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5)
- 2023(7390)
- 2022(6208)
- 2021(5551)
- 2020(4625)
- 2019(10038)
- 2018(9644)
- 2017(18814)
- 2016(10101)
- 2015(11023)
- 2014(10708)
- 2013(10376)
- 2012(9416)
- 2011(8403)
- 2010(8403)
- 2009(7952)
- 2008(8327)
- 2007(7430)
- 2006(6656)
- 2005(6350)
- 学科
- 管理(41005)
- 济(39361)
- 经济(39275)
- 业(35524)
- 企(32372)
- 企业(32372)
- 财(18253)
- 方法(17271)
- 制(15450)
- 数学(15101)
- 数学方法(15010)
- 务(12449)
- 财务(12430)
- 财务管理(12410)
- 企业财务(12005)
- 体(11054)
- 业经(9928)
- 体制(9659)
- 中国(9568)
- 农(9412)
- 银(8437)
- 银行(8431)
- 融(8166)
- 金融(8164)
- 行(7988)
- 划(7451)
- 环境(7109)
- 技术(6460)
- 税(6244)
- 贸(6149)
- 机构
- 大学(144594)
- 学院(142982)
- 济(63715)
- 经济(62494)
- 管理(57273)
- 理学(49375)
- 理学院(48943)
- 管理学(48404)
- 管理学院(48117)
- 研究(44865)
- 中国(36838)
- 财(36508)
- 京(28872)
- 财经(28317)
- 经(25781)
- 科学(22775)
- 财经大学(21376)
- 江(21261)
- 中心(21224)
- 经济学(21194)
- 所(20964)
- 经济学院(19166)
- 研究所(18249)
- 农(18072)
- 北京(17813)
- 商学(17167)
- 业大(17072)
- 商学院(17002)
- 州(16520)
- 院(16427)
- 基金
- 项目(94121)
- 科学(76655)
- 基金(72397)
- 研究(70400)
- 家(61903)
- 国家(61427)
- 科学基金(54540)
- 社会(49051)
- 社会科(46711)
- 社会科学(46700)
- 基金项目(37957)
- 省(34902)
- 自然(33573)
- 自然科(32879)
- 自然科学(32871)
- 教育(32464)
- 自然科学基金(32349)
- 划(29273)
- 资助(28538)
- 编号(26749)
- 制(25375)
- 部(22570)
- 成果(22310)
- 国家社会(21552)
- 重点(21095)
- 教育部(20403)
- 创(20340)
- 人文(19670)
- 创新(19187)
- 性(19097)
共检索到216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赵青扬 张怀 谢勇
本文实证检验了不同内部控制水平下,异质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相比外地或短期机构持股,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更有助于提升应计质量和降低盈余噪音;当公司存在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时,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治理效应显著降低;相比国有控股,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大;当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实质性内控缺陷时,异质机构持股发挥的治理效应明显更弱。这些结果表明,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二者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主要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异质机构持股影响公司治理的具体作用机理,为实务界和监管机构改善公司治理、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异质机构持股 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欣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异质性机构持股对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的影响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在异质性机构持股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显著提升了财务绩效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持股对财务绩效和内部控制未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内部控制在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与财务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这一效应在压力敏感型机构持股与财务绩效之间未有显著体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德强 温素彬 潘琳娜 刘昊天
本文以200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以独立性为标准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独立机构投资者和灰色机构投资者的基础上,讨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异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总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就越高;同时,异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偏好存在差异,即独立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而灰色机构投资者则并不关注内部控制质量。为了使研究结果更为稳健,在控制了自选择偏误后,我们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更显著地影响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了上述研究结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越冬 严青
依据机构持股具有的"有效监督"假说和"利益冲突"假说,本文从三个维度实证检验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大于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验证了机构持股的"有效监督"假说;与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大;与短期机构投资者相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能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此外,终极产权性质会影响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治理监督作用,总的来说,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非国企中更为明显,且不同类型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国企与非国企中存在差异。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终极产权 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卉娜 何芹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能显著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但它们对重大缺陷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强于非重大缺陷;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形,且仅对非重大缺陷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持股比例低于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越冬 严青
依据机构持股具有的"有效监督"假说和"利益冲突"假说,本文从三个维度实证检验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大于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验证了机构持股的"有效监督"假说;与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大;与短期机构投资者相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能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此外,终极产权性质会影响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治理监督作用,总的来说,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非国企中更为明显,且不同类型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终极产权 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波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控制两个视角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将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三个放在同一框架内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调节效应,样本为2009-2016年的主板上市企业。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削弱了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宣杰 苏翌
以2012—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三者联系起来,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通过改善内部控制质量以提高盈余持续性。文章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后果的研究,为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监督者增添了新证据,并通过揭示内部控制质量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提高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水平提供了方案选择。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盈余持续性 内部控制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新红 刘利君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份额不断增大,其参与公司治理能力和动力不断增强,更加积极参与企业长期研发投入活动。基于此,文章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上市公司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研发投入活动没有相关性;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投资者能对研发投入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飞 田昆儒
本文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结合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人持股,从微观指标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与僵尸企业虚拟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不容易成为僵尸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进一步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在抑制僵尸企业的作用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飞 田昆儒
本文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结合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内部人持股,从微观指标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与僵尸企业虚拟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不容易成为僵尸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进一步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大股东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在抑制僵尸企业的作用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冀玛丽 杜晓荣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优于国有企业;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提升效果优于小机构投资者;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后者,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有效监督假说",并且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因机构投资者特征以及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冀玛丽 杜晓荣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优于国有企业;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提升效果优于小机构投资者;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后者,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有效监督假说",并且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因机构投资者特征以及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柯希嘉
由控制性股东一股独大而引发的利益侵占问题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高,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遏制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控制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无限重复序贯博弈模型,可以揭示机构利润函数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集中度和持股流动性等因素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能力,从而全面考察机构投资者在防范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方面的实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