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4)
2023(10628)
2022(9051)
2021(8262)
2020(7050)
2019(15884)
2018(15526)
2017(31366)
2016(16910)
2015(19158)
2014(19256)
2013(19208)
2012(18143)
2011(16201)
2010(16424)
2009(15782)
2008(16161)
2007(14600)
2006(13042)
2005(12172)
作者
(46802)
(38835)
(38702)
(37252)
(25047)
(18437)
(17908)
(14903)
(14766)
(14122)
(13380)
(13084)
(12463)
(12307)
(12210)
(12140)
(11445)
(11430)
(11225)
(11098)
(9752)
(9647)
(9283)
(8959)
(8836)
(8773)
(8760)
(8608)
(7668)
(7367)
学科
(71552)
经济(71430)
管理(58017)
(56189)
(45898)
企业(45898)
方法(36171)
数学(33032)
数学方法(32873)
(26870)
(26744)
(24163)
银行(24018)
中国(23097)
(22543)
(17946)
金融(17944)
(17812)
(17341)
财务(17318)
财务管理(17273)
企业财务(16582)
业经(14933)
(14659)
制度(14655)
(14625)
(14338)
贸易(14319)
(14033)
体制(12667)
机构
大学(247642)
学院(243849)
(111643)
经济(109450)
管理(98164)
理学(83042)
理学院(82297)
管理学(81412)
管理学院(80943)
研究(76153)
中国(71415)
(62414)
(51161)
财经(48134)
(43701)
科学(37783)
(37393)
中心(36996)
经济学(36633)
(36172)
财经大学(36088)
经济学院(33329)
北京(32832)
(32808)
研究所(31358)
(29940)
(29861)
业大(28760)
银行(28558)
商学(28305)
基金
项目(149489)
科学(119896)
研究(113815)
基金(112741)
(94593)
国家(93845)
科学基金(82454)
社会(76748)
社会科(73033)
社会科学(73014)
基金项目(58613)
(55366)
教育(53304)
自然(50145)
自然科(48957)
自然科学(48947)
自然科学基金(48156)
资助(47602)
(46663)
编号(44966)
成果(38281)
(36462)
(35031)
重点(33017)
教育部(32761)
国家社会(32533)
人文(31717)
课题(31007)
(30942)
(30665)
期刊
(121140)
经济(121140)
研究(84163)
(50552)
中国(49762)
(46002)
金融(46002)
管理(37263)
(29230)
学报(28912)
科学(27891)
财经(25688)
大学(24180)
学学(22803)
(21691)
教育(21489)
经济研究(19697)
技术(19178)
业经(17852)
农业(17532)
问题(16481)
(14873)
理论(14272)
国际(13348)
实践(12677)
(12677)
财会(12370)
会计(12115)
技术经济(12098)
统计(11891)
共检索到387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增生  杨道广  
现有关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沿袭美国会计领域"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引发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鲜有探讨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作用。即使少数几篇文章略有涉及,但均将银行从其研究样本中剔除了。鉴于此,现有文献无法回答:对于风险管控尤为重要的银行,内部控制在其经营管理中到底发挥何种作用?为此,论文以20072014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探索性地从风险承担的视角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发现,该效应在国有控股银行、特许权价值更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雷  王元海  杨志峰  赵照  陈园园  
本文使用我国48家银行机构2013-2021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费率机制转变对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依次增强;第二,存款保险单一费率机制调整为风险差别费率机制进一步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也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仍不显著,但对其他四类银行的风险承担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了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预期目标。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费率核定制度,探索建立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差别费率制度,提升“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的效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浩  孙兆东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秀秀  曹前进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集中度的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可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行业贷款集中度和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规模与其资本充足率,银行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则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集中度的反应越不敏感。监管部门应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成颂  黄送钦  钱春丽  
公司的治理行为有效地映射了TMT(即高管团队)成员的价值理念。以沪市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MT的学历、年龄和任期等背景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TMT背景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路径。具体表现为,银行风险承担与TMT学历程度间呈正相关性;与TMT年龄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存在关系"分水岭",即到54岁的时候,与TMT任期间存在U型关系,但不显著。结论丰富了银行领域"高层梯队理论"研究的证据,也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储备和选拔工作提供了指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杨炎明  
能源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考察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转型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相较于银行信用风险而言,能源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时效更长。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会受到地区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能源转型风险,完善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小强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21年36家中国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负向关系起中介效应。资本充足率对其起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中介效应更显著;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股份制行和农商行而言,其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要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就必须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优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和资本监管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勇  李振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历次的银行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使用2002—2016年中国338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金流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发现:(1)具有较低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会承担更大的总体风险,这被更低的Z值和资本充足率,以及更高的风险加权资产比例和流动性创造所证明;(2)资金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较低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会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并降低资本水平;(3)资金流动性风险通过银行贷款的中介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4)在资金流动性风险较低时,较大资产规模、较高杠杆率会抑制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或经济高风险时期银行风险承担较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蕾   池国华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银行信贷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以往文献不同,基于微观视角从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层面,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16家上市银行与1 098家上市公司签订的单笔贷款合同所涉及的7 317个“银行—上市公司—年度”观测值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银行相比,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银行更可能选择风险水平较低的借款企业,且拥有更高的风险定价能力,主要体现为对风险水平更高的借款企业设置更高的贷款利率和要求提供贷款担保两个方面。并进一步研究,厘清银行内部控制中各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的借款企业的异质性作用,探究了银行内部控制对监管部门信贷相关违法违规处罚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从微观层面丰富了信贷风险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而且揭示了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为银行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同时为银行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朱明皓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已成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09—2022年国内43家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从预售交易比例与预售交易门槛两个方面度量各城市商品房预售交易水平,探究商业银行所在城市的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房预售交易会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与个人购房贷款的违约率,导致当地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影响渠道方面,商品房预售交易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恶化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率以及降低期房竣工率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加强对房地产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风险承担的不利影响。同时,政府主导的预售资金提取监管与合理的房价水平均能够减弱商品房预售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永海  章涛  
金融创新会提高银行风险,而高质量审计能有效抑制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与非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质量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呈正比,即银行金融创新程度越高,其承受的风险越大;相比于"非四大"审计,国际"四大"审计对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就国内事务所而言,排名靠前的"十大"其抑制效应弱于"非十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控制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杨帆  高洪民  
本文将1999年至2012年间的全球93个国家共4498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前沿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国家的监管、法律和政治制度环境对存款保险制度运行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总体上确实产生了道德风险,使银行的风险承担增加,但这一效应会因不同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而异;在发达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没有产生不良效应,而在发展中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明显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监管、法律和政治环境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三者均与银行风险呈正相关,这意味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程度。而在发展中国家,只有监管环境呈现有益效应;监管、法律和政治环境与存款保险的交互效应为负,这意味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减轻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曲良波  
本文选择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呈倒U形关系,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呈正向关系,高管薪酬激励在提升了银行绩效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我们建议,高管薪酬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充分发挥董事会及其薪酬委员会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增强高管薪酬的透明性,加强对高管薪酬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