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4)
- 2023(17819)
- 2022(15274)
- 2021(14202)
- 2020(12213)
- 2019(27596)
- 2018(27312)
- 2017(52223)
- 2016(28901)
- 2015(32289)
- 2014(31905)
- 2013(31851)
- 2012(28990)
- 2011(25853)
- 2010(25697)
- 2009(24262)
- 2008(24482)
- 2007(21806)
- 2006(19531)
- 2005(17623)
- 学科
- 济(113816)
- 经济(113641)
- 业(107057)
- 管理(104364)
- 企(96479)
- 企业(96479)
- 方法(51527)
- 数学(41223)
- 数学方法(40840)
- 财(39243)
- 农(34699)
- 业经(34545)
- 制(27949)
- 务(27794)
- 财务(27714)
- 财务管理(27671)
- 中国(27216)
- 企业财务(26294)
- 农业(23948)
- 学(21834)
- 技术(21511)
- 理论(21355)
- 贸(20497)
- 贸易(20484)
- 和(20318)
- 划(20236)
- 易(19920)
- 体(19553)
- 地方(19292)
- 银(19068)
- 机构
- 学院(411115)
- 大学(409814)
- 管理(166298)
- 济(163616)
- 经济(160044)
- 理学(141793)
- 理学院(140275)
- 管理学(138134)
- 管理学院(137367)
- 研究(133076)
- 中国(105438)
- 京(87906)
- 科学(82657)
- 财(81289)
- 农(74156)
- 所(67748)
- 业大(64330)
- 财经(63328)
- 江(62767)
- 研究所(61084)
- 中心(61068)
- 农业(58457)
- 经(57534)
- 北京(55109)
- 州(50084)
- 范(48973)
- 师范(48383)
- 经济学(48295)
- 院(47749)
- 财经大学(46935)
- 基金
- 项目(272922)
- 科学(213773)
- 基金(198296)
- 研究(196423)
- 家(173765)
- 国家(172271)
- 科学基金(148188)
- 社会(123436)
- 社会科(116999)
- 社会科学(116966)
- 省(107302)
- 基金项目(105658)
- 自然(98212)
- 自然科(95911)
- 自然科学(95884)
- 自然科学基金(94221)
- 划(89572)
- 教育(89174)
- 资助(81496)
- 编号(79206)
- 成果(63610)
- 重点(60765)
- 部(59544)
- 创(58598)
- 发(56728)
- 创新(54227)
- 课题(54198)
- 科研(52473)
- 业(51904)
- 制(51676)
- 期刊
- 济(186017)
- 经济(186017)
- 研究(120216)
- 中国(81483)
- 农(68042)
- 财(67944)
- 学报(67595)
- 管理(66967)
- 科学(60712)
- 大学(51061)
- 学学(48563)
- 农业(46063)
- 融(40843)
- 金融(40843)
- 教育(39057)
- 技术(35625)
- 财经(32073)
- 业经(31526)
- 经济研究(28101)
- 经(27436)
- 业(27403)
- 问题(23867)
- 技术经济(21129)
- 版(20218)
- 科技(19984)
- 现代(19900)
- 财会(19838)
- 理论(19635)
- 商业(18533)
- 会计(18038)
共检索到61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津津 赵巍 李海燕
本文采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研究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存货管理业绩的关系,并从通货膨胀预期的视角探讨其对企业风险控制和企业能力的影响,进而考察其对两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存货管理业绩显著负相关;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对存货管理业绩的负向作用将受到抑制。本文的结论从企业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核心和动态能力提升视角,为企业"实质有效"地投入资源健全内部控制提供动机支撑,同时为通货膨胀对企业主体行为的影响微观化至计量模型做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叶
本文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内部审计规模与独立性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管理水平的中介效应和高管权力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得到,内部审计规模与内部审计独立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部审计规模越大或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内部控制缺陷数量和强度也越高。盈余管理水平承担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内部审计能抑制盈余管理水平,而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能释放出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这一点也与高管权力的逆向调节效应结论一致,高管权力水平越高,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正效应越弱,说明权力高管有意在实施盈余管理时减少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进而迷惑外部投资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秋菊 陈敏 窦宇 郑蓉
2020年广州浪奇"5.72亿元存货不翼而飞",是继獐子岛"扇贝出逃"、雏鹰农牧"猪被饿死"、康美药业"300亿元货币资金一夜蒸发"后,上市公司挑战公众想象力的又一奇葩操作,这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广州浪奇存货管理模式、仓储情况等方面对其存货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广州浪奇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可能存在如下导致其存货丢失的问题:存货管理模式有缺陷;存货具有特殊化学属性,难以盘点;公司与外部仓库相距甚远,导致存货管控失效。由此对广州浪奇及有类似问题的企业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调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实现内部的制约和监督;根据存货盘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信赖程度的仓库供应商进行合作;派遣自有员工到外部仓库参与相应存货的管理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世权 甘卓霞 谭如潮 冷洪 姜旭红 车伟红 周志国 刘友荣 周卫强 何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陈云 李晓芳 谢志华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和效果的常见管理缺陷与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弥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陷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管理缺陷 治理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杨刚
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芦雅婷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核心期刊中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文献,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总结归类为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并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为更科学、深入地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瑶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13~2015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样本中投资不足的数量较投资过度的数量占大多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问题;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存在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不存在融资约束,那么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本文为外部投资者投资做出正确的引导,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杨诗华 童玲 邵永庆 谭伟 左圣松 王天中 余宝红 李德军 徐长虹 聂俊峰 邱雪琴
本文以研究油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背景和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对油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实证数据的统计,分析了油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现状和困境,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勾画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整体框架,并建立了油田"风险清单"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桥梁",着重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识别方法、重要性评估及认定流程等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认定工作有所帮助,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祥飞 林钟高
文章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下,控制权转移能否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导致企业绩效的降低,而控制权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抑制程度会因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尽管具有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于企业绩效的负面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企业要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各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控制权转移,有的放矢地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祥飞 林钟高
文章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下,控制权转移能否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导致企业绩效的降低,而控制权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抑制程度会因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尽管具有抑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于企业绩效的负面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企业要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各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钟高 陈俊杰
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转型经济环境下终极控制人性质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大,企业风险越高,但缺陷修复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的风险程度显著更小,但相对央企而言,地方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风险,尤其在治理环境差的地区,地方国企的风险程度显著更高。研究表明,不同的终极控制人性质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不同影响,这既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也进一步昭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免疫功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陆燕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运作情况。存货占用资金比重的大小,周转速度的快慢,对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存货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加强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笔者以南通江华机械有限公司为例,提出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内部控制管理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 存货管理 内部控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风险管控作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