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1)
- 2023(15052)
- 2022(13008)
- 2021(12070)
- 2020(10250)
- 2019(23409)
- 2018(22975)
- 2017(44771)
- 2016(24261)
- 2015(27192)
- 2014(26876)
- 2013(26439)
- 2012(24171)
- 2011(21582)
- 2010(21418)
- 2009(19853)
- 2008(19722)
- 2007(17309)
- 2006(15281)
- 2005(13647)
- 学科
- 济(96511)
- 经济(96358)
- 管理(80787)
- 业(74590)
- 企(66318)
- 企业(66318)
- 方法(45868)
- 数学(39872)
- 数学方法(39480)
- 财(31989)
- 制(24734)
- 农(24024)
- 业经(23851)
- 中国(23763)
- 务(21732)
- 财务(21659)
- 财务管理(21617)
- 企业财务(20695)
- 学(18648)
- 银(17501)
- 银行(17463)
- 体(17280)
- 地方(17026)
- 行(16535)
- 融(16485)
- 金融(16482)
- 贸(16285)
- 贸易(16273)
- 易(15782)
- 农业(15725)
- 机构
- 大学(344865)
- 学院(340350)
- 管理(139379)
- 济(137712)
- 经济(134821)
- 理学(120821)
- 理学院(119575)
- 管理学(117786)
- 管理学院(117157)
- 研究(109308)
- 中国(84701)
- 京(72579)
- 财(69882)
- 科学(64639)
- 财经(55481)
- 所(53228)
- 经(50564)
- 中心(50021)
- 农(49933)
- 江(49118)
- 业大(48679)
- 研究所(47907)
- 北京(45740)
- 范(42235)
- 经济学(42096)
- 师范(41845)
- 财经大学(41656)
- 院(40170)
- 州(39670)
- 农业(38927)
- 基金
- 项目(233378)
- 科学(184906)
- 基金(172265)
- 研究(171994)
- 家(148926)
- 国家(147732)
- 科学基金(128421)
- 社会(110506)
- 社会科(104810)
- 社会科学(104785)
- 基金项目(91508)
- 省(89125)
- 自然(83055)
- 自然科(81096)
- 自然科学(81080)
- 自然科学基金(79685)
- 教育(78855)
- 划(75212)
- 资助(70670)
- 编号(69115)
- 成果(56497)
- 部(52785)
- 重点(51559)
- 创(48760)
- 发(47810)
- 课题(46910)
- 制(46795)
- 教育部(46100)
- 国家社会(45881)
- 创新(45536)
- 期刊
- 济(148454)
- 经济(148454)
- 研究(102279)
- 中国(63996)
- 财(56396)
- 学报(52145)
- 管理(52097)
- 科学(47658)
- 农(44649)
- 大学(40545)
- 学学(38323)
- 教育(34457)
- 融(33883)
- 金融(33883)
- 农业(30354)
- 财经(28181)
- 技术(27701)
- 经(23840)
- 经济研究(23203)
- 业经(23135)
- 问题(19172)
- 理论(17654)
- 实践(15964)
- 践(15964)
- 技术经济(15860)
- 财会(15617)
- 版(15597)
- 科技(15564)
- 业(15553)
- 图书(15492)
共检索到498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传统观点认为,制度反腐在于通过约束权力实现"不能腐",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腐败治理机制呢?以2007年~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本质为理论依据,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节制私欲为本位的"不敢腐"与"不想腐"治理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既能够通过刚性治理机制压制私欲,实现"不敢腐";也能通过柔性治理机制引导私欲,实现"不想腐"。上述作用机制是由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激励本质决定的,而"不能腐"机制是由制衡本质决定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雄伟
本文基于2009-2013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公司高管公款报销、过度在职消费等隐性腐败程度较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征于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里,在国有控股公司里有所弱化,表明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必须考虑产权性质,注重实质重于形式。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高管隐性腐败 产权性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学历水平 高管腐败 防控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学历水平 高管腐败 防控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晋升 高管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郭芮佳 邹威
以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态整改为切入点,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发生整改和整改及时性对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的影响,并区分缺陷认定标准严格程度与缺陷异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整改公司,整改公司的高管隐性腐败程度更低,但显性腐败程度短期内没有明显变化;整改所耗时间越长,隐性腐败程度增长越快,显性腐败的发生概率越高;仅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较为宽松以及存在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样本中,内控缺陷整改前后,高管腐败程度才有明显变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明霞 干胜道
针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频发的高管腐败现象,本文考察管理层权力配置与企业高管腐败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腐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腐败的诱发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付岩
利用2005—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内部控制、吃喝腐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吃喝腐败负相关,而吃喝腐败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这支持了腐败的"绊脚石"假说,即内部控制提升了企业吃喝腐败的边际价值。该结果具有一定的所有制异质性,即国有企业吃喝腐败的"绊脚石"效应要高于非国有企业,而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腐败的边际价值也高于非国有企业。
