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8)
- 2023(17774)
- 2022(15417)
- 2021(14373)
- 2020(12240)
- 2019(28148)
- 2018(27705)
- 2017(53639)
- 2016(28953)
- 2015(32571)
- 2014(32254)
- 2013(31578)
- 2012(28949)
- 2011(25755)
- 2010(25777)
- 2009(23760)
- 2008(23447)
- 2007(20361)
- 2006(17852)
- 2005(15543)
- 学科
- 济(114755)
- 经济(114589)
- 管理(89701)
- 业(83316)
- 企(70903)
- 企业(70903)
- 方法(55905)
- 数学(48914)
- 数学方法(48267)
- 财(34809)
- 农(29412)
- 中国(28618)
- 制(26087)
- 业经(25591)
- 学(23978)
- 务(22577)
- 财务(22495)
- 财务管理(22442)
- 企业财务(21403)
- 地方(20651)
- 贸(19953)
- 贸易(19941)
- 银(19892)
- 银行(19845)
- 农业(19588)
- 融(19418)
- 金融(19413)
- 易(19333)
- 理论(19029)
- 行(18846)
- 机构
- 大学(412090)
- 学院(407335)
- 济(163324)
- 管理(163017)
- 经济(159885)
- 理学(141862)
- 理学院(140310)
- 管理学(137739)
- 管理学院(136985)
- 研究(132237)
- 中国(100061)
- 京(86201)
- 科学(80510)
- 财(79780)
- 所(64956)
- 财经(63930)
- 农(62372)
- 中心(60667)
- 业大(59746)
- 研究所(59088)
- 江(58846)
- 经(58239)
- 北京(53879)
- 范(52796)
- 师范(52261)
- 经济学(50314)
- 农业(48885)
- 院(48649)
- 财经大学(47952)
- 州(47325)
- 基金
- 项目(282777)
- 科学(224045)
- 基金(208141)
- 研究(206037)
- 家(181069)
- 国家(179626)
- 科学基金(155565)
- 社会(131237)
- 社会科(124446)
- 社会科学(124413)
- 基金项目(110319)
- 省(108528)
- 自然(101917)
- 自然科(99580)
- 自然科学(99554)
- 自然科学基金(97776)
- 教育(95611)
- 划(92208)
- 资助(85875)
- 编号(82800)
- 成果(67379)
- 部(63568)
- 重点(63207)
- 创(58734)
- 发(58454)
- 课题(56690)
- 教育部(55148)
- 创新(54866)
- 科研(54456)
- 国家社会(54421)
- 期刊
- 济(172271)
- 经济(172271)
- 研究(118865)
- 中国(74244)
- 学报(64113)
- 财(62750)
- 管理(59432)
- 科学(58749)
- 农(55347)
- 大学(49645)
- 学学(46847)
- 教育(42535)
- 农业(37821)
- 融(37225)
- 金融(37225)
- 技术(34798)
- 财经(31536)
- 经济研究(27424)
- 业经(27310)
- 经(26812)
- 问题(22505)
- 理论(19673)
- 版(19429)
- 业(19089)
- 技术经济(19072)
- 图书(18697)
- 科技(18673)
- 统计(18238)
- 实践(17853)
- 践(17853)
共检索到58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叶家珠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信息不对称/动机选择—投资机会"的传导路径出发,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投资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监管缩小了企业披露缺陷与真实缺陷的差距,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机会,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机会关系的传导路径会因诱致性和强制性的不同监管阶段而存在差异,2012年之前的诱致性变迁阶段动机选择路径起主导作用,2012年之后的强制性变迁阶段信息不对称路径起主导作用。进一步从缺陷修复的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风险管控作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钟高 赵孝颖
在众多的外部监管机制中,选择分析师跟踪与机构投资者两种特殊的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它们如何作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及其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而且分析师跟踪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正向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公司中更明显。进一步按照独立董事背景分组后发现,在有财会、经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分析师跟踪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作用更明显。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既是企业自我完善的行为,同时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也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行为的重要力量,既要培育企业修复缺陷的行为自觉,更要发挥好外部机制的监管作用,内外互动融合,才能真正让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王钰
以2007-2016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较大、会议次数较多、薪酬激励程度较低、学历水平较低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较为严重;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能够抑制董事会的这一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董事会薪酬激励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及时修正。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内部控制缺陷 制度变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治理 外部监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高晟星
本文从审计师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在5%水平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内控控制缺陷披露的一致性与审计费用不相关。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费用 审计风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压力传递价值,有助于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改进公司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缪艳娟
文章对英美两国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分析为何英国内部控制监管政策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接受,接着结合我国内部控制监管政策的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就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监管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监管制度 英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峻松 王春芳
内部控制缺陷是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按来源的不同,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会降低,且无论是运行缺陷还是设计缺陷都会降低其财务报告质量,但设计缺陷降低其财务报告质量的程度更大。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复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反而进一步降低,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修复并没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春玲 丁辉
本文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情况,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CEO和CFO变更情况,研究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同公司治理结构变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内控缺陷及修复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EO变更之间的关系,而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变更同内控缺陷及修复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有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本文不仅检验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CEO与内控缺陷和修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委员会和CFO变更与内控缺陷修复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