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6)
- 2023(12006)
- 2022(10229)
- 2021(9257)
- 2020(8105)
- 2019(18702)
- 2018(18520)
- 2017(36086)
- 2016(19793)
- 2015(22678)
- 2014(22970)
- 2013(22950)
- 2012(21570)
- 2011(19647)
- 2010(19890)
- 2009(18958)
- 2008(19301)
- 2007(17541)
- 2006(15317)
- 2005(14103)
- 学科
- 济(86433)
- 经济(86301)
- 管理(63881)
- 业(58922)
- 企(50296)
- 企业(50296)
- 方法(42608)
- 数学(37072)
- 数学方法(36741)
- 财(27419)
- 农(21504)
- 制(21121)
- 中国(20935)
- 学(18716)
- 业经(18166)
- 务(17060)
- 财务(17025)
- 财务管理(16976)
- 企业财务(16223)
- 贸(15448)
- 贸易(15441)
- 易(14958)
- 银(14884)
- 银行(14841)
- 融(14605)
- 金融(14601)
- 地方(14158)
- 体(14122)
- 行(14047)
- 理论(13996)
- 机构
- 大学(302125)
- 学院(296672)
- 济(124757)
- 经济(122130)
- 管理(112563)
- 研究(100957)
- 理学(96604)
- 理学院(95542)
- 管理学(94058)
- 管理学院(93498)
- 中国(77928)
- 京(63562)
- 财(62939)
- 科学(60774)
- 农(52500)
- 所(52234)
- 财经(49137)
- 研究所(46960)
- 中心(46587)
- 江(46150)
- 经(44520)
- 业大(44519)
- 农业(41643)
- 北京(40086)
- 经济学(39801)
- 范(36892)
- 财经大学(36573)
- 师范(36423)
- 经济学院(35982)
- 院(35977)
- 基金
- 项目(192416)
- 科学(151189)
- 基金(141247)
- 研究(138080)
- 家(123748)
- 国家(122738)
- 科学基金(104320)
- 社会(88384)
- 社会科(83774)
- 社会科学(83747)
- 省(74145)
- 基金项目(73985)
- 自然(67843)
- 自然科(66253)
- 自然科学(66227)
- 自然科学基金(65119)
- 教育(65001)
- 划(63380)
- 资助(59107)
- 编号(54966)
- 成果(46495)
- 部(44506)
- 重点(44044)
- 发(40410)
- 创(39745)
- 课题(38713)
- 制(38639)
- 教育部(38275)
- 科研(37582)
- 创新(37303)
共检索到44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目标是一个体系,从相关主体来说,包括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前者的目标是终极目标,后者的目标是直接目标。从业务类型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审核,这三类鉴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从而有不同的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关于内部控制评价,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评价者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评价产品来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外部审计师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产品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目标是一个体系,从相关主体来说,包括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前者的目标是终极目标,后者的目标是直接目标。从业务类型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审核,这三类鉴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从而有不同的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关于内部控制评价,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评价者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评价产品来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外部审计师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产品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性,具有时间边界和范围边界,就时间边界来说,从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出发,内部控制鉴证取证应该覆盖特定时期;从内部控制鉴证可行性出发,内部控制鉴证结论只能是内部控制在该时期动态移动的累计状况,也就是该时期的期末状况。就范围边界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鉴证需求和鉴证能力的均衡,既可以鉴证全部内部控制,也可以只选择某一部分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鉴证只能就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分别形成鉴证结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整体难以形成鉴证结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性,具有时间边界和范围边界,就时间边界来说,从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出发,内部控制鉴证取证应该覆盖特定时期;从内部控制鉴证可行性出发,内部控制鉴证结论只能是内部控制在该时期动态移动的累计状况,也就是该时期的期末状况。就范围边界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鉴证需求和鉴证能力的均衡,既可以鉴证全部内部控制,也可以只选择某一部分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鉴证只能就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分别形成鉴证结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整体难以形成鉴证结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秀果
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建立和实施的风险应对机制。内部控制的控制内容就是风险。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来源于组织内部。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和实施风险应对机制。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建立和实施的风险应对机制,能贯通到内部控制的所有基本问题。内部控制不一定是管理职能,各项管理职能中都有风险防范的要求,并不只是控制职能才防范风险。内部控制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定位于风险防范,内部控制要融于管理体系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在风险社会的称呼。
关键词:
风险 内部控制 管理体系 管理职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月升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月升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信息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经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战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媛媛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的主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探究内部控制鉴证取证模式的逻辑框架,涉及内部控制鉴证标的、鉴证命题和鉴证程序。内部控制鉴证标的是制度的再分类,整体层面的制度,其鉴证标的是制度要素;业务层面的制度,通常以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鉴证标的。内部控制鉴证命题是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在鉴证标的上的落实,通常可分解为合规性、健全性和遵循性。内部控制鉴证取证一般采用命题论证型鉴证取证模式,以内部控制鉴证风险模型为基础,鉴证取证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评估和制度测试两个步骤,发表合理保证鉴证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媛媛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的主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探究内部控制鉴证取证模式的逻辑框架,涉及内部控制鉴证标的、鉴证命题和鉴证程序。内部控制鉴证标的是制度的再分类,整体层面的制度,其鉴证标的是制度要素;业务层面的制度,通常以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鉴证标的。内部控制鉴证命题是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在鉴证标的上的落实,通常可分解为合规性、健全性和遵循性。内部控制鉴证取证一般采用命题论证型鉴证取证模式,以内部控制鉴证风险模型为基础,鉴证取证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评估和制度测试两个步骤,发表合理保证鉴证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是内部审计领导关系或隶属关系,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关系,主要有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经理层领导的内部审计、董事会及CEO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合署办公五种类型。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审计理念路径、外部强制路径、锚定路径,多种类型的形成路径是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领导者的组织地位,这种组织地位与审计客体的组织地位的对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决定性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