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2)
- 2023(19534)
- 2022(16655)
- 2021(15433)
- 2020(13142)
- 2019(30130)
- 2018(29788)
- 2017(57687)
- 2016(31323)
- 2015(35160)
- 2014(34702)
- 2013(34085)
- 2012(30881)
- 2011(27479)
- 2010(27622)
- 2009(25617)
- 2008(25268)
- 2007(22482)
- 2006(19738)
- 2005(17653)
- 学科
- 济(127537)
- 经济(127360)
- 业(109790)
- 管理(105733)
- 企(97751)
- 企业(97751)
- 方法(60118)
- 数学(49776)
- 数学方法(48979)
- 财(40812)
- 农(37401)
- 业经(36491)
- 中国(31284)
- 制(27980)
- 务(27649)
- 财务(27557)
- 财务管理(27510)
- 企业财务(26107)
- 农业(25728)
- 理论(23848)
- 学(23167)
- 技术(23068)
- 地方(22416)
- 和(21754)
- 贸(21181)
- 贸易(21166)
- 划(20716)
- 易(20562)
- 体(20180)
- 策(19549)
- 机构
- 学院(442637)
- 大学(440183)
- 管理(179471)
- 济(177443)
- 经济(173720)
- 理学(155317)
- 理学院(153697)
- 管理学(150796)
- 管理学院(149967)
- 研究(139009)
- 中国(107201)
- 京(93130)
- 财(85790)
- 科学(85253)
- 农(71032)
- 所(68404)
- 财经(68084)
- 江(65834)
- 业大(65273)
- 中心(64272)
- 经(61955)
- 研究所(61785)
- 北京(58154)
- 农业(55434)
- 范(54638)
- 师范(54110)
- 经济学(53505)
- 州(52557)
- 院(50822)
- 财经大学(50647)
- 基金
- 项目(299347)
- 科学(237281)
- 研究(219371)
- 基金(218912)
- 家(189758)
- 国家(188164)
- 科学基金(164093)
- 社会(138768)
- 社会科(131619)
- 社会科学(131583)
- 省(117274)
- 基金项目(115300)
- 自然(107480)
- 自然科(105092)
- 自然科学(105069)
- 自然科学基金(103186)
- 教育(101599)
- 划(97550)
- 资助(90778)
- 编号(89558)
- 成果(71574)
- 重点(66466)
- 部(65906)
- 创(63854)
- 发(62518)
- 课题(60937)
- 创新(59161)
- 科研(57221)
- 国家社会(57205)
- 教育部(57133)
- 期刊
- 济(194836)
- 经济(194836)
- 研究(127429)
- 中国(84122)
- 管理(70698)
- 财(69854)
- 学报(66318)
- 农(65153)
- 科学(62050)
- 大学(51863)
- 学学(48961)
- 教育(47088)
- 农业(44833)
- 技术(41826)
- 融(37703)
- 金融(37703)
- 业经(33690)
- 财经(33611)
- 经济研究(30457)
- 经(28807)
- 业(25396)
- 问题(25172)
- 技术经济(23094)
- 统计(21055)
- 现代(20627)
- 科技(20530)
- 财会(20529)
- 版(20480)
- 图书(20411)
- 理论(20294)
共检索到64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卢建词
薪酬差距是既有正向激励作用又有负面影响效果的一把"双刃剑"。本文基于"锦标赛"及"行为"两种竞争性激励理论构建了分析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两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制造业348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了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非对称激励效应.之后通过检验不同程度的薪酬差距对高管和普通员工的激励后果对这种非对称性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差距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即具有显著的门限特征。当内部薪酬差距小于临界值(5.978)时,对绩效产生更强的激励效应,且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加。上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睿
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当薪酬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薪酬差距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并且这一关系并不因企业控股性质和所在地区而有所差异。这表明,薪酬差距的企业绩效效应不能单纯由锦标赛理论或行为理论来解释,而是由锦标赛理论效应和行为理论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最后指出了该发现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薪酬差距 高管薪酬 薪酬管理 企业绩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瑞君 程玲莎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数据,实证研究了管理者薪酬激励对上市公司套期保值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薪酬激励使得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越接近,管理者会更大程度地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摩擦成本和规避市场风险,套期保值越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反之,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更可能是规避个人薪酬风险,套期保值越可能降低企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恰当地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重要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凌金云 黄顺春 刘惠
为促进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创新中实现货币性薪酬激励与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动态互补,激励员工提升创新绩效。以制造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法,从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三个维度综合探讨制造企业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员工敬业度和组织内信任两个变量,深入探究其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制造企业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可通过强化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来激发员工创造性和提高员工创新绩效。(2)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均对员工敬业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敬业度对员工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员工敬业度部分中介绍了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其部分中介效应在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激励,最后为组织关怀。(4)组织内信任正向调节了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其调节效应在环境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最为显著。结论丰富了员工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对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创新亦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瑶
企业规模作为类别自变量,能够更有效地揭示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和产业政策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集中度、行业特征、政府补助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研究认为门槛回归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跃迁过程,相应的研究结论在产业组织结构、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永洪 何凡
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企业绩效水平和企业绩效波动性为切入点,实证研究高管层权力、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增大会显著加大股权薪酬水平和股权薪酬差距;(2)高管层权力对提升企业绩效水平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绩效的波动性;(3)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水平及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从高管层权力和股权薪酬差距的综合效应看,两者在提升股权激励绩效水平的同时显著地加大了企业绩效波动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敏 冯丽娟
