向关系,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存在于低权益报酬率企业,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源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而引起的溢价,而不是由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由于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反应不充分,内部资本市场缺乏投资者反应机制的治理,内部资本市场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国华  张航  林川  
本文在《巴塞尔协议III》及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背景下,利用事件分析法实证检验可减记型资本工具创新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发布没有从总体上带来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追捧,却带来市场投资者对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追捧;而对于已经公布将发行可减记型资本工具的商业银行,市场投资者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会认可资本市场工具创新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益处。在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监管规定,研发合格合规的资本工具;监管机构也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规范,让创新有明确尺度和范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翟林瑜  
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为代表的新古典派资本市场理论从信息的完全性、市场参加者的完全理性、市场的无摩擦性与风险的可计量性这四个假设前提出发 ,通过主体均衡与市场均衡推导出一系列理想中的资本市场命题。但我们不应忘记 ,现实中的资本市场是远离该理想市场的 ,基于理想市场的事件研究这一实证分析手法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们应对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等给予足够重视 ,加强对如何提高现实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旭初  
机构投资者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人,资本的逐利性是其根本本性,其投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总体上,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当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们之间的博奕会在客观上形成“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自我调节功能,增强市场的理性程度,使市场趋于动态稳定。加入WTO的中国、日趋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再依靠封闭来保护幼稚低效的资本市场,催生高效且公平的资本市场是紧迫的使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卫新江  
谈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保护,一般都是围绕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这条主线展开的,如涉及虚假信息披露、投资者集体诉讼、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等《证券法》涉及的相关问题,可称为传统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传统的投资者保护偏重于中小投资者保护。随着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现实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笔者认为大致有四类:ESG投资中的信息披露、算法引发的投资者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跨境提供以及投资者选择权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春茂  王永  
本文在分析机构投资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具体包括改变会计信息的供求状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个人投资风险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丽霞  尹慧  
从新制度经济学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实证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监事总规模、高管薪酬、高管持股、企业家高学历比例、利息保障倍数、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正相关,公司高管决策一致性、企业家平均年龄和企业规模与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负相关,关系资源、信息资源的量化指标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海峰  李忠  
一个国家的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会因其法律起源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被市场赋予的市场价值是衡量公司增长潜力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上市公司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法律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与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显著,也就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法律保护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法律保护程度的加强,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永泽  唐大鹏  
在阐释社保基金及其投资情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对2009年四个季度和2010前两个季度公布的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具有强烈的市场反应,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股价超额收益非常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保基金管理者对股市精准把握外,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不足、信息不对称及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效率,规范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玉清  刘起贵  
本文研究了行业垄断管制解除后,我国资本市场两大主体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这一政策信息的反应。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对宏观政策信息的反应情况和这一政策影响下我国股票市场股价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对政策信息的反应不敏感而我国市场投资者却关注这一信息。从而揭示了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供求之间存在矛盾的这一现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妍茹  翟华云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绿色公司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这一命题做了进一步探索研究。研究表明:(1)总体上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在资本市场引起的积极影响在逐年加强。(2)从企业具体分类来看,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影响较为显著,而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对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所引起的市场反应还不敏感。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提高我国绿色公司影响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此为投资者决策、企业完善绿色发展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德  
按照利润表上所分层次将净利润分解为不同盈余组成部分,实证检验每部分各自的持续性,并分析分解盈余对下一年度净收益的解释预测能力及市场对这种预测能力反应的适当性。研究发现,主营业务利润具有最好的持续性;将净利润分解为营业利润、非营业利润和所得税等项目后,这些分解信息较本年度净利润对下一年度净利润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其中本年营业利润对以后年度净利润的解释力最强且稳定,而非营业利润几乎没有解释能力;证券市场对利润分解后的增量信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应,尤其是低估了营业利润对下一期间净利润的解释能力。这说明在同样的净利润水平下,那些营业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股票价值可能会被低估,投资者可以据此获得套利机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妍茹  翟华云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绿色公司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这一命题做了进一步探索研究。研究表明:(1)总体上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在资本市场引起的积极影响在逐年加强。(2)从企业具体分类来看,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影响较为显著,而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对我国绿色公司上榜效应所引起的市场反应还不敏感。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提高我国绿色公司影响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此为投资者决策、企业完善绿色发展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赵敏  
投资者教育是资本市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国际经验,从监管层、金融机构、投资者三个角度阐述了投资者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构建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夯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做出具体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谭小芬   张峻晓  
<正>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层的表态和相关措施的陆续推出,源于近年来国内市场持续调整、活跃度低下、投资者信心匮乏的大背景。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