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1)
2023(5243)
2022(4497)
2021(3966)
2020(3404)
2019(7437)
2018(7401)
2017(13870)
2016(7704)
2015(8537)
2014(8608)
2013(8385)
2012(7705)
2011(6576)
2010(7204)
2009(7097)
2008(6953)
2007(6251)
2006(5601)
2005(5420)
作者
(21291)
(17866)
(17557)
(17073)
(11426)
(8292)
(7979)
(6636)
(6615)
(6512)
(6049)
(5914)
(5731)
(5701)
(5602)
(5287)
(5204)
(5192)
(5174)
(5015)
(4466)
(4293)
(4250)
(4034)
(4026)
(3992)
(3961)
(3896)
(3523)
(3422)
学科
管理(31530)
(26883)
经济(26815)
(26187)
(24390)
企业(24390)
(14380)
(12708)
审计(12194)
方法(10231)
(9506)
财务(9485)
财务管理(9416)
企业财务(9056)
(8359)
中国(7871)
数学(7625)
业经(7564)
数学方法(7552)
体制(7372)
(6453)
(6375)
银行(6370)
(6004)
金融(6002)
(5997)
各类(5922)
(5619)
制度(5616)
(5583)
机构
大学(108132)
学院(107601)
(44932)
经济(43893)
管理(41127)
理学(34858)
理学院(34521)
管理学(34107)
研究(33990)
管理学院(33892)
中国(28626)
(27952)
(23480)
财经(20959)
(18831)
(17993)
科学(17793)
(16808)
中心(16139)
财经大学(15487)
(14173)
北京(14095)
研究所(14085)
经济学(14062)
(13562)
业大(12996)
经济学院(12533)
(12392)
(12363)
商学(12311)
基金
项目(67316)
科学(53874)
研究(51153)
基金(50214)
(42711)
国家(42360)
科学基金(37198)
社会(34160)
社会科(32410)
社会科学(32403)
基金项目(26353)
(25980)
教育(23732)
自然(23145)
自然科(22527)
自然科学(22523)
自然科学基金(22141)
(21338)
编号(20303)
资助(20026)
(19678)
成果(17989)
(15958)
重点(15434)
(14691)
课题(14599)
(14360)
国家社会(14336)
教育部(14262)
人文(13754)
期刊
(53128)
经济(53128)
研究(35917)
中国(29678)
(26848)
管理(16889)
学报(13991)
(13181)
科学(13052)
(12366)
金融(12366)
大学(11571)
财经(11118)
学学(10989)
审计(10031)
教育(9917)
(9418)
财会(8941)
会计(8761)
经济研究(8481)
农业(8214)
技术(8197)
业经(7397)
问题(6614)
通讯(5952)
会通(5937)
(5455)
理论(5158)
(5114)
(5100)
共检索到175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和平  黄约  董育军  林勇军  
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为背景,使用2012年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研究在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下,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不管是一般缺陷还是重大重要缺陷)其审计费用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认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不管是重大、重要缺陷,还是缺陷),可能并不能准确衡量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即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并不一定就比披露了缺陷的公司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高晟星  
本文从审计师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在5%水平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内控控制缺陷披露的一致性与审计费用不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红娟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法律规范不完善、披露的信息不系统、披露的内容不完全等缺陷,本文建议从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固定披露位置、规定披露的详细内容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忠雪  毛安敏  
本文以2012~2013年深市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严重程度的分析,确证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春玲  丁辉  
本文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情况,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CEO和CFO变更情况,研究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同公司治理结构变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内控缺陷及修复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EO变更之间的关系,而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变更同内控缺陷及修复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有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本文不仅检验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CEO与内控缺陷和修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委员会和CFO变更与内控缺陷修复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勇  陈慧  朱卫东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仅向外部传递了负向信号,而且不利于并购过程中的价值预测、有效监督和并购整合,这是否会对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值得探究。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采用综合财务指标分析法衡量并购绩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并购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并购绩效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会降低并购绩效,而且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并购绩效越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佘晓燕  王姮民  
本文以20122014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宏观法律环境及违规和诉讼仲裁次数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相比法律环境差的地区,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较高;上市公司违规和受到诉讼仲裁次数越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研究结论表明,风险是内部控制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注册会计师在面临较高的内部控制风险时通常会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增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佘晓燕  王姮民  
本文以2012~2014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宏观法律环境及违规和诉讼仲裁次数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相比法律环境差的地区,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较高;上市公司违规和受到诉讼仲裁次数越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研究结论表明,风险是内部控制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注册会计师在面临较高的内部控制风险时通常会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增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本质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内涵、归属权以及披露等问题,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程程  程小可  王芯卉  
本文以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背景,就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由于监管力度宽松,现阶段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及其缺陷类型的划分不能客观地反映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存在倒置趋势。上述结论为中国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监管者、投资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投资决策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王钰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披露视角,引入内部控制缺陷从披露到修正这一动态过程,从时间维度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并检验了融资约束程度及信息披露充分性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加剧,其加剧程度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并受到融资约束、信息披露充分性的负向调节;在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完成当期,投资不足并没有得到显著缓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佘晓燕  邱炀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控缺陷披露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风险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审计费用及非标审计意见均与审计师变更存在相关关系,且在不同风险程度下其对变更的影响存在不同效应。以上结论表明:公司面临风险困扰时,应加强风险控制而非与审计师合谋购买审计意见,应选聘执业质量好的审计机构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高度谨慎性和风险意识,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本研究为我国监管部门在完善内部控制和审计师变更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焦明清  
基于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深入探讨分析师关注、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三者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析不同财务风险企业中三者关系的变化,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的企业中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概率更高,其审计契约的稳定性就越低,进一步发现在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会对审计契约稳定性造成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分析师关注能显著降低企业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概率,提高审计契约稳定性,进一步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对审计契约的保障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师关注显著增强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间的相关性,进一步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对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立元  宋传智  
通过对我国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 律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评价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评价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