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5)
- 2023(11073)
- 2022(9329)
- 2021(8952)
- 2020(7669)
- 2019(17937)
- 2018(17766)
- 2017(34140)
- 2016(18461)
- 2015(21559)
- 2014(21552)
- 2013(21150)
- 2012(19566)
- 2011(17562)
- 2010(17768)
- 2009(16562)
- 2008(16484)
- 2007(14448)
- 2006(12633)
- 2005(11338)
- 学科
- 济(79791)
- 经济(79710)
- 管理(51339)
- 业(47307)
- 方法(42897)
- 数学(39473)
- 企(39003)
- 企业(39003)
- 数学方法(38866)
- 中国(23265)
- 银(21733)
- 银行(21588)
- 制(21366)
- 行(20201)
- 财(19868)
- 农(18044)
- 贸(16322)
- 贸易(16307)
- 易(15941)
- 融(15791)
- 金融(15784)
- 业经(14198)
- 学(14155)
- 务(12643)
- 体(12620)
- 财务(12589)
- 理论(12579)
- 财务管理(12562)
- 度(12115)
- 制度(12102)
- 机构
- 大学(261592)
- 学院(259600)
- 济(113319)
- 经济(111198)
- 管理(99476)
- 研究(89511)
- 理学(85123)
- 理学院(84264)
- 管理学(82580)
- 管理学院(82123)
- 中国(77335)
- 京(56712)
- 财(52858)
- 科学(52003)
- 所(44996)
- 农(42873)
- 财经(42302)
- 中心(41747)
- 研究所(40847)
- 经(38727)
- 江(38173)
- 经济学(36785)
- 业大(36580)
- 北京(36316)
- 农业(33971)
- 经济学院(33279)
- 院(32331)
- 财经大学(31740)
- 范(31186)
- 州(30820)
- 基金
- 项目(171381)
- 科学(135216)
- 基金(126574)
- 研究(124047)
- 家(110788)
- 国家(109974)
- 科学基金(94238)
- 社会(79484)
- 社会科(75621)
- 社会科学(75605)
- 基金项目(64848)
- 省(64504)
- 自然(60693)
- 自然科(59440)
- 自然科学(59423)
- 教育(58981)
- 自然科学基金(58373)
- 资助(55393)
- 划(55077)
- 编号(48708)
- 成果(40097)
- 部(39492)
- 重点(38865)
- 发(35697)
- 创(35390)
- 课题(34753)
- 教育部(34297)
- 国家社会(34011)
- 创新(33181)
- 科研(33151)
- 期刊
- 济(116033)
- 经济(116033)
- 研究(79450)
- 中国(55150)
- 财(41457)
- 学报(40091)
- 农(37526)
- 管理(37316)
- 科学(37229)
- 融(37079)
- 金融(37079)
- 大学(30999)
- 学学(29246)
- 教育(28308)
- 技术(24525)
- 农业(24270)
- 财经(21827)
- 经济研究(20790)
- 经(18738)
- 业经(16468)
- 统计(16356)
- 问题(15170)
- 贸(14883)
- 业(14360)
- 策(14238)
- 国际(13622)
- 技术经济(13447)
- 世界(13099)
- 决策(13042)
- 理论(11790)
共检索到39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侠
定量验证是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商业银行已运行内部客户评级体系的准确性、审慎性及稳定性。准确性验证主要检验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对授信客户信用状况好坏的风险识别能力;审慎性验证主要检验银行所采用的政策与标准在辨别其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上的保守程度;稳定性验证则主要检验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银行所采用政策和标准能够保持评级与估值总体上不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定量验证模型及流程,并以中国某商业银行进行定量验证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定量验证及在具体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泽荣 卿淑群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冲击和如何进行改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20 世纪90 年代国际银行业掀起并购高潮,从而形成了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商业银行体系,他们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从资产规模、核心资本规模、融资、筹资、表内外业务和利润等方面形成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内容、工具和监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加速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中国金融市场的渐进或开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敬学
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对我国商业银行2001~2006年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国内已有的研究不同的是,在实证过程中,我们不但计算出了样本银行的效率,而且运用两阶段方法对影响我国商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获利能力和产权结构对银行效率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飞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在国际社会达到共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现阶段,构建包括相关政策法律作支撑、文化技术等为辅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以达到合理控制信贷增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绿色信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关键词:
稳定性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 贷款规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我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去杠杆化的时间、主要方式及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银行业有49%的银行在3年内完成去杠杆调整,去杠杆最大幅度的中位数为5年。第二,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信贷供给速度,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率。对比产权来看,资本补充能力强的国有控股银行去杠杆幅度更大,而中小银行去杠杆化的方式与渠道都比较有限。第三,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破产概率,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动态面板估计表明,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相反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次级债务等主动式去杠杆则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模型调节效应表明,外部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流动性状况都弱化了去杠杆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尚金峰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模型为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了工具,但也同时引致了模型风险。除少数银行外,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时都着力构建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体系。不论是直接引入外部模型还是自我构建模型,都必然存在模型风险的问题,其模型风险主要产生于基础模型和构建过程两个方面。由于中国正处于转轨经济阶段,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构建中的模型风险除了来源于基础模型、模型数据以外,模型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压力测试和极端值方法是避免模型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而风险文化的建设则是规避模型风险的根本所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松
随着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国界更加方便快捷,单个银行监管当局已难以独当一面,从而需要加强银行监管主体的协调与合作。为了衡量银行监管当局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本文试图设计一套评价适度性的指标体系。在设计时,笔者把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国内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合作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并通过对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的测算,提出具体的监管行动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 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武剑
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的新资本监管协议将于2003年底正式公布,并于2006年在全球银行业全面实施。截至2002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在各个监管当局配合下,已完成第三次新协议实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建政 闫岚
2003年巴塞尔委员将公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正式文本。文章介绍了新协议的最新规则及要求,并就中国银行界面对新协议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迈耶·J·戈登 李曜
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将在未来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分担,未来分担损失降低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对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由于拥有国家政府担任主导者和终极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与日本相比,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迅速并且前景甚佳;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
对信用评级体系的验证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除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违约预测力和违约拟合度统计检验外,还突出了样本分布稳定性的定量验证分析。同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具有较高的违约预测力、违约拟合度和样本稳定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杪 任昊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华立群 朱蓓
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创建了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为每个指标赋权的方法。本文建立的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地指导我国银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