本文选取2012年沪深A股上市1063家制造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了TMT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投资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拉大TMT内部薪酬差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积极性投资,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提高企业绩效。研究结果深化了TMT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以期为我国上市制造企业TMT薪酬制度设计带来启示。
关键词:
TMT 内部薪酬差距 投资行为 企业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盛明泉 蒋世战
文章以2010—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OP方法、LP方法测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即当货币薪酬处于较低水平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随着货币薪酬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当货币薪酬过高亦会导致高管过度激励,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中,过度激励均会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促进了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上述的研究结论说明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计划以及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汤建洋 黄东风
本文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以2010-2016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激励、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适度薪酬激励有助于高管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治理企业,从而促进提升企业自愿信息披露水平;二是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信息透明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三是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相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民营上市企业通过薪酬激励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完善符合企业运营特点的高管薪酬分配制度,健全企业高管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合理的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安排,形成对企业高管的长效激励机制,通过适度薪酬激励来增强企业高管主动改进企业治理的意愿和责任心,促进企业自愿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完善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薪酬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企业高管薪酬激励长效机制,在国有企业高管限薪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安排要另辟蹊径,可将高管部分薪酬激励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及履行社会责任状况挂钩,以更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安排促进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汤建洋 黄东风 姜薇
本文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以2010-2016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激励、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适度薪酬激励有助于高管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治理企业,从而促进提升企业自愿信息披露水平;二是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信息透明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三是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相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民营上市企业通过薪酬激励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完善符合企业运营特点的高管薪酬分配制度,健全企业高管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合理的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安排,形成对企业高管的长效激励机制,通过适度薪酬激励来增强企业高管主动改进企业治理的意愿和责任心,促进企业自愿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完善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薪酬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企业高管薪酬激励长效机制,在国有企业高管限薪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安排要另辟蹊径,可将高管部分薪酬激励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及履行社会责任状况挂钩,以更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安排促进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琛 冉秋红
本文以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平均薪酬、薪酬增长率和薪酬差距三个维度探讨了普通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较低收入员工的薪酬激励效果要好于较高收入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薪酬差距超出一定范围后会产生消极作用,即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员工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少轩 王欣然
基于2009—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内部高管-员工的薪酬差距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企业和高劳动密集程度企业。第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是通过生产率提升和内部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两种机制实现的。第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会拉大企业间的薪酬差距,造成企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翠凤
文章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两职合一程度均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显著正相关;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呈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对高管激励与研发创新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从公司内部治理环节寻求推进企业创新的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沛华 李方方 李军林
薪酬激励是解释现代组织决策的重要因素,薪酬的分化将导致企业管理层决策的一系列调整。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论证了管理层薪酬攀比下的激励扭曲效应,并以沪深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例,检验了企业间的外部薪酬差距如何影响企业的违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总体上,外部薪酬差距显著加剧了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即存在激励的扭曲效应;机制上,薪酬差距将导致企业出现更多的在职消费、掏空行为、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表明激励扭曲下企业管理层可能通过其他渠道补偿自身的回报,以及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提高企业业绩;对策上,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持股因素均发挥着显著的调节效应,能够改善薪酬差距的激励扭曲。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企业管理层在外部薪酬差距驱动下的违规决策机制,为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与治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外部薪酬差距 违规 激励扭曲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 朱晋伟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电子通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内不同层级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高管团队间、高管团队-普通员工间两层级间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为倒U型关系;权利结构、创新能力水平分别对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交互效应;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有所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