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8)
- 2023(13098)
- 2022(11119)
- 2021(10465)
- 2020(8937)
- 2019(20536)
- 2018(20133)
- 2017(38945)
- 2016(20787)
- 2015(23354)
- 2014(23297)
- 2013(22872)
- 2012(20812)
- 2011(18357)
- 2010(18255)
- 2009(16805)
- 2008(16747)
- 2007(14238)
- 2006(12045)
- 2005(10637)
- 学科
- 济(86297)
- 经济(86168)
- 管理(71529)
- 业(65037)
- 企(56826)
- 企业(56826)
- 方法(44453)
- 数学(39142)
- 数学方法(38722)
- 财(38325)
- 中国(22106)
- 务(21640)
- 财务(21582)
- 财务管理(21522)
- 制(21033)
- 农(20742)
- 企业财务(20610)
- 业经(18484)
- 学(14869)
- 体(14724)
- 财政(14597)
- 银(14536)
- 银行(14526)
- 理论(14355)
- 融(14261)
- 金融(14258)
- 地方(14181)
- 贸(13990)
- 贸易(13981)
- 行(13648)
- 机构
- 大学(289985)
- 学院(286090)
- 济(124712)
- 经济(122496)
- 管理(117253)
- 理学(102448)
- 理学院(101490)
- 管理学(99998)
- 管理学院(99455)
- 研究(87467)
- 财(69679)
- 中国(69542)
- 京(58166)
- 财经(51981)
- 科学(47896)
- 经(47409)
- 中心(41589)
- 江(41309)
- 所(40691)
- 经济学(40487)
- 财经大学(38931)
- 业大(36741)
- 经济学院(36665)
- 农(36442)
- 研究所(36024)
- 北京(35871)
- 范(34125)
- 师范(33808)
- 商学(32515)
- 商学院(32239)
- 基金
- 项目(193657)
- 科学(156158)
- 基金(146263)
- 研究(144259)
- 家(124712)
- 国家(123725)
- 科学基金(109563)
- 社会(96176)
- 社会科(91411)
- 社会科学(91388)
- 基金项目(77104)
- 省(72624)
- 自然(69452)
- 自然科(67885)
- 自然科学(67871)
- 教育(67625)
- 自然科学基金(66700)
- 划(61410)
- 资助(59517)
- 编号(56801)
- 成果(46593)
- 部(45365)
- 重点(43191)
- 制(41673)
- 创(41105)
- 国家社会(40948)
- 教育部(40630)
- 发(39476)
- 人文(39407)
- 创新(38481)
- 期刊
- 济(129626)
- 经济(129626)
- 研究(86633)
- 财(60636)
- 中国(53889)
- 管理(44054)
- 学报(37627)
- 科学(36140)
- 农(31367)
- 大学(31231)
- 学学(29519)
- 融(27599)
- 金融(27599)
- 财经(26888)
- 教育(26208)
- 技术(24510)
- 经(22902)
- 经济研究(21527)
- 农业(20723)
- 业经(18750)
- 问题(16929)
- 财会(16207)
- 会计(15184)
- 理论(13821)
- 贸(13520)
- 统计(13455)
- 技术经济(13374)
- 版(13070)
- 策(12477)
- 商业(12228)
共检索到419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菊娣 徐虹 林钟高
本文借鉴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从动态视角(2001-2011)研究内部控制对财务重述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更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在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随着政府强制力的增强,内部控制对财务重述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制度变迁 财务重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珍义 陈曦 唐瀚瀚
以2010—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财务重述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即财务重述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会导致其债务资本成本显著增加。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上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财务重述公司发布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有利于减弱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债务资本成本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论为化解有关内控制度的"效益与成本"之争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陈刚 刘桂春 姜亚凝
以深圳主板市场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报告重述、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报告重述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因公司前期年度报告存在缺陷而进行重述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划分为财务报告层面缺陷和公司层面缺陷,财务报告重述与二者都呈显著正相关,而审计师变更仅与财务报告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单方面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盈盈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论模型,阐明了经济体产出增长率决定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质量的提高,制度对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的增强,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随之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分配资源程度、国有化程度和腐败程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利用混合回归、动态面板回归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三种不同的计量实证方法,探究了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混合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正,国有化程度、腐败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区域,这些变量与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芳 章贵桥
文章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2013年数据为样本,基于审计意见的视角并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重述的反应。结果表明,非标审计意见与财务重述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对于上市公司之前财务报告存在缺陷而进行重述错报的行为,注册会计师会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仅存在于重述程度大从而带来较高审计风险的上市公司中,而对于重述程度小从而带来较低审计风险的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重述并未对审计意见带来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事务所会结合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性质来考虑财务重述对
关键词:
财务重述 控制权性质 审计风险 审计意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万福 林斌 刘春丽
COSO(2013)内部控制框架扩展了报告目标,更加关注治理问题,强调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文章基于中国情境,以盈余质量为核心,探讨了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导致更大的盈余噪音和更多的异常应计,这种负面效应主要由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引起,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作用相对较小,当会计层面和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存在时,负面影响最大。这些结果支持了COSO新框架更关注治理问题的理念,意味着治理层面内部控制有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的前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钟建国 王强 余建耀
本文在分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定价与财务报表审计定价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2012年、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披露内控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证实了内部控制审计定价与财务报表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利用一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具体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彬
本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1年主板上市公司为基本研究样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将呈现出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而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将呈现出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建中 刘桂东 庞睿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财务专长、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CEO财务专长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CEO财务专长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验证CEO财务专长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渠道和融资渠道在CEO财务专长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CEO财务专长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内部控制在CEO财务专长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以及CEO是否兼任董事长等情况下,CEO财务专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晓敏 胡玉明
GAO(2002)的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在国内外呈现出"蔓延"局势,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财务重述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比短期的市场价值受损更可怕的是投资者对重述公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下降。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述现象也不容乐观,但是对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考察重述报告对重述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检验投资者对财务重述公司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重述公告使重述公司特别是涉及核心会计指标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降低。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并为监管部门对财务重...
关键词:
财务重述 经济后果 盈余反应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建源 梁青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财务重述发生可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方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的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而国内"十大"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发生财务重述与否不具有显著关系。在审计意见方面,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发生财务重述可能性更大,表明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年报错误,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在审计费用方面,审计费用越高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
关键词:
事务所规模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财务重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凌 梁青
文章选取沪深A股2009~2011年年报发布更正、补充、更正补充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财务重述、财务重述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非财务重述公司,财务重述公司的盈余管理更为严重;国有控制发挥了有效的治理效应,特别当其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控制时,更能有效抑制财务重述的发生和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 公司治理 财务重述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李亭 林钟高
本文基于关系契约与规则契约的理论视角,以公司与前五大供应商/客户的购销比例作为关系投资的替代变量,探讨关系投资、内部控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投资与财务杠杆具有负向关系,但当内部控制因素加入后,这种负向关系会因关系投资的角色不同发生变化,即供应商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存在互补效应,而客户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存在替代效应。同时,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供应商关系投资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治理机制对降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互补效应更明显,而国有企业的客户关系投资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治理机制对降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晓波
文章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利用上海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分组检验和总体检验实证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财务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寿昌 杨雄胜
文章以2006-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可靠盈余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其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具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不仅伴随着公司盈余信息可靠性的改善,同时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市场效率;不过,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主要是因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带来的公司整体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所致,盈余信息可靠性的改善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对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战略影响财务重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来自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CFO的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财务重述公司的经验证据
客户重要性、风险性质与审计质量——基于财务重述视角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财务重述——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权与财务风险: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