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146.6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8)
2023(7401)
2022(6372)
2021(5631)
2020(4678)
2019(10710)
2018(10516)
2017(19725)
2016(10780)
2015(12038)
2014(12264)
2013(11819)
2012(10689)
2011(9646)
2010(9752)
2009(9572)
2008(9596)
2007(8657)
2006(7731)
2005(7284)
作者
(30824)
(25710)
(25490)
(24411)
(16207)
(12336)
(11611)
(9869)
(9721)
(9203)
(8802)
(8652)
(8135)
(8127)
(8116)
(7890)
(7555)
(7450)
(7380)
(7327)
(6487)
(6180)
(6130)
(5820)
(5749)
(5716)
(5685)
(5649)
(5291)
(4940)
学科
(46355)
经济(46272)
管理(40701)
(34248)
(31637)
企业(31637)
方法(20213)
数学(16736)
数学方法(16529)
(16143)
(14188)
业经(11658)
中国(10908)
(10262)
(10109)
财务(10084)
财务管理(10062)
(9806)
企业财务(9597)
(8802)
理论(8691)
(8679)
银行(8671)
体制(8403)
环境(8235)
(8222)
(8056)
金融(8054)
(8036)
(7335)
机构
大学(161115)
学院(158500)
(68268)
经济(66823)
管理(63564)
理学(54426)
理学院(53906)
管理学(53206)
管理学院(52919)
研究(51373)
中国(40463)
(36364)
(33580)
科学(28856)
财经(27993)
(25241)
(24764)
(24232)
中心(23547)
研究所(22024)
经济学(21711)
(21473)
北京(20851)
业大(20820)
财经大学(20807)
(19493)
师范(19327)
经济学院(19305)
(18892)
(18799)
基金
项目(104358)
科学(83944)
研究(78081)
基金(77194)
(65923)
国家(65429)
科学基金(57469)
社会(52507)
社会科(49924)
社会科学(49910)
(40875)
基金项目(40527)
教育(36071)
自然(35200)
自然科(34379)
自然科学(34370)
自然科学基金(33765)
(33754)
资助(30869)
编号(30488)
成果(25570)
(25423)
(24262)
重点(23847)
国家社会(22221)
(22079)
课题(21757)
(21612)
教育部(21326)
创新(20792)
期刊
(76610)
经济(76610)
研究(49281)
中国(33710)
(30978)
管理(24715)
学报(21228)
科学(20747)
(18992)
大学(17119)
教育(16348)
学学(16094)
(15243)
金融(15243)
财经(14722)
技术(14143)
(12604)
农业(12483)
经济研究(11851)
业经(10974)
问题(9722)
技术经济(8336)
财会(8271)
会计(7837)
统计(7824)
(7644)
理论(7478)
科技(7256)
(7045)
现代(7009)
共检索到2402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连华  唐国平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效率偏低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理论上既缺乏效率评价的理论框架,实务中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评价方法。本文以内部控制效应的传递路径和效率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分析了内部控制效率的概念内涵、外在特征、形成路径、组成要素等,并在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的目标维度、控制要求设计出了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卫红  
该文运用生物免疫系统的相关理论,整合内部控制要素,构建了基于免疫理论的内部控制框架,以期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和自我评估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并从理论上拓展生物免疫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开拓内部控制要素的新视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阎达五  杨有红  
内部控制的嬗变告诉我们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 ,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 ,应采取双管齐下和分步走的战略。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应抓住的关键问题是 ,健全管理机构 ,厘清管理权责 ;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 ;强化预算管理 ;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光国  李冰慧  
投资者保护是影响资本市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内部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就成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对投资者保护的传导机制,认为内部控制不仅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安排,而且通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以评价的需求方及目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相关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量化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指导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实践,更好地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志梧  许良虎  
本文首先从解读内部控制口径入手,阐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内部控制口径的选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内部控制评价三层次指标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原东平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按照控制目标、控制点、控制措施设计评价标准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文涛  王茜  谭有超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涉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最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素,这些概念和理论要素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对象的性质、功能和范围,指导着实务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和制度建设。鉴于现有成果仅仅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的某一方面,有必要以内部控制评价的本质属性作为逻辑起点,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环境、主体、客体、目标、方法、规范及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意如  
一、文献回顾个人主观判断与职业经验影响内控评价(Kramer,1980)是最初关于内控评价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了避免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干扰内控评价,学者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内控评价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模糊集模型、随机模型、数学分析模型等。但是评价模型的适应性不强、执行成本太高,上海宝钢集团、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不得不尝试结合自身环境设计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从现有的内控评价文献看,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外部监督或外部审计的角度,而不是管理的角度,且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国莲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点,它决定着内部控制的主体、客体、目标、方法、规范与评价、环境及信息披露与报告等其他概念要素。本文尝试着建立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目标是一个体系,从相关主体来说,包括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前者的目标是终极目标,后者的目标是直接目标。从业务类型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审核,这三类鉴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从而有不同的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关于内部控制评价,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评价者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评价产品来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外部审计师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产品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性,具有时间边界和范围边界,就时间边界来说,从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出发,内部控制鉴证取证应该覆盖特定时期;从内部控制鉴证可行性出发,内部控制鉴证结论只能是内部控制在该时期动态移动的累计状况,也就是该时期的期末状况。就范围边界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鉴证需求和鉴证能力的均衡,既可以鉴证全部内部控制,也可以只选择某一部分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鉴证只能就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分别形成鉴证结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整体难以形成鉴证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宁  
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对于美国内部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系统地归纳了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特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金文  
本文在评析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应由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控制环境是基础 ,控制系统是核心 ,监督与评价是保障 ,三者缺一不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