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3)
2023(8478)
2022(7080)
2021(6653)
2020(5511)
2019(12811)
2018(11908)
2017(22234)
2016(11461)
2015(12772)
2014(12190)
2013(12012)
2012(11188)
2011(10139)
2010(9894)
2009(9187)
2008(8870)
2007(7585)
2006(6721)
2005(6146)
作者
(31060)
(25961)
(25770)
(24766)
(16513)
(12259)
(11785)
(10074)
(9874)
(9061)
(9008)
(8686)
(8196)
(8127)
(8108)
(8001)
(7708)
(7334)
(7331)
(7133)
(6419)
(6171)
(6098)
(5872)
(5833)
(5777)
(5518)
(5378)
(5142)
(5109)
学科
(53671)
经济(53626)
管理(33659)
(30401)
方法(24008)
(23594)
企业(23594)
数学(22320)
数学方法(22172)
中国(18605)
(16929)
(15315)
贸易(15306)
(15060)
(13472)
(12984)
技术(10013)
(9796)
业经(9654)
地方(9635)
农业(8814)
出口(8655)
出口贸易(8655)
(8655)
(8472)
银行(8468)
(8327)
财务(8309)
财务管理(8291)
(8173)
机构
大学(165355)
学院(160841)
(81085)
经济(79882)
管理(61741)
研究(61340)
理学(53491)
理学院(52881)
管理学(52270)
管理学院(51951)
中国(48274)
(37316)
(35894)
科学(33347)
财经(29602)
(29294)
经济学(27860)
(27445)
中心(27172)
研究所(26507)
经济学院(25315)
北京(22973)
(22519)
财经大学(22432)
(22325)
(21140)
业大(20068)
(19853)
师范(19713)
研究中心(18273)
基金
项目(111260)
科学(90679)
基金(86006)
研究(82202)
(75284)
国家(74841)
科学基金(64564)
社会(57462)
社会科(55036)
社会科学(55022)
基金项目(44998)
(39118)
自然(39008)
自然科(38219)
自然科学(38208)
自然科学基金(37558)
教育(35991)
资助(34784)
(34053)
编号(29051)
(26993)
国家社会(26520)
重点(25311)
中国(24550)
(24372)
(23829)
教育部(23628)
成果(23571)
创新(22645)
人文(22406)
期刊
(81807)
经济(81807)
研究(53730)
中国(34322)
(29083)
管理(22768)
科学(22559)
学报(21656)
(19041)
大学(17534)
学学(16460)
经济研究(15645)
财经(15217)
(14291)
金融(14291)
农业(13648)
(13285)
(13246)
技术(12269)
问题(11747)
教育(11684)
国际(11248)
世界(10731)
业经(9929)
科技(8844)
技术经济(8602)
统计(8597)
(8596)
(7836)
资源(7304)
共检索到24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  徐樱丹  周鑫鑫  赵子微  
文章基于中国199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政府科技投入内部耦合效应和外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的错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不仅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差异化的耦合作用,还会对邻近省份引致有别的空间外溢效果。总体而言,大多数省份的正向"涓滴效应"大于负向的"极化效应",从而引致良性的空间外溢效应。应当不同程度地降低北京、上海、湖北、四川和陕西五省份的政府科技投入量,将其优化分配至其余24个省份,从而将差异极大的政府科技投入边际产出调整至同一水平,使得全国的GDP增速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整体的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呈现了上升趋势,至于各省份的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则形态各异。虽然各省份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的变化轨迹局部有反复,特别是上海、湖南、江苏、安徽和甘肃的政府科技投入存在着相对过量和相对不足的转换状态,但各省份的错配程度总体趋于马太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向荣  刘乃辉  周密  
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提高政府科技投入越来越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看法。但打破原有的资金预算平衡,大幅度提高政府的科技投入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对于增量投入而言,能提高现有资源投入的配置效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科技投入的总体有效性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影响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的成因进行对策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晋武  
本文旨在纠正目前流行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的理论偏颇与欠科学之处,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供正确的指导规范。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转型,流行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已不再适用,但代之而起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也是欠科学和不全面的,且对其中的"事权"概念存在误解。按照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对"事权"概念的正确解释及解决我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关系矛盾的现实需要,科学、全面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应当是"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清晰,事权财权与出资责任相匹配,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王士东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解垩  
文章首先选取“税收—公共品”组合,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市地方政府的相对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回归计量模型研究了政府效率的空间特征。研究体系结果显示,政府效率具有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还在逐年增强;政府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说明地方政府之间有“邻里模仿”行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斐  张建清  杨刚强  孙元元  
将环境约束的异质性引入到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中,构建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比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与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并引入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明显,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比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时较大,但两种情况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整体偏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②省级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表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但是不同解释变量对于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影响作用的显著性不同。③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强调了劳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忽略了环境因素与市场化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元地  潘雄锋  杨越  
基于现有研究大多侧重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测算,而对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关注不够的缺陷,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产生这种空间外溢效应的原因在于各地方政府为实现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提高的目标而通过学习、模仿相邻地区政府制定相关科技管理的新政策和新制度等做法来提升该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效率,也即各地区对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具有"邻里模仿"的现象。②在纳入空间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群峰  王迪  阚大学  
在对民间投资发展因素分析和动态调整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2000—2008年中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除2003年政府投资挤出民间投资外,其余年份均为政府投资挤入了民间投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治觉  陈雨湖  张亮亮  
本文利用1997-2010年31个省份的数据建立空间滞后模型(SAR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分析中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SAR模型和SEM模型表明人均收入和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引致效应,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SAR模型中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各地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SEM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支出除受到相邻省份人均收入、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外,还受到空间相邻的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阮钦  张治觉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1990-2004年全国29个地区的政府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政府支出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各地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距,我们应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镇华  廖进球  习明明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面板计量动态Arellano-Bond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投资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才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二,资本配置效率与投资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第三,投资和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但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杨  王海芸  
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利用2005—2014年北京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度了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两者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4年期间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发展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2009年出现波谷,从2013年开始达到高度协调状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基于政府与市场耦合视角,考察政府主导型经济、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采用DEA-Tobit两步法并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主导型经济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其抑制效应呈"U"型非线性特征变动;市场化进程未起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预期作用,但其抑制效应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有不断削弱的趋势;政府和市场协同能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且呈不断强化特征;这些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空间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宁  周茜  冷品逸  郭梦冉  阮颖诗  翟天一  
当前在“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方面,仍缺乏系统探究政府与公众联合减碳效应以及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此,从政府与公众联合碳减排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观察政府、公众以及政府与公众协同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基于联合减排空间视角检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众参与对碳排放的联合管控与治理效应,以促进我国构建减排区域协调机制和地区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减排联合治理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减碳的政府治理手段存在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公众单独治理行为作用有限,政府与公众协同治理可降低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但主要在东部地区作用效应显著;中央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与公众的联合减排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疏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中央政府监管力度和完善多元低碳治理政策等促进碳减排的治理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