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0)
2023(3718)
2022(3147)
2021(3022)
2020(2668)
2019(6146)
2018(5725)
2017(11822)
2016(6427)
2015(6970)
2014(7090)
2013(7127)
2012(6541)
2011(5547)
2010(5640)
2009(5499)
2008(5997)
2007(5517)
2006(5033)
2005(4708)
作者
(17774)
(14815)
(14687)
(13815)
(9785)
(7232)
(6655)
(5484)
(5421)
(5372)
(5319)
(4943)
(4863)
(4618)
(4618)
(4612)
(4480)
(4455)
(4289)
(4207)
(3639)
(3635)
(3509)
(3496)
(3415)
(3338)
(3298)
(3243)
(2987)
(2978)
学科
(29368)
经济(29349)
(25118)
管理(23696)
(23224)
企业(23224)
方法(15419)
(13184)
数学(12766)
数学方法(12704)
(11339)
财务(11332)
财务管理(11322)
企业财务(11009)
(7792)
(6723)
金融(6723)
(6296)
(6180)
银行(6179)
业经(6030)
(5823)
中国(5721)
(5166)
市场(5058)
理论(4799)
体制(4504)
农业(4273)
(4089)
地方(3931)
机构
学院(94080)
大学(93083)
(39483)
经济(38690)
管理(38413)
理学(32309)
理学院(32023)
管理学(31592)
管理学院(31412)
研究(27813)
中国(26757)
(23694)
(19357)
财经(18580)
(16842)
科学(14450)
财经大学(14101)
(13952)
中心(13830)
(13459)
北京(12605)
经济学(12489)
商学(12044)
商学院(11942)
(11813)
研究所(11475)
(11306)
(11230)
师范(11182)
经济学院(11173)
基金
项目(54570)
科学(44280)
基金(42366)
研究(38938)
(35914)
国家(35620)
科学基金(32028)
社会(26591)
社会科(25308)
社会科学(25300)
基金项目(23065)
自然(21520)
自然科(21042)
自然科学(21038)
自然科学基金(20719)
(20373)
资助(19151)
教育(17892)
(16565)
编号(14496)
(12620)
重点(11711)
人文(11585)
成果(11476)
教育部(11367)
(10923)
(10913)
国家社会(10852)
大学(10833)
科研(10637)
期刊
(46617)
经济(46617)
研究(28116)
(22311)
中国(16671)
(16546)
金融(16546)
管理(14980)
科学(11815)
学报(10921)
财经(10502)
(9389)
大学(8927)
(8849)
学学(8683)
(8558)
业经(7235)
经济研究(7197)
财会(6845)
(6265)
旅游(6265)
(6265)
会计(6148)
农业(5991)
问题(5942)
技术(5752)
理论(5227)
学刊(5046)
旅游学(5044)
游学(5044)
共检索到146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勇  
笔者视新兴市场企业集团为一种类政治组织,将游说概念应用于解释相对微观的集团内部资本配置问题。从经理的服务年限、任现职年限、兼任或曾任集团中层以上职务和任集团单位董事等4个要素构建衡量经理游说能力的指数模型,检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集团控制型上市公司经理的相对游说能力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理相对游说能力指数值越大,则经理的游说能力越强,获得的集团控股股东支持也越大;经理持股和经理相对游说能力的4个组成要素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海燕  
笔者以我国资本市场2000年~2010年378家财务困境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分析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对财务困境公司脱困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境况与支持行为正相关,财务状况较好的控股股东对困境公司的支持力度较为显著;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是公司脱困重要原因,财务困境好转公司获得控股股东支持力度显著高于财务困境恶化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性质与公司脱困路径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政府支持是国有控股财务困境公司成功脱困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何林渠  
近年,剥夺行为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丑闻类型。为分析影响剥夺行为的股权及治理因素,本文从终极控制人性质角度入手,论述其性质差异与剥夺行为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05年有关数据,并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检验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背景的董事比例与剥夺行为发生概率成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并不是影响剥夺行为是否发生的显著因素;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剥夺行为发生的概率与控股层级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负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勇  李世辉  关键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洪雁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核心在于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形成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内部资本市场,必须以发展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基本的运行平台。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最佳模式应是以资本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裴武威  
小股东因其在公司结构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不仅要负担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代理本,还可能受到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的侵害,实际上面对着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双重损害。海外股东保护主要通过股东权指标来衡量。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小股东保护,不仅对公司的市场价值,而且对一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广度、结构和功能发挥都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小运  陈娟  
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乃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抑制了标的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大股东掏空的动机、时机、能力会影响“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即当股权质押较多、发行新股数量较多以及拥有较多关联方时,“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通过改善公司自身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增加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难度和成本,进而降低大股东掏空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靠华  洪昀  
通过应用扩展式博弈分析方法,研究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股东积极主义形式间的选择。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不同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的选取上,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更有可能被大股东所采用,但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会减弱大股东对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策略的偏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琦  彭梓倩  吴哲栋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琦  彭梓倩  吴哲栋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玉罡  傅豪  
文章以2000-2008年进行了劣质收购的73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控制权是否再度发生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进行劣质收购后其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盈利能力强、杠杆高、成长性好但营运能力差、规模小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流动比率差、杠杆高的劣质收购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这说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孟晖  江豆  薛坤坤  
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提升企业资本市场效率。本文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非控股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投票率作为其参与治理的代理变量,探究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提升企业资本市场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通过抑制控股股东私利(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且这种影响在非控股股东相对力量大以及审计质量低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章琳一  张洪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控股股东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利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人控制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当公司股权制衡度高时,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负相关关系,在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阶段和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板块中更为显著。将是否属于高新科技公司,作反面事实推断,验证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内部人控制会加剧管理层"盘踞效应",损害内部控制质量;高新科技公司内部人控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内部人控制不是高新科技行业有效的治理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彤  
本文在界定控股股东概念及概括其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控股股东存在的意义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增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塑造相对控股股东,营造其适度表现作用的治理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