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9)
- 2023(8702)
- 2022(7443)
- 2021(6738)
- 2020(5775)
- 2019(12866)
- 2018(12598)
- 2017(25042)
- 2016(13640)
- 2015(15096)
- 2014(15071)
- 2013(14905)
- 2012(13924)
- 2011(12425)
- 2010(12509)
- 2009(11681)
- 2008(11808)
- 2007(10503)
- 2006(9000)
- 2005(8257)
- 学科
- 济(59158)
- 经济(59053)
- 管理(47432)
- 业(44155)
- 企(37839)
- 企业(37839)
- 方法(30401)
- 数学(27551)
- 数学方法(27375)
- 财(21193)
- 制(16930)
- 中国(14068)
- 农(13649)
- 务(13582)
- 财务(13558)
- 财务管理(13522)
- 企业财务(13066)
- 业经(12220)
- 体(11525)
- 银(11357)
- 银行(11346)
- 融(11343)
- 金融(11341)
- 行(10762)
- 体制(9935)
- 贸(9833)
- 贸易(9826)
- 易(9569)
- 学(9511)
- 技术(9331)
- 机构
- 大学(197564)
- 学院(194536)
- 济(86808)
- 经济(85243)
- 管理(76039)
- 理学(66108)
- 理学院(65466)
- 管理学(64618)
- 管理学院(64235)
- 研究(62960)
- 中国(49633)
- 财(46033)
- 京(39685)
- 财经(36178)
- 科学(34414)
- 经(33040)
- 所(30580)
- 农(29588)
- 中心(29345)
- 经济学(29110)
- 江(28972)
- 财经大学(27309)
- 研究所(27182)
- 经济学院(26447)
- 业大(26415)
- 北京(24417)
- 农业(23113)
- 院(22817)
- 州(22514)
- 商学(22306)
- 基金
- 项目(130439)
- 科学(105183)
- 基金(99511)
- 研究(95288)
- 家(85881)
- 国家(85227)
- 科学基金(74475)
- 社会(64709)
- 社会科(61653)
- 社会科学(61639)
- 基金项目(52040)
- 省(48924)
- 自然(47165)
- 自然科(46122)
- 自然科学(46110)
- 自然科学基金(45375)
- 教育(44816)
- 划(41439)
- 资助(41351)
- 编号(35596)
- 部(31471)
- 制(30534)
- 成果(30169)
- 重点(29316)
- 国家社会(28111)
- 教育部(27977)
- 创(27746)
- 人文(26774)
- 性(26723)
- 发(26559)
共检索到288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 王军只
本文以上交所2007年数据研究上市公司首次内部控制审核对操纵性应计项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内部控制审核后,操纵性应计项明显降低,这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核 操纵性应计项 会计盈余质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健
很多公司中存在着终极控制权现象,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控制公司并以此获取控制私利,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终极控制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构建一个全新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替代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终极控制权比控股股东更能反应控制的实质和掏空的本质,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为了通过举债获得可控制的资源;相对于国有的终极控制人,民营的终极控制人的上述动机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较低,但是独立董事的存在确实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资本结构 现金流量权 控制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因金字塔控股结构所造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以及最终控制者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及其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作用下,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最终控制者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向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鹏 曲晓辉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公司收入操纵程度越大,公司营业收入计划实现程度越高。相对于非政府控制公司,政府控制公司收入操纵程度对营业收入计划实现程度的影响更大。此外,所处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水平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当期有兼并重组事项的公司,其营业收入计划实现程度也越高。
关键词:
政府控制 收入操纵 营业收入计划实现程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伍伦
本文以2016—2019年我国79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首次实证检验了银行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银行内部审计治理水平越高,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越低,该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收益减少型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在大型银行、上市银行更显著;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内部审计能够替代外部治理机制,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丰富了金融与审计领域的交叉研究,为银行监管机构科学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区别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监管效率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晓波
文章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利用上海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分组检验和总体检验实证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财务风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清香 俞麟 宋丽
本文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但从不同侧面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披露内容看,内部控制有效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从披露类型看,强制性披露较自愿性披露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披露详略看,详细披露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简单披露则不一定。此外,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披露的日常监管的同时完善自愿性披露的激励政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市场反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卫星 杜冉
自2012年起,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为验证内部控制中介效应的存在性,运用沪市A股871家样本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综合考察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渠道和机理。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没有消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改变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方式;内部控制可以抑制会计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盈余质量,但由于内部控制与股权结构的交互效应,这种抑制作用随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弱;内部控制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唯一中介路径。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内部控制 盈余质量 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寿昌 杨雄胜
文章以2006-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可靠盈余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其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具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不仅伴随着公司盈余信息可靠性的改善,同时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市场效率;不过,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主要是因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带来的公司整体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所致,盈余信息可靠性的改善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对有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有红 毛新述
本文以我国2006—2009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856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与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以及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的影响。我们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均显著高于其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从长期来看,投资者能据此对盈余进行区别定价。这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信号发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凌邦如 林敏
本文以2010—2012年沪市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不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建议继续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并扩大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核范围,以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海 张文生
本文从财务预警指数与金融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VaR两个角度来定义财务风险,研究终极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越高。同时,终极控制人的性质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最高,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次之,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最低。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财务风险 在险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竞萍 游宇
本文以2003、2004年沪市A股为样本,以应计项目作为会计盈余的质量特征,分析市场对超常应计项目的信息识别能力。结果发现:在进行股票定价时投资者能识别超常应计项目并作出反应;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好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小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4年数据不明显支持该结论);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差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大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3年数据不支持该结论)。本文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现金流量表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红星 施继坤
本文以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和PEG模型,检验在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下,上市公司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是否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功能,显著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针对自愿性披露正面内部控制鉴证信息的上市公司的进一步研究则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审计师声誉效应和首次披露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广宇 李志辉 杜阳 王近
本文以尾市交易操纵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中国股票市场可疑的尾市操纵行为进行识别与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实证分析市场操纵如何影响市场信息效率。具体来看,本文利用沪市A股2013-2018年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基于股票尾市交易相关指标异常变化特征,构建了尾市交易操纵识别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存在不利影响,市场操纵后股票流动性和股票波动性的异常变化是影响信息效率的关键传导路径,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此外,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情形下,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不利影响程度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控制鉴证、终极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市场化进程、实际控制人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制风险、披露压力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愿性披露——基于沪市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来自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2006~2008年沪市制造业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在企业债券市场中的有用性——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应计盈余管理动机、方向与公司未来业绩——来自沪市A股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