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5)
- 2023(15744)
- 2022(13826)
- 2021(12858)
- 2020(10924)
- 2019(25130)
- 2018(24853)
- 2017(48210)
- 2016(26095)
- 2015(29189)
- 2014(28903)
- 2013(28324)
- 2012(25658)
- 2011(22764)
- 2010(22514)
- 2009(20708)
- 2008(20226)
- 2007(17396)
- 2006(15140)
- 2005(13153)
- 学科
- 济(101370)
- 经济(101229)
- 管理(81776)
- 业(75574)
- 企(64960)
- 企业(64960)
- 方法(49519)
- 数学(43476)
- 数学方法(42914)
- 财(31627)
- 农(25769)
- 中国(24434)
- 业经(22718)
- 制(22203)
- 务(20961)
- 财务(20882)
- 财务管理(20840)
- 学(20651)
- 企业财务(19894)
- 地方(18106)
- 农业(17016)
- 贸(16785)
- 贸易(16775)
- 理论(16496)
- 技术(16436)
- 易(16296)
- 环境(16039)
- 银(15773)
- 银行(15722)
- 和(15523)
- 机构
- 大学(365104)
- 学院(362496)
- 管理(146692)
- 济(144635)
- 经济(141604)
- 理学(128114)
- 理学院(126776)
- 管理学(124486)
- 管理学院(123827)
- 研究(116446)
- 中国(86040)
- 京(75900)
- 科学(71612)
- 财(69335)
- 农(57316)
- 所(56950)
- 财经(55698)
- 业大(55218)
- 中心(53290)
- 研究所(51935)
- 江(51497)
- 经(50685)
- 北京(47154)
- 范(45330)
- 农业(44972)
- 师范(44838)
- 经济学(43907)
- 院(42854)
- 财经大学(41815)
- 州(41623)
- 基金
- 项目(255333)
- 科学(201518)
- 基金(187029)
- 研究(184913)
- 家(163137)
- 国家(161852)
- 科学基金(140089)
- 社会(117083)
- 社会科(111084)
- 社会科学(111053)
- 基金项目(99854)
- 省(99241)
- 自然(92511)
- 自然科(90409)
- 自然科学(90387)
- 自然科学基金(88740)
- 教育(85436)
- 划(83692)
- 资助(76754)
- 编号(74545)
- 成果(59508)
- 重点(56926)
- 部(56771)
- 创(53507)
- 发(52949)
- 课题(50656)
- 创新(50011)
- 科研(49368)
- 教育部(49072)
- 制(48909)
- 期刊
- 济(151558)
- 经济(151558)
- 研究(103715)
- 中国(64928)
- 学报(58244)
- 财(55302)
- 管理(53802)
- 科学(52463)
- 农(50915)
- 大学(44753)
- 学学(42426)
- 教育(36696)
- 农业(34982)
- 技术(31765)
- 融(29804)
- 金融(29804)
- 财经(27317)
- 业经(24307)
- 经济研究(23924)
- 经(23244)
- 问题(19779)
- 业(17890)
- 理论(17543)
- 科技(17516)
- 技术经济(17232)
- 版(17063)
- 图书(16469)
- 财会(16121)
- 实践(16008)
- 践(16008)
共检索到514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娟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现金流—成长机会"框架下,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不同现金持有动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预防性动机,代理动机下的现金持有更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这种现象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当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又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加入股权结构分离度研究发现,相对于预防性动机而言,股权结构分离度的降低有助于减弱代理动机下持有现金对过度投资的负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娟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现金流—成长机会"框架下,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不同现金持有动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预防性动机,代理动机下的现金持有更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这种现象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当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又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加入股权结构分离度研究发现,相对于预防性动机而言,股权结构分离度的降低有助于减弱代理动机下持有现金对过度投资的负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钟高 陈曦
本文以2007—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现金流-成长机会"框架下,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不同现金持有动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预防性动机,代理动机下的现金持有更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这种现象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缺陷修复之后过度投资受到明显的抑制。研究表明,不同的现金持有动机对过度投资具有不同的影响,内部控制的抑制作用也会因此有不同的表现,而且股权结构分离度与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互补效应。本研究通过区分检验两类现金持有动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为过度投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
关键词:
现金持有水平 内部控制缺陷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杨刚
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瑶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13~2015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样本中投资不足的数量较投资过度的数量占大多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问题;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存在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不存在融资约束,那么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本文为外部投资者投资做出正确的引导,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超 刘星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信息之一,其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在时序上的关系。基于我国当前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现状的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前一期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披露后一期的过度投资倾向有所减弱;对于审计监督较弱、披露充分性较低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在控制自选择偏差等影响后仍然成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可靠性还较弱,但缺陷信息披露行为对特定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可靠性 投资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高晟星
本文从审计师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在5%水平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内控控制缺陷披露的一致性与审计费用不相关。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费用 审计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兢 苏金香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鉴证的基础,但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仍存在很大分歧,现有指南可操作性比较欠缺,本文利用COSO新内部控制框架从公司层面和账户层面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为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立元 宋传智
通过对我国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继勋 刘文欢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投资倾向、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类型对投资者投资判断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公司存在账户层面重大缺陷情况相比,投资者对存在公司层面重大缺陷情况的市盈率估计和投资吸引力评价更低。投资倾向与内控重大缺陷类型共同地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当投资者有较高投资倾向时,投资者对存在公司层面重大缺陷情况的市盈率估计和投资吸引力评价显著低于存在账户层面重大缺陷的情况;但在较低投资倾向时,两类重大缺陷情况下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判断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还进一步发现了管理层可信度、市盈率的中介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有红 李宇立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把握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质、厘清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是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缺陷认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解决缺陷识别、缺陷严重程度评估、缺陷认定权限划分、缺陷应对措施制定、缺陷对外披露五个环节的问题。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陷认定 对外报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卉娜 何芹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能显著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但它们对重大缺陷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强于非重大缺陷;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形,且仅对非重大缺陷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持股比例低于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少燕 安存红
本文以2012—2017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内控缺陷和风险投资两个视角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之间显著正相关;风险投资显著增强了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上市企业继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会计师事务所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叶
本文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内部审计规模与独立性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管理水平的中介效应和高管权力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得到,内部审计规模与内部审计独立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部审计规模越大或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内部控制缺陷数量和强度也越高。盈余管理水平承担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内部审计能抑制盈余管理水平,而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能释放出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这一点也与高管权力的逆向调节效应结论一致,高管权力水平越高,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正效应越弱,说明权力高管有意在实施盈余管理时减少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进而迷惑外部投资者。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叶家珠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信息不对称/动机选择—投资机会"的传导路径出发,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投资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监管缩小了企业披露缺陷与真实缺陷的差距,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机会,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机会关系的传导路径会因诱致性和强制性的不同监管阶段而存在差异,2012年之前的诱致性变迁阶段动机选择路径起主导作用,2012年之后的强制性变迁阶段信息不对称路径起主导作用。进一步从缺陷修复的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