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5)
2023(18177)
2022(15449)
2021(14280)
2020(12170)
2019(27378)
2018(27081)
2017(52169)
2016(28066)
2015(31294)
2014(30701)
2013(30273)
2012(27435)
2011(24335)
2010(24602)
2009(23455)
2008(22644)
2007(20202)
2006(18017)
2005(16345)
作者
(78520)
(64985)
(64659)
(61402)
(41465)
(31021)
(29410)
(25196)
(24693)
(23331)
(22085)
(21983)
(20712)
(20431)
(20152)
(19866)
(19307)
(19171)
(18668)
(18392)
(16006)
(15992)
(15616)
(14868)
(14571)
(14540)
(14509)
(14401)
(12967)
(12747)
学科
(111119)
经济(110954)
(103331)
管理(97393)
(93261)
企业(93261)
方法(47729)
(38061)
数学(37789)
数学方法(37392)
业经(35164)
(34392)
中国(32358)
(29198)
(29118)
金融(29114)
(28122)
银行(28082)
(27039)
财务(26963)
(26948)
财务管理(26921)
企业财务(25591)
农业(23985)
理论(21848)
地方(21667)
技术(21282)
(20504)
(19795)
(19477)
机构
学院(392503)
大学(388482)
(158318)
管理(158140)
经济(154867)
理学(135472)
理学院(134067)
管理学(131996)
管理学院(131276)
研究(124634)
中国(103180)
(82209)
(79938)
科学(73824)
财经(62354)
(62021)
(61566)
(58968)
中心(58465)
(56523)
业大(55539)
研究所(55100)
北京(51720)
农业(48340)
(47984)
(47677)
经济学(47347)
师范(47255)
财经大学(46220)
(45067)
基金
项目(258083)
科学(204412)
研究(193361)
基金(187852)
(161174)
国家(159721)
科学基金(139515)
社会(122677)
社会科(116239)
社会科学(116211)
(101715)
基金项目(99462)
自然(89432)
教育(88169)
自然科(87356)
自然科学(87337)
自然科学基金(85803)
(83714)
编号(79802)
资助(76726)
成果(64624)
重点(57039)
(56729)
(56020)
(54604)
课题(54216)
创新(51689)
(51435)
项目编号(50098)
国家社会(50058)
期刊
(181144)
经济(181144)
研究(118952)
中国(78888)
(65857)
管理(63031)
(58406)
学报(55751)
科学(52852)
(48979)
金融(48979)
大学(43464)
学学(41178)
教育(41013)
农业(39607)
技术(34748)
业经(31551)
财经(31321)
经济研究(28018)
(26741)
问题(22738)
(22028)
技术经济(20046)
理论(19447)
现代(19303)
财会(19095)
商业(18028)
科技(17884)
实践(17500)
(17500)
共检索到59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丹  肖海莲  
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数量在企业债务管理中是共生关系,内部控制可能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理论视角,以2012—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抑制融资成本的同时又会诱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借入过多资金,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因此,企业既要强化内部控制的正面作用,也要抑制内部控制的负面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栋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控股股东控制下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负债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但负债对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水平抑制作用较弱;负债抑制了低成长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对于高成长公司,负债抑制了其正常投资;短期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相机治理作用较强;银行借款对非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支出抑制作用更强;企业投资与银行借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而非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不会对投资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汉文  周中胜  
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监管部门、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内部控制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所获取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相对于金融市场发达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从内部控制的五个一级指标来看,影响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衣亚苹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高管的财务经历、内部控制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能够显著降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高管的财务经历与内控规范的实施能够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本文研究表明,高管的财务经历与内部控制规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综合治理效应存在互补效应,这说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风险管控作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宏  贾秀彦  吴君凤  
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是我国实务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越低,且该关系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对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决定性作用,内部控制通过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其投融资期限错配。从经济后果来看,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永明  黄德宇  
本文首先从风险控制视角研究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研发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引入融资约束条件,进一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在影响企业研发效率上的相互关系;最后,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而言,内部控制对融资约束具有替代效应;融资约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艳红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融资约束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决定作用,研究表明:(1)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控制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两个路径能够显著的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越能够提高其现金持有水平;企业成长性越好、资产负债率越高,越能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足,越能够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2)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越高,融资越困难,内部控制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海娟  刘晓臻  王新闪  
本文以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值选择模型及面板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验证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融资决策有效性的相关性,说明内部控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融资决策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指数越高,则融资决策对企业越有利;与非国有性质企业相比,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企业融资有效性较低。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分别深入验证企业内部控制对各融资模式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在各融资模式的选择中,与缩资模式相比,采用单独股权融资、双重融资、内源融资、单独债务融资模式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提高将依次递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仰巍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同时受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双重影响,二者力量的角逐有其内在原因。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主要矛盾是市场监管机构(证监会及所属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当局控制下)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上市公司内部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管理当局)之间的矛盾。在市场主要矛盾下,内部控制已被弱化,对故意性的盈余管理无效;市场次要矛盾下,由于委托人对内部控制的强化,对盈余管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应区分主次矛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通过扶持内部控制,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云蕊  李辰颖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对债务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分析师关注度越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期限水平越长,融资成本越低,新增贷款规模越大,即债务融资约束越宽松;并且,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在缓解债务融资约束方面存在替代效应;此外,进一步分析这种替代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中的差异,相比于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对缓解债务融资约束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相比于市场地位高的企业,在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对缓解债务融资约束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  田甜  吴玉梅  谢家智  
本文从外部市场化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两个视角,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卖空标的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并发挥中介效应抑制了企业债务违约。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对企业具有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治理效应”,且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随着卖空机制实施的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机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果受公司个体特征的调节影响,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高和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卖空机制降低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卖空机制通过结合内部控制发挥双重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为监管机构和企业防范债务违约事件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宣杰  王秀  张宛琳  
本文以河北省201 1~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目标角度出发,加入反映企业对社会环保贡献情况的指标构建熵模型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债务融资进行评分,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最终得出内部控制效率对企业债务融资存在正向影响的实证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