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6)
- 2023(14555)
- 2022(12824)
- 2021(11791)
- 2020(10077)
- 2019(22912)
- 2018(22772)
- 2017(44366)
- 2016(24202)
- 2015(26904)
- 2014(26826)
- 2013(26559)
- 2012(24309)
- 2011(21857)
- 2010(21725)
- 2009(19977)
- 2008(19795)
- 2007(17345)
- 2006(15066)
- 2005(13434)
- 学科
- 济(94737)
- 经济(94590)
- 管理(75752)
- 业(70391)
- 企(60042)
- 企业(60042)
- 方法(45896)
- 数学(39901)
- 数学方法(39502)
- 财(29524)
- 农(24242)
- 中国(23719)
- 制(22320)
- 业经(21271)
- 学(20184)
- 务(19208)
- 财务(19136)
- 财务管理(19092)
- 企业财务(18284)
- 地方(17473)
- 贸(16282)
- 贸易(16271)
- 银(16061)
- 农业(16043)
- 银行(16019)
- 易(15777)
- 融(15649)
- 金融(15646)
- 理论(15520)
- 技术(15344)
- 机构
- 大学(342980)
- 学院(339083)
- 管理(136030)
- 济(135817)
- 经济(132906)
- 理学(118403)
- 理学院(117121)
- 管理学(115236)
- 管理学院(114606)
- 研究(111113)
- 中国(83317)
- 京(72159)
- 财(67610)
- 科学(67533)
- 所(54933)
- 财经(53737)
- 农(53676)
- 业大(50619)
- 中心(50584)
- 研究所(49770)
- 江(49033)
- 经(48910)
- 北京(45270)
- 范(43057)
- 师范(42624)
- 农业(42040)
- 经济学(41601)
- 院(40432)
- 财经大学(40248)
- 州(39615)
- 基金
- 项目(234179)
- 科学(185044)
- 基金(172130)
- 研究(171108)
- 家(149464)
- 国家(148258)
- 科学基金(128147)
- 社会(108937)
- 社会科(103328)
- 社会科学(103303)
- 基金项目(91499)
- 省(90482)
- 自然(83674)
- 自然科(81701)
- 自然科学(81683)
- 自然科学基金(80246)
- 教育(78622)
- 划(76302)
- 资助(71075)
- 编号(68654)
- 成果(56342)
- 部(52700)
- 重点(51900)
- 创(48766)
- 发(48356)
- 课题(47075)
- 制(45938)
- 教育部(45630)
- 创新(45525)
- 科研(45051)
- 期刊
- 济(144559)
- 经济(144559)
- 研究(101347)
- 中国(64066)
- 学报(54388)
- 财(53314)
- 管理(49635)
- 科学(49048)
- 农(48122)
- 大学(41628)
- 学学(39297)
- 教育(35947)
- 农业(32884)
- 融(31298)
- 金融(31298)
- 技术(27659)
- 财经(26931)
- 经济研究(23112)
- 经(22791)
- 业经(22783)
- 问题(18858)
- 理论(17112)
- 业(16730)
- 图书(16027)
- 科技(15927)
- 版(15858)
- 技术经济(15666)
- 实践(15562)
- 践(15562)
- 现代(14840)
共检索到492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蔚蔚
一、引言国内外著名公司丑闻的频频曝光,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并且有助投资者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存在的内控缺陷,并促使其努力改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洪灵 张立燕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内部控制管制政策的演进与变革,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性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经验结果表明,公司控制风险因素和外在披露压力共同决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愿性披露行为,鉴证报告的自愿披露有着丰富的信号发送功能。经验结果为强制性披露框架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方向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卢晓宇 梁成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上市公司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考虑规避风险的因素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当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高管层利益、公司价值等因素是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主要动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声誉越高,面对的内部控制缺陷风险越大,则越不愿意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
关键词:
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建新 詹长杰
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76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财务杠杆水平高、高固有风险、外部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常京萍 郭淑娟 齐洪花
文章采用抽样方法,对沪市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中进行了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特征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该类公司经营业绩较好、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独立董事比例较高、内部控制鉴证或自评报告意见全部为内部控制有效、审计意见全部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分析了形成该特征的原因,得出对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斌 饶静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运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所作的进一步检验也支持我们的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鉴证报告 自愿披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继坤 张广宝
立足于我国银行信贷市场,本文以2008-2011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成本视角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否通过影响银行信贷决策,进而获得利率更低的银行贷款。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正面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发挥信号显示功效,正面引导银行机构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还贷风险的估计,从而使其获得利率较低的长期银行贷款;但基于产权分组的进一步研究并没有获得上述信号显示效果受产权性质差异影响的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晓建 张俊生
关于审计费用的披露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理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Dye(1991)认为审计费用披露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此情景下没有准租金去影响审计意见,而且公众可以评估审计师的独立性。然而,DeAngelo(1981a)认为审计费用披露并不会影响准租金,进而审计费用披露与审计意见无关。之前虽有档案式研究(Lai,2009)表明,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财报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但是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与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为此,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对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是否国际"四大"提供内部控制审计的差异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晓建 张俊生
关于审计费用的披露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理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Dye(1991)认为审计费用披露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此情景下没有准租金去影响审计意见,而且公众可以评估审计师的独立性。然而,DeAngelo(1981a)认为审计费用披露并不会影响准租金,进而审计费用披露与审计意见无关。之前虽有档案式研究(Lai,2009)表明,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财报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但是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与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为此,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实施内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亮德 冯杰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下简称"鉴证报告")均为自愿性披露(IPO公司除外)。已有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自愿披露鉴证报告,但由于公司披露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因此这种看似矛盾的境况更值得去反思其背后耐人寻味的原因。文章从政治学的合法性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其原因,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披露鉴证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达到"合法性"状态。
关键词: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自愿披露 合法性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红英 周露露
本文以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控制、审计师选择与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对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具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监管部门通过推动国有控股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来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增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动机,审计师自身声誉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动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慧婷 王茂林
文章对2007年~2009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情况1进行统计,文章发现,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增多,但报告质量不高;交叉上市的公司披露比例更高;国有企业披露力度更大,其中,中央企业的披露显著优于地方国有企业。文章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和政府监管环境会影响到企业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的同时要注重制定健全、有效的规范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方红星 金玉娜
本文以2009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尤其是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校正自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结论更为稳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翎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殷枫
本文选取了2002年169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因素即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比例、监事会人数、审计委员会、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就比较高,而其余三个公司治理因素并没有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自愿性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