关键词:
企业吃喝腐败 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付岩
利用2005—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内部控制、吃喝腐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吃喝腐败负相关,而吃喝腐败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这支持了腐败的"绊脚石"假说,即内部控制提升了企业吃喝腐败的边际价值。该结果具有一定的所有制异质性,即国有企业吃喝腐败的"绊脚石"效应要高于非国有企业,而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腐败的边际价值也高于非国有企业。
关键词:
企业吃喝腐败 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书田
上市公司的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我国反腐败的重要领域。因此,高管权力与高管腐败的关系日益受学者的关注。本文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双重视角分析了高管权力诱发高管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内部控制质量越好,高管腐败概率越低,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高管权力过大诱发的高管腐败行为;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水平越高,高管腐败概率越低,且市场化进程水平越高越能抑制企业高管权力过大诱发的高管腐败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环境是可以约束高管权力减少腐败,降低权力进行寻租的空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道广 王金妹 陈丽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就必须从"求全、求大"向"增值、增效"转变。多元化是我国企业实现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粗放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提升企业多元化价值呢?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多元化价值越大,证实了内部控制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和执行的优化作用;进一步,内部控制对多元化价值的提升效应集中体现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大要素中;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补充性检验的结果证实,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璨 杨德明 曹伟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呈现出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并存的特点。那么,国企高管特殊的权力配置结构是否会影响腐败行为呢?文章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用高管是否被曝出腐败行为和公款吃喝来度量高管腐败,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和行政权过大是诱发国企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行政权与控制权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种权力的提高会强化另一种权力与腐败的正相关关系。不难得出,国企改革的"半市场化"特征及由此派生的国企高管权力配置结构是诱发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须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国有企业高管的...
关键词:
高管腐败 控制权 行政权 国有企业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方楠 韩洪灵 陈丽蓉
本文基于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采用Chen等(2016)"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探索了高管从军经历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高管从军经历能显著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且离军区距离较近、军官转业到企业和具有MBA特征的从军经历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质量。此外,考察内部控制单独要素发现,高管从军经历对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质量的提高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对机理渠道的探索表明,从军经历通过影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讨论与分析进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重视并充分发挥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作用是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质量 高管从军经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组织间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出发,文章以2006年-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管联结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高管联结关系的公司间,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联结关系越紧密,相似度更高;处于同一行业、同规模等级的联结公司间,其内部控制质量的相似度更高;进一步地,将高管联结按照其专业背景划分为财务专家型联结与非财务专家型联结后,发现财务专家型联结能够显著地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相似度。
关键词:
高管联结 内部控制 财务专家型联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兴
选取2013~2014年发生高管腐败的49家上市公司作为相关样本和未发生高管腐败的49家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高管腐败对经营业绩有显著危害。CEO权力强度、股权分散性、股权流动性与高管腐败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高管腐败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与高管腐败低度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CEO相对薪酬与高管腐败低度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