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5)
- 2023(14547)
- 2022(12600)
- 2021(11761)
- 2020(9778)
- 2019(22423)
- 2018(22136)
- 2017(42802)
- 2016(23055)
- 2015(25962)
- 2014(25778)
- 2013(25434)
- 2012(23128)
- 2011(20688)
- 2010(20517)
- 2009(18885)
- 2008(18487)
- 2007(16051)
- 2006(14016)
- 2005(12433)
- 学科
- 济(89220)
- 经济(89083)
- 管理(72868)
- 业(66083)
- 企(56665)
- 企业(56665)
- 方法(40654)
- 数学(34864)
- 数学方法(34496)
- 财(27908)
- 农(23589)
- 中国(23527)
- 制(21103)
- 业经(21079)
- 贸(20259)
- 贸易(20248)
- 易(19794)
- 学(18390)
- 务(16854)
- 财务(16783)
- 财务管理(16745)
- 地方(16658)
- 企业财务(15856)
- 农业(15331)
- 理论(15246)
- 技术(14932)
- 环境(14615)
- 银(14552)
- 体(14518)
- 银行(14515)
- 机构
- 大学(326534)
- 学院(323319)
- 济(130736)
- 管理(130609)
- 经济(127932)
- 理学(113534)
- 理学院(112315)
- 管理学(110605)
- 管理学院(110003)
- 研究(105054)
- 中国(78442)
- 京(68648)
- 财(63994)
- 科学(62884)
- 所(51065)
- 财经(50862)
- 中心(47643)
- 农(47470)
- 江(46600)
- 业大(46359)
- 经(46287)
- 研究所(46200)
- 北京(43020)
- 范(41820)
- 师范(41471)
- 经济学(40369)
- 院(38507)
- 财经大学(38120)
- 州(37435)
- 农业(36955)
- 基金
- 项目(224155)
- 科学(177737)
- 研究(167033)
- 基金(164495)
- 家(141999)
- 国家(140845)
- 科学基金(122187)
- 社会(106737)
- 社会科(101223)
- 社会科学(101202)
- 基金项目(87529)
- 省(86232)
- 自然(78179)
- 教育(76662)
- 自然科(76361)
- 自然科学(76348)
- 自然科学基金(74984)
- 划(72426)
- 编号(67860)
- 资助(66646)
- 成果(55402)
- 部(50546)
- 重点(49761)
- 创(46995)
- 发(46827)
- 课题(46256)
- 制(45168)
- 国家社会(44216)
- 教育部(44138)
- 创新(43805)
- 期刊
- 济(140839)
- 经济(140839)
- 研究(98223)
- 中国(61531)
- 财(49844)
- 学报(48945)
- 管理(47950)
- 科学(45089)
- 农(43293)
- 大学(37947)
- 教育(36398)
- 学学(35570)
- 农业(29865)
- 融(27788)
- 金融(27788)
- 技术(26911)
- 财经(25018)
- 业经(22841)
- 经济研究(22531)
- 经(21299)
- 问题(18652)
- 理论(16445)
- 图书(16265)
- 科技(15457)
- 贸(15309)
- 实践(15008)
- 践(15008)
- 技术经济(14938)
- 业(14890)
- 现代(14613)
共检索到470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斌 尤雯
COSO报告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即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和经营效率效果性,分别与内部控制的审计视角、行为视角和管理视角的内涵相对应,通过内部控制实施达成的三大目标即为内部控制的基本效应,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制度性规范体系和自律系统,其制度规范的内涵决定了内部控制具有社会责任效应等一系列的溢出效应。基本效应和溢出效应构成了内部控制完整的效应体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基本效应 溢出效应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小娟 李方晗 赵艺
基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视角,以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连锁董事的内部控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连锁董事所在的其他公司之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下,连锁董事所在当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将会提高,存在连锁董事的内部控制溢出效应,以及连锁董事内部控制溢出效应的信息机制和声誉机制。研究还发现,连锁董事在当前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任职强化了连锁董事的内部控制溢出效应,当前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连锁董事的内部控制溢出效应越强。本文的研究对认识和理解连锁董事在改善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磊 刘玉廷 王艺霖
文章利用了面板VAR模型和引入滞后项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价值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内部控制是导致公司价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内部控制具有显著的价值溢出效应,能够在当期及之后的四期内促进公司价值的持续提升,但影响强度呈逐步下降趋势。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因果关系检验 溢出效应 滞后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文雁兵
文章在Antras、Levchenko和Acemoglu有关贸易比较优势的制度来源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度比较优势的贸易来源,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对制度质量的影响存在"力争上游"、"甘居下游"和"左右逢源"三种效应:若贸易双方在依赖制度质量的商品技术差异极小,贸易会促使双方均改善其制度质量而"力争上游"(动态比较优势);若有一方有足够强的技术优势(斯密优势),其对方的国内制度质量很难改善甚至会恶化而"甘居下游"(比较优势陷阱);若一方没有足够强的技术优势(李嘉图优势),其对方的国内制度质量无需改善而"左右逢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炜 许娜
在全球通胀压力影响下,发达经济体不断加息,与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相较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运用2015-2021年月度金融数据,通过M-F模型拓展剖析美联储差异化利率的溢出路径,同时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衡量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下各时间节点与滞后期内美联储加息对全球乃至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美联储加息通过利率渠道对我国经济产出造成了一定的滞后冲击,但影响有限;汇率渠道下美国加息对于我国各项经济指标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资产价格渠道下经济变量的浮动情况与其传导渠道基本相符。基于此,从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健全货币金融市场预警与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益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益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仲华 刘伟伟 陆颖隽
