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1)
2023(17505)
2022(15243)
2021(14228)
2020(12256)
2019(28653)
2018(28461)
2017(56037)
2016(30292)
2015(34588)
2014(34726)
2013(34331)
2012(31634)
2011(28388)
2010(28415)
2009(26621)
2008(26658)
2007(23799)
2006(20683)
2005(18413)
作者
(88564)
(73632)
(73311)
(69857)
(47036)
(35358)
(33564)
(28806)
(27681)
(26331)
(25009)
(24512)
(23145)
(23141)
(22829)
(22553)
(22448)
(21759)
(21190)
(21136)
(18227)
(18021)
(17938)
(16729)
(16514)
(16438)
(16364)
(16336)
(14863)
(14582)
学科
(124141)
经济(124003)
管理(92657)
(90602)
(76250)
企业(76250)
方法(61815)
数学(54147)
数学方法(53507)
(36624)
(32683)
中国(31910)
业经(26697)
(25791)
(25317)
财务(25235)
财务管理(25182)
(24776)
企业财务(23991)
(23980)
贸易(23967)
(23243)
地方(22278)
农业(21490)
(20393)
理论(20345)
银行(20340)
(19583)
金融(19579)
(19391)
机构
大学(443989)
学院(441712)
(179050)
管理(176399)
经济(175187)
理学(152675)
理学院(151075)
管理学(148500)
管理学院(147707)
研究(141343)
中国(108149)
(93645)
科学(86324)
(85273)
(70915)
(69111)
财经(68985)
中心(65192)
业大(64893)
研究所(64099)
(63558)
(62564)
北京(59194)
(56178)
师范(55650)
经济学(54526)
农业(54442)
(51718)
财经大学(51436)
(51002)
基金
项目(295013)
科学(231599)
基金(214654)
研究(214550)
(186140)
国家(184622)
科学基金(159091)
社会(134723)
社会科(127651)
社会科学(127615)
(114703)
基金项目(113953)
自然(104626)
自然科(102152)
自然科学(102124)
自然科学基金(100305)
教育(99596)
(96537)
资助(89889)
编号(88370)
成果(71325)
(65943)
重点(65580)
(61539)
(60646)
课题(59669)
科研(56949)
教育部(56753)
创新(56552)
大学(55637)
期刊
(191819)
经济(191819)
研究(127774)
中国(77109)
学报(68210)
(67733)
管理(63395)
科学(61968)
(61073)
大学(51649)
学学(48778)
教育(43561)
农业(41768)
(40208)
金融(40208)
技术(38160)
财经(34357)
业经(31748)
经济研究(30910)
(29244)
问题(25625)
理论(22146)
技术经济(22110)
(21575)
统计(21175)
图书(21172)
(20872)
商业(20781)
(20136)
实践(20067)
共检索到637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毅平  虞凤凤  
本文认为探究我国内部资本市场(ICM)有效性时应综合考虑关联交易(RPT)问题。因此文章在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关联交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关联交易对我国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成员间的关联交易表现为促进公司价值提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公允的内部资本市场关联交易,尤其表现为内部资本市场关联流入;我国内部资本市场配置低效的结论主要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相关;外部资本市场的金融抑制状态,使得国内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关联交易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放松融资约束、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秉成  
以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以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为重点研究对象,而本文则侧重于内部资本市场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经营业务多元化能降低资金成本,分部与子公司数量同样能降低资金成本但不显著。而在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方面,随着交易性质的不同,对资金成本影响也不同。政策意义是: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大力培育内部资本市场以降低代理成本与资金成本,同时要建立制度规范内部资本市场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至文  马浩  
通过对2002~2006年期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发现,关联交易显著降低了企业价值,并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流通股比例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因素。此外还发现,流通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关联交易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轲  李光凤  
本文立足于终极产权理论,通过对不同控制权水平的划分,实证检验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产权对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以40%控制权水平为划分标准,在较低的控制权水平和较高的控制权水平下,终极产权对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营企业系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造成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力军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2004年32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金字塔控制、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不利于公司价值;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主要通过关联方担保、关联方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的商品购销活动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其政策含义是应该鼓励自然人直接持股上市公司、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改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尤其是法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民营上市公司及其最终控制人对小股东的侵害行为,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彭程  代彬  
本文以2001-2009年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总体上与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并且国有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会加剧过度投资,另一方面也会对投资不足起到缓解作用,而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会弱化过度投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投资不足变得更加严重,从而表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在不同的产权特征下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经济后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李新彦  
关联交易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尤其在近年加大监管的情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更为利益相关者关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其特殊性更是焦点所在。本文选取2008—2010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关联交易监管环境的强弱对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关联交易外部监管环境与内部股权制衡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关联交易规模不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当外部监管程度较低时,关联交易规模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并且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发生,且在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效果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完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艳荣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和投资产出低效两种现象。文中首先构建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财务歧视"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融资成本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特点,有可能在控股母公司的主导下成为其所在企业集团的"融资窗口",因此它一方面表现出了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另一方面又因为"隧道效应"造成了资金的流出和投资产出的低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业安  韩梅  
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拥有多个投资机会的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所面临的资金约束。本文将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相结合,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可能方式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对华联超市借壳上市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企业采取内部配置和外部资金来源相结合的方式来放松股权融资约束,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券商行为。另外,在本例中没有发现企业进行低效补贴的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欣  闻歆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日趋重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阶段,进而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q值渠道、财富渠道、流动性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是十分畅通,对宏观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仍然有限,并且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玲  詹志华  张亚琼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偏高。本文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息问题和代理问题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并在考虑公司特征和行业差异的前提下,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外部融资困难不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量持有现金的主要原因;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并导致企业持有大量现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邬曦  岳阳  赵亿欣  
资本市场的参与能够缓解企业融资限制,从而对其创新行为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利用公开上市公司数据和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上市对创新产出和创新布局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企业上市后与上市前相比,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平均增长了10.9%,说明企业上市能够激发创新活动,促进创新产出的增加;企业上市后,拓展发明专利覆盖领域的概率提高了14.9%,这表明企业上市后更倾向于扩大创新领域,进一步拓宽创新的边界。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了融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上市时获得的融资金额越高,其创新产出的增长幅度也越大,这意味着大额融资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高额融资还能够增加企业对新技术领域的开拓意愿,进一步促进创新的深入发展。本文研究证明企业上市后通过融资来改变创新模式并扩大创新领域,为我们理解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对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旭东  王锦华  
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研究后发现,股权结构对关联交易行为有很大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约束和减少了关联交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更促进了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监事对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层没有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来提升公司业绩,债权人还未能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中,也就不可能有效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腊平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6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绩效与资本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相对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存在"U型"关系:当负债处在较低水平时,企业相对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增量负债恶化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绩效;一旦负债超过临界值,企业相对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适度增量负债则改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绩效。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绩效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战玉锋  
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业绩等行为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稳定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并对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检验,以期对证券市场监管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