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0)
2023(11240)
2022(9663)
2021(9141)
2020(8053)
2019(19177)
2018(18443)
2017(35752)
2016(19243)
2015(21909)
2014(21731)
2013(21943)
2012(20527)
2011(18548)
2010(18663)
2009(17681)
2008(17975)
2007(16096)
2006(14083)
2005(12949)
作者
(55355)
(46376)
(46260)
(44365)
(29768)
(22214)
(21331)
(17898)
(17422)
(16441)
(15739)
(15404)
(14801)
(14696)
(14684)
(14378)
(13907)
(13653)
(13435)
(13322)
(11460)
(11366)
(11244)
(10586)
(10470)
(10410)
(10333)
(10115)
(9318)
(9180)
学科
(86898)
经济(86805)
管理(59131)
(58588)
(49741)
企业(49741)
方法(42038)
数学(37212)
数学方法(36891)
(28429)
中国(23712)
(20942)
(20277)
财务(20235)
财务管理(20199)
企业财务(19445)
(17588)
(17515)
贸易(17502)
(17076)
业经(16630)
(15782)
地方(13876)
农业(13830)
(13526)
银行(13498)
(13075)
金融(13073)
(12774)
(12256)
机构
大学(285577)
学院(279153)
(125493)
经济(123229)
管理(108640)
研究(98538)
理学(93657)
理学院(92660)
管理学(91224)
管理学院(90696)
中国(77969)
(61160)
(59970)
科学(56159)
(50042)
财经(47587)
研究所(45024)
中心(44589)
(44544)
(43421)
(40248)
经济学(39549)
北京(39466)
业大(38331)
经济学院(35685)
财经大学(35600)
农业(34932)
(34929)
(34807)
师范(34605)
基金
项目(179299)
科学(142366)
基金(134516)
研究(129939)
(117237)
国家(116338)
科学基金(99703)
社会(84859)
社会科(80634)
社会科学(80608)
基金项目(70855)
(65419)
自然(64146)
自然科(62736)
自然科学(62715)
自然科学基金(61667)
教育(60237)
(56746)
资助(56259)
编号(51183)
成果(42662)
(42441)
重点(40657)
(37345)
教育部(36816)
(36671)
国家社会(36206)
人文(34987)
科研(34936)
课题(34579)
期刊
(134384)
经济(134384)
研究(85820)
中国(55453)
(50266)
学报(42191)
管理(40259)
科学(39461)
(38723)
大学(32352)
学学(30227)
(27589)
金融(27589)
农业(25956)
教育(25637)
财经(24324)
技术(23166)
经济研究(23010)
(20906)
业经(18508)
问题(18222)
(18032)
国际(16415)
(16003)
世界(15110)
技术经济(14912)
统计(14206)
财会(13998)
会计(13829)
(13020)
共检索到42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中华  王治  
本文根据西方有关研究以及中国现实的经济体制背景,在一个综合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这种影响。研究表明,除特殊情形外,根据企业的不同特征(权重γ的大小或自由现金流的高低),无论是投资不足还是过度投资,企业投资对现金流都是敏感的。相对投资不足行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过度行为更为显著;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这两种行为均较为显著。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峰  韩文秀  王静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现金流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以沪深300指数样本上市公司为基础,结合面板数据和时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检验公司投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负债率、托宾Q等财务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量等指标的敏感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文莉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与其现金流和货币资金变动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与其经营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借款现金流正相关,与其货币资金变动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会在资本市场进行短期资金运作来博取投资收益。非国有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与经营现金流显著正相关,与借款现金流不相关;而国有上市公司恰恰相反。说明非国有企业炒股的资金更多来自经营现金流,而国有企业证券投资的资金与其借款现金流显著正相关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春爱  
信用评级是由专业的机构或部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或金融工具,在特定期间内按时偿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符号将这些意见向市场公开,达到为投资者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其本质是揭示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在评级过程中,财务分析是评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级机构通常将对信用风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马春爱  
财务分析是信用评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财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明确了当前信用评级工作中财务分析框架的缺陷,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重构的方向是以现金流预测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评价内容的评级行业统一的财务分析新框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勤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目标,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只注意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积极影响,过分夸大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贡献,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效应,有必要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挤出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少杰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国情:股权双轨制 中国建立资本市场的改革自1988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各种坎坷,资本市场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终于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此不赘述。问题是经过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忠奇  宋顺锋  曹清峰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减少规模不经济的负效应,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迫切需要一个兼顾城市集聚的经济增长、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三重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点争论。总的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十分有必要,但测算结果也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模已经偏大,因此中国城市规模偏小的结论不适用于超大城市;中国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经济总量目标而忽视了人均效用水平;出于全社会人均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中小城市应在一定程度上优先发展;从具体的城市政策来看,中小城市应更多地使用产业政策来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注重对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而户籍政策应当有松有紧、慎重使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许绍双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热点。而在理论上,学者对"如何评价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分析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组织形式等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鑫  
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的自由现金流有可能被投入到损害公司价值的非盈利项目上,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可以迫使经理人"吐出"自由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但本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的影响,造成股利政策扭曲,并被"异化"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满池  
通过一个二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上市公司并购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了并购方实施价值支持策略的成本,市场经营的风险以及收购方对于短期利益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对收购方在兼并后策略选择的影响;通过对比股权分置状态和全流通条件下收购方后期的股权转让价格以及股权流通的比例,分析了全流通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夏伦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爱玲  王振山  
本文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SFA)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对投资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现金流滞后期对投资的PVAR系数相似,间接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融资约束的非一致性;而代理问题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PVAR系数;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进一步证明,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冲击反应的趋势相似,但当期差异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伯强  杜克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针对指数分解法(IDA)和生产理论分解法(PDA)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各地区2003~2010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技术进步是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推动力;(2)能源替代劳动、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恶化阻碍了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3)从各地区对促进全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来看,贡献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河北、广东和安徽,与此相反,内蒙古对全国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了抑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源  陈英  
判断我国国债规模的风险应更多的从国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了一个国债可持续发展的简单动态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分析框架对我国国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及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