文章基于传统数据挖掘与大数据挖掘对比的视角,对大数据挖掘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计算与挖掘服务融合的大数据挖掘体系架构,且以融合多功能的Hadoop大数据挖掘平台为例,剖析大数据挖掘内部工作流程并分析其优势及挑战,从而为用户对大数据挖掘的认知与应用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挖掘 云计算 体系架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之洪
口碑营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元素,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理解消费者之间口碑行为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消费者口碑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机制进行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
口碑效应 溢出效应 社会资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当前,我国急需一套完善的中观信息系统审计风险控制体系。这是因为我国的中观经济主体在控制信息系统审计风险时需要一套成熟的管理流程,且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风险防范标准方面也需要完善的控制体系作为支撑。在阐述COBIT与数据挖掘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借鉴COBIT框架,构建中观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明细控制框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有针对性地探索每一个明细标准的数据挖掘路径,创建挖掘流程,建立适用于我国中观经济特色的信息系统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静
环境规制政策运用得当可以同时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以2012~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的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是环境规制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提高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区域间应协同制定环境规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徐曼
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从水平和方向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并揭示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总溢出效应和定向溢出效应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定向溢出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美国金融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明显强于中国金融波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周期波动主要通过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传导到美国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则是美国金融周期波动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积极调整金融格局,确保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渐进、有序的同时,中美两国还应在金融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并健全系统性风险跨国分摊机制,以防范两国金融体系共振对世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加剧。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传导机制 中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志刚 吴新春 梁昕雯
本文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新控股股东是否会为了补偿所支付的高控制权溢价而在未来进行更多的"隧道挖掘"行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当年为获得控制性股份支付的控制权溢价越高,控股股东未来"隧道挖掘"行为越严重,企业其后的长期绩效表现也越差。高控制权溢价不仅是获得控制性股份的投资者对未来"隧道挖掘"行为的"理性预期结果"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存在"的证据,同时也是影响未来"隧道挖掘"行为的因素之一。本文为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所依据的理性预期理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燕 马骥
为研究鸡蛋期现货市场关系,利用2013年11月-2017年6月国内鸡蛋期现货市场日度价格数据,通过BEKK-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深入剖析了我国鸡蛋期现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从鸡蛋期现货市场间溢出效应来看,2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价格引导关系,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更为显著,说明当前我国鸡蛋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除此之外,鸡蛋期现货市场间还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从鸡蛋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联性来看,2市场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且整体表现为正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智君 李响
集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存在着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显著;(2)沿海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区域的梯度空间溢出效应以扩散效应为主;(3)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存在β收敛趋势,且不存在σ和俱乐部收敛,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恶性累积循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收敛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