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3)
- 2023(17707)
- 2022(15509)
- 2021(14436)
- 2020(12339)
- 2019(28401)
- 2018(28159)
- 2017(55150)
- 2016(29723)
- 2015(33267)
- 2014(33204)
- 2013(32766)
- 2012(30072)
- 2011(26910)
- 2010(27039)
- 2009(24956)
- 2008(24686)
- 2007(21681)
- 2006(19152)
- 2005(17020)
- 学科
- 济(116547)
- 经济(116376)
- 管理(93301)
- 业(88162)
- 企(74676)
- 企业(74676)
- 方法(56851)
- 数学(49963)
- 数学方法(49347)
- 财(37073)
- 中国(31290)
- 农(30557)
- 制(28744)
- 业经(26079)
- 务(24304)
- 财务(24222)
- 财务管理(24169)
- 学(23497)
- 企业财务(23060)
- 银(21778)
- 银行(21734)
- 贸(21577)
- 贸易(21562)
- 易(20982)
- 行(20664)
- 地方(20421)
- 融(20096)
- 金融(20092)
- 农业(19988)
- 体(19622)
- 机构
- 大学(425105)
- 学院(421890)
- 济(170729)
- 管理(168181)
- 经济(167121)
- 理学(145739)
- 理学院(144208)
- 管理学(141700)
- 管理学院(140930)
- 研究(135900)
- 中国(104430)
- 京(89515)
- 财(85210)
- 科学(81952)
- 财经(67886)
- 所(67117)
- 农(64894)
- 中心(62287)
- 经(61793)
- 业大(61530)
- 江(60892)
- 研究所(60555)
- 北京(56326)
- 范(52923)
- 经济学(52590)
- 师范(52382)
- 农业(50957)
- 财经大学(50883)
- 院(49711)
- 州(49205)
- 基金
- 项目(285648)
- 科学(225605)
- 基金(209600)
- 研究(208167)
- 家(182040)
- 国家(180585)
- 科学基金(156116)
- 社会(132317)
- 社会科(125529)
- 社会科学(125499)
- 基金项目(110834)
- 省(110194)
- 自然(102140)
- 自然科(99764)
- 自然科学(99736)
- 自然科学基金(97953)
- 教育(96517)
- 划(92991)
- 资助(87019)
- 编号(84231)
- 成果(68564)
- 部(64343)
- 重点(63481)
- 创(59314)
- 发(59253)
- 课题(57381)
- 教育部(55680)
- 创新(55422)
- 科研(55046)
- 国家社会(54625)
- 期刊
- 济(181805)
- 经济(181805)
- 研究(124680)
- 中国(77361)
- 财(67352)
- 学报(65593)
- 管理(62705)
- 科学(59706)
- 农(57777)
- 大学(50690)
- 学学(47984)
- 教育(42617)
- 融(40970)
- 金融(40970)
- 农业(39341)
- 技术(35864)
- 财经(33798)
- 业经(29363)
- 经济研究(29271)
- 经(28772)
- 问题(24140)
- 理论(21061)
- 业(19985)
- 技术经济(19769)
- 版(19492)
- 贸(19087)
- 科技(19028)
- 实践(19024)
- 践(19024)
- 统计(18971)
共检索到614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雄伟
本文基于2009-2013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高管隐性腐败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公司高管公款报销、过度在职消费等隐性腐败程度较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征于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里,在国有控股公司里有所弱化,表明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必须考虑产权性质,注重实质重于形式。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高管隐性腐败 产权性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郭芮佳 邹威
以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态整改为切入点,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发生整改和整改及时性对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的影响,并区分缺陷认定标准严格程度与缺陷异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整改公司,整改公司的高管隐性腐败程度更低,但显性腐败程度短期内没有明显变化;整改所耗时间越长,隐性腐败程度增长越快,显性腐败的发生概率越高;仅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较为宽松以及存在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样本中,内控缺陷整改前后,高管腐败程度才有明显变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传统观点认为,制度反腐在于通过约束权力实现"不能腐",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腐败治理机制呢?以2007年~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本质为理论依据,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节制私欲为本位的"不敢腐"与"不想腐"治理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既能够通过刚性治理机制压制私欲,实现"不敢腐";也能通过柔性治理机制引导私欲,实现"不想腐"。上述作用机制是由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激励本质决定的,而"不能腐"机制是由制衡本质决定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获宝 惠丽丽
文章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外部制度环境动态变化的角度考察高管在职消费隐性薪酬契约的激励有效性,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现状、成因及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治理高管过度在职消费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深入研究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高管过度在职消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市场化改革 有效激励 隐性腐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佟爱琴 马惠娴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的分步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卖空的事前威慑对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不同公司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的事前威慑能够有效抑制高管隐性腐败行为,显著降低在职消费水平,尤其是超额在职消费,并且卖空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剖析卖空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发现卖空机制加强了外部投资者和股东的监督作用,并促使公司提高了高管权益薪酬比重,使得高管与股东共担卖空导致的股价下跌风险,从而有效约束了高管的隐性腐败。此外,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依赖于成熟的市场化环境,即只有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卖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理作用。而卖空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之间具有"替代效应",当公司内部治理失灵时,卖空机制能够代替内部治理来规制高管的隐性腐败。本文不仅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有关研究,为我国放松卖空管制提供了微观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治理高管腐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晋升 高管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颖 余丽
基于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行为及审计公告揭示力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审计行为能够促进被审计央企的创新投入强度,同时国家审计公告揭示的违规问题越严重,对被审计央企创新投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强,且促进作用在高管隐性腐败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其次,与单次审计相比,二次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并无显著差异;最后,国家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在同行业国企中有一定的传染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阚爽
本文运用2014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重点探讨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激励方法的情况下两种激励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仅存在高管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时,二者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当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时,二者仍与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但是二者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均小于仅存在高管股权激励或薪酬激励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阚爽
本文运用2014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重点探讨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激励方法的情况下两种激励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仅存在高管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时,二者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当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时,二者仍与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但是二者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均小于仅存在高管股权激励或薪酬激励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若森 吏林山
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与"交叉任职"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已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产生了积极的抑制作用。以2013-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影响及国有企业级别对此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能够较好地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2)较之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能够对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起到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党组织在参与公司治理并借此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同时,尚须不断优化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层次与结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组织 公司治理 高管隐性腐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学历水平 高管腐败 防控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学历水平 高管腐败 防控政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璨 朱锦余 曹伟
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高管薪酬 高管腐败 产权性质 在职消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关键词:
高管权力 隐性腐败 股权激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关键词:
高管权力 隐性腐败 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管权力与高管腐败——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双重视角
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
公司特征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继任、职工薪酬与隐性契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从军经历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非效率投资、政府审计与腐败曝光——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对经营业绩的危害及鉴证研究
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影响研究——来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证据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来自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