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9)
- 2023(16404)
- 2022(14345)
- 2021(13568)
- 2020(11510)
- 2019(26696)
- 2018(26541)
- 2017(52031)
- 2016(27992)
- 2015(31591)
- 2014(31434)
- 2013(30930)
- 2012(28303)
- 2011(25210)
- 2010(25336)
- 2009(23377)
- 2008(23100)
- 2007(20240)
- 2006(17967)
- 2005(15908)
- 学科
- 济(108213)
- 经济(108051)
- 管理(90119)
- 业(84596)
- 企(72050)
- 企业(72050)
- 方法(51902)
- 数学(45393)
- 数学方法(44832)
- 财(35833)
- 中国(29453)
- 农(29014)
- 制(27770)
- 业经(24896)
- 务(23722)
- 财务(23642)
- 财务管理(23587)
- 企业财务(22359)
- 学(20714)
- 银(20451)
- 银行(20413)
- 贸(19925)
- 贸易(19910)
- 易(19413)
- 行(19380)
- 体(18992)
- 农业(18866)
- 地方(18821)
- 融(18466)
- 金融(18462)
- 机构
- 大学(396875)
- 学院(394235)
- 济(160012)
- 管理(159499)
- 经济(156569)
- 理学(137909)
- 理学院(136501)
- 管理学(134243)
- 管理学院(133525)
- 研究(125690)
- 中国(97813)
- 京(83844)
- 财(80271)
- 科学(74538)
- 财经(63551)
- 所(61461)
- 中心(57999)
- 农(57853)
- 经(57794)
- 江(56804)
- 业大(56052)
- 研究所(55229)
- 北京(52960)
- 范(49193)
- 师范(48729)
- 经济学(48660)
- 财经大学(47665)
- 院(46158)
- 州(45776)
- 农业(45156)
- 基金
- 项目(265730)
- 科学(209919)
- 研究(196404)
- 基金(194505)
- 家(168000)
- 国家(166635)
- 科学基金(144456)
- 社会(124294)
- 社会科(117842)
- 社会科学(117812)
- 基金项目(103294)
- 省(102173)
- 自然(93789)
- 自然科(91579)
- 自然科学(91556)
- 教育(90697)
- 自然科学基金(89915)
- 划(86076)
- 编号(80485)
- 资助(80270)
- 成果(65393)
- 部(60006)
- 重点(58826)
- 创(55324)
- 发(55250)
- 课题(54353)
- 教育部(52030)
- 制(51861)
- 创新(51661)
- 国家社会(51022)
- 期刊
- 济(172593)
- 经济(172593)
- 研究(117822)
- 中国(72666)
- 财(64294)
- 管理(59816)
- 学报(58029)
- 科学(53621)
- 农(51935)
- 大学(45547)
- 学学(42963)
- 教育(40269)
- 融(38155)
- 金融(38155)
- 农业(35751)
- 技术(34202)
- 财经(31454)
- 业经(27982)
- 经济研究(27264)
- 经(26732)
- 问题(22776)
- 理论(20219)
- 技术经济(18668)
- 实践(18363)
- 践(18363)
- 财会(18291)
- 业(18041)
- 图书(18011)
- 现代(17722)
- 版(17706)
共检索到57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因政府监管而产生的遵循成本是评价监管效果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的实施为研究背景,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上市公司在内控监管实施前后企业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异常变化,以此衡量因内控监管而增加的企业遵循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内控强制监管确实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遵循成本,但该成本仅体现在规则执行的首年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为应对外部监管而投入遵循成本的内在动因,可能仅为满足"形式合规"的要求,而非实质改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政府监管 遵循成本 外部监管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勤业
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历史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方力
当前,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强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总结国内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保险监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相关法制建设,强化管理层责任,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实施分类监管,加强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与交流,深入推进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治理 外部监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小荣
内部控制与流程的关系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程是内部控制的唯一现实载体,内部控制是流程的多种固有功能之一。内部控制监管以强化流程治理功能为目标,但在客观上是对流程结构、流程功能和流程利益的全方位监管。内部控制监管本质上是流程监管,恰当的内部控制监管可以有效纠正管理者在流程设计上的机会主义行为,增进股东利益。但过度的内部控制监管则会损害股东利益,因此内部控制监管必须是适度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华军
本文以2007—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的体制性成因,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相关性,正面考证了我国有限的执法资源约束条件下证券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与已有的文献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法律在执法资源紧张的境况下执行效力尚佳。具体体现为内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受到违规惩戒时存在着监管部门处罚不一的事实。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优化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惩戒实效以及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和改进路径。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内部控制 公司违规 监管绩效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审计署和保监会先后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立足我国实际、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然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取决于监管部门对企业监管的有效性以及企业内部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美霞 陈艳
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对于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监管机制存在弊病;而美国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包括统一、独立的监管主体;透明、民主的规范制定程序;监管重点放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依靠严刑峻法、风险导向审查程序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达到监管目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立法,提高执法效率;监管部门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立足风险导向,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明确监管重点。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监管机制 中美比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谌瑜 李寿喜
文章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及其控制方式,接着探讨了控制人对公司业绩及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监管对策,以期对促进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最终控制人 行为规范 监管对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曙光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者来源于多个方面,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动机。所有者的需求动机,在于检验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潜在投资者的需求动机,在于提高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管理当局的需求动机,在于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动机,在于规范资本市场行为。然而,从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明显不足。加大政府监管与协调力度,是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 信息披露 政府监管 需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曙光 陈丽蓉
本文基于企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视角,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动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政府监管是内部控制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推动力量,其本质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 风险管理 政府监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海城 谢霖
安全和效率是现代金融发展中的一对矛盾,这两者往往很难兼顾。严格的金融监管往往片面强调金融体系的安全,由此造成了金融低效率,这影响到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也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营的发展;相反,在金融自由化下,放松监管又会导致银行业危机频繁出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7年9月提出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原则。使对银行的监管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内部控制 金融自由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艳娟
文章分析认为随着企业社会化程度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从原来纯属"私"的性质开始呈现"公"的性质,负外部性的存在是引发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根本缘由。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应在确保"社会效率"和"公司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为此,应针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分别采取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监管政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监管 强制性 指导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叶家珠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信息不对称/动机选择—投资机会"的传导路径出发,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投资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监管缩小了企业披露缺陷与真实缺陷的差距,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机会,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机会关系的传导路径会因诱致性和强制性的不同监管阶段而存在差异,2012年之前的诱致性变迁阶段动机选择路径起主导作用,2012年之后的强制性变迁阶段信息不对称路径起主导作用。进一步从缺陷修复的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