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8)
2023(6088)
2022(5247)
2021(4970)
2020(4263)
2019(10300)
2018(10061)
2017(18219)
2016(9847)
2015(11276)
2014(11392)
2013(11233)
2012(9989)
2011(8915)
2010(9280)
2009(8990)
2008(9214)
2007(8578)
2006(7896)
2005(7336)
作者
(29091)
(24107)
(24046)
(22764)
(15469)
(11544)
(11073)
(9472)
(9056)
(8861)
(8279)
(8117)
(7776)
(7711)
(7472)
(7469)
(7162)
(7093)
(6946)
(6885)
(6179)
(5869)
(5849)
(5517)
(5509)
(5383)
(5314)
(5305)
(5076)
(4684)
学科
管理(41428)
(38541)
经济(38500)
(33848)
(33261)
企业(33261)
方法(17148)
(15544)
数学(12766)
数学方法(12491)
(11742)
财务(11698)
财务管理(11671)
企业财务(11140)
理论(10549)
(9543)
业经(9450)
(9135)
中国(9023)
(8187)
(7956)
(7602)
(7405)
(7256)
银行(7244)
经营(7011)
(6661)
决策(6244)
地方(6228)
计划(6178)
机构
大学(141856)
学院(138793)
管理(57663)
(50890)
经济(49373)
理学(47078)
理学院(46572)
管理学(45703)
管理学院(45413)
研究(44384)
中国(38047)
(32479)
(29212)
科学(26957)
(23206)
(22346)
中心(21400)
财经(21274)
北京(20903)
研究所(19837)
(19463)
(19128)
业大(19019)
(18614)
(18313)
师范(18097)
(16509)
财经大学(15740)
技术(15497)
(15430)
基金
项目(85381)
科学(66456)
研究(62609)
基金(60576)
(52571)
国家(52127)
科学基金(45012)
社会(37744)
社会科(35721)
社会科学(35707)
(33637)
基金项目(31590)
教育(30035)
自然(29650)
自然科(28942)
自然科学(28930)
自然科学基金(28374)
(28115)
编号(25568)
资助(25564)
成果(21673)
重点(19585)
(18624)
课题(18407)
(17313)
(16757)
科研(16446)
大学(16295)
项目编号(16219)
创新(16049)
期刊
(63279)
经济(63279)
研究(42283)
中国(35367)
(28324)
管理(26884)
学报(20341)
科学(19215)
教育(18599)
技术(16183)
大学(16159)
(15659)
学学(14555)
(13113)
金融(13113)
财经(10957)
农业(10301)
会计(9911)
(9542)
财会(9532)
图书(8914)
经济研究(8716)
业经(8298)
(8011)
技术经济(7814)
问题(7165)
(6984)
统计(6968)
(6850)
资源(6825)
共检索到22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池国华  
本文在批判已有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一个理论框架,同时探讨了这一设计框架对于我国企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池国华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侧重于对管理者的管理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是衡量各级管理者的战略实施控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不仅要考虑系统要素本身的和谐性,还需要考虑业绩评价系统本身与管理控制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提出了一个以组织目标为龙头,以业绩评价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整合框架,使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能够与战略控制以及其他管理控制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公伟  荆新  
在内部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也由以前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评价等多种职能转变。内部审计评价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各个方面,在实现组织经济目标,创造组织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需要探索内部审计评价的职能、原则、标准及技术方法,以构建内部审计评价理论与技术的框架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玉红  佟慧捷  
从企业实践角度探索,随着企业组织背景的日益复杂,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履行其对股东的受托责任,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提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应该由战略计划、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报告和奖励与惩罚等子系统构成,同时对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中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要素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晔  潘玉香  
基于绩效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特性,分析影响组织平衡和绩效管理系统能动作用的重要战略力量——创新模式;继而从绩效管理系统内动态张力的平衡和绩效管理系统变化的自组织过程等角度出发,尝试构建与创新模式相契合的动态复杂绩效管理系统,助力企业适时地维持和推进组织中的双环学习过程、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生成独特的创新文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池国华  迟旭升  
一、引 言 虽然距离安然事件的发生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安然事件给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在不断反思美国会计准则制定体系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市场的监管问题。但仅仅从公司外部的角度探讨问题,并没有包容问题的全部。作为一个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增加公司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设计一个有利于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寿昌  
由于组织规模、职能结构、发展阶段乃至文化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差异,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在一般性标准指引下的一定程度的适应性过程。如何系统地提高内部控制标准应用过程的质量,从而改善特定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质量,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将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一般性框架或规范的具体应用看作一个社会性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一个由组织背景分析、任务类型识别、任务特征判定和控制流程设计构成的概念框架。作为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工具,概念框架以组织理论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由一套逻辑自洽的专业性术语构成,通过为内部控制机制设计提供一般性指导,成为国家层面的内部控制政策标准与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设计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冷媛媛  周敏李  
将企业审计基本理论贯通到企业绩效审计,分析企业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经典审计理论的企业绩效审计理论框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绩效审计本质、企业绩效审计需求、企业绩效审计主体、企业绩效审计客体、企业绩效审计内容、企业绩效审计目标、企业绩效审计取证模式及其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企业绩效审计结果及其应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娄祝坤  毛瑾晔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进展,总结经典业绩评价研究的局限,指出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瓶颈及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双重视角,从业绩指标选择、业绩评估范围与业绩评价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与员工内在动机兼容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实现业绩评价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变革业绩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审计业务是内部审计主题的细分或细分后的组合,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具体行为、制度这些审计主题都可以进行细分,每个单独的细分主题独立形成审计业务称为单一性内部审计业务,细分主题组合起来形成的业务称为综合性内部审计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会影响内部审计定位,这种定位进而影响内部审计主题,并通过内部审计主题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内部审计作为审核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审核型业务,作为监督机制时的业务称为监督型业务,作为监视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增值型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还会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客体、内部审计领导体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审计业务是内部审计主题的细分或细分后的组合,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具体行为、制度这些审计主题都可以进行细分,每个单独的细分主题独立形成审计业务称为单一性内部审计业务,细分主题组合起来形成的业务称为综合性内部审计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会影响内部审计定位,这种定位进而影响内部审计主题,并通过内部审计主题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内部审计作为审核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审核型业务,作为监督机制时的业务称为监督型业务,作为监视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增值型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还会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客体、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等其他基本要素,并通过这些基本要素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类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王纪颖  
委托代理关系在奠定组织目标实现基础、提高组织营运效率效果的同时,产生了代理问题,并且放大次优问题和风险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消极因素会威胁组织目标的达成。为了应对这些消极因素,由三道防线组成的治理机制得以建立,内部审计可以在任何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在第一道防线中,作为制衡机制的组成部分,行使审核功能;在第二道防线中,作为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行使监督功能;在第三道防线中,作为监视机制,行使监视功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池国华  
本文提出了基于组织背景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理论框架,指出构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要遵循权变原则、一致原则和系统原则,同时运用理论框架对具有代表性的EVA业绩评价系统进行了检验,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这一理论框架对于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蕾  池国华  
尽管人们早已经确认业绩评价在组织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的业绩评价系统却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企业往往只热衷于引入各种业绩评价工具,或者只关注业绩评价系统构建的最终结果,却很少去考虑决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如果不能准确了解这一点,企业就很难科学地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波  黄安民  
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争论已经过去,但如何界定生态旅游,实施生态旅游的管理依然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文章提出了生态旅游评价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两个新概念,即生态程度、生态旅游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评价体系。试图通过评价的方法来界定生态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