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3)
- 2023(15910)
- 2022(12653)
- 2021(11262)
- 2020(9527)
- 2019(20921)
- 2018(20605)
- 2017(39407)
- 2016(21378)
- 2015(23755)
- 2014(23724)
- 2013(22812)
- 2012(20576)
- 2011(18118)
- 2010(18639)
- 2009(18045)
- 2008(17370)
- 2007(16114)
- 2006(14385)
- 2005(13594)
- 学科
- 业(90451)
- 济(87174)
- 经济(87030)
- 企(82862)
- 企业(82862)
- 管理(81172)
- 财(33424)
- 方法(32877)
- 业经(32578)
- 中国(29799)
- 农(29781)
- 融(28254)
- 金融(28247)
- 制(27044)
- 银(26635)
- 银行(26612)
- 行(25719)
- 数学(24167)
- 务(24064)
- 财务(24017)
- 数学方法(24004)
- 财务管理(23986)
- 企业财务(22820)
- 农业(21149)
- 体(20798)
- 技术(18389)
- 理论(17826)
- 地方(16862)
- 策(16833)
- 体制(16749)
- 机构
- 学院(301486)
- 大学(294786)
- 济(127549)
- 经济(124956)
- 管理(117537)
- 理学(99592)
- 理学院(98703)
- 管理学(97371)
- 管理学院(96832)
- 研究(95853)
- 中国(83442)
- 财(67100)
- 京(61361)
- 科学(53599)
- 财经(51791)
- 农(49963)
- 江(48121)
- 所(46975)
- 经(46865)
- 中心(46240)
- 研究所(41620)
- 业大(40817)
- 经济学(39810)
- 农业(38812)
- 财经大学(38204)
- 州(38048)
- 北京(37962)
- 经济学院(35982)
- 院(34837)
- 商学(34137)
- 基金
- 项目(191576)
- 科学(152912)
- 研究(144965)
- 基金(140222)
- 家(120081)
- 国家(118958)
- 科学基金(104331)
- 社会(95262)
- 社会科(90295)
- 社会科学(90274)
- 省(76321)
- 基金项目(73506)
- 教育(65807)
- 自然(64241)
- 自然科(62809)
- 自然科学(62794)
- 划(61856)
- 自然科学基金(61754)
- 编号(58348)
- 资助(55674)
- 成果(47886)
- 创(43284)
- 重点(42937)
- 部(42543)
- 制(42303)
- 发(41305)
- 课题(40852)
- 业(40655)
- 国家社会(40126)
- 创新(39719)
- 期刊
- 济(150114)
- 经济(150114)
- 研究(92426)
- 中国(66117)
- 财(57622)
- 管理(50392)
- 农(48975)
- 融(44681)
- 金融(44681)
- 学报(41806)
- 科学(40057)
- 大学(33530)
- 农业(32378)
- 学学(32041)
- 教育(29495)
- 技术(27253)
- 财经(27110)
- 业经(26493)
- 经济研究(23459)
- 经(23370)
- 问题(19267)
- 业(18531)
- 财会(16304)
- 技术经济(15687)
- 现代(15283)
- 贸(14477)
- 会计(14388)
- 世界(14340)
- 版(14229)
- 商业(14130)
共检索到47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瑶 黄贤环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机制,对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择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够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治理效应",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越强;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的治理效应,主要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系统与沟通实现。本文研究结论为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和过度金融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有助于从完善实体企业内控视角治理脱实向虚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蕊芬 王晓亮 石宇 吴金柯
聚焦于企业投资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实体企业金融化适度性问题,以2010—2020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董事会微观视角,研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越高,代理成本越高,金融化适度性越弱,并且在过度金融化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董事会正式层级会削弱非正式层级对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的负面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低以及董事会规模小的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更能够削弱企业金融化适度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在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扩大企业风险,即实体企业金融化会对企业风险产生"扩大效应"。同时,相比于高风险承担能力的国有企业、成长成熟期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低风险承担能力的非国有企业、初创和衰退期企业以及高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对企业风险产生的"扩大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会通过挤出实物资产投资和降低主营业务收入来扩大企业风险。因此,加强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健全实体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防控机制,并引导实体企业专注主业发展,将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秋阳 张敏敏
在现代企业制度及治理体系下,满足股权和债权投资者的资本报酬率要求成为企业首要任务,故而企业始终面临资本成本压力。金融领域的高利润不仅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逐利诱因,还通过推高资本成本而成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压力因素。高资本成本会减少满足实体企业成本要求的实业投资机会,促使其通过金融投资获益以减缓资本成本压力。基于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而且权益资本表现出比债务资本更高的逐利性,给企业施加更强的成本压力,进而加剧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所有权性质、盈利能力和资产专用性的企业在资本成本压力对其金融化的影响中存在异质性;行业垄断、套利空间等市场因素也由于关系到作用机制的发挥而在双方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调节效应。上述结论为通过“金融让利”及“节制资本”以促进实体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朝辉 王满四
数字化转型赋予实体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对实体企业资产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实体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研发投入、优化了内部控制,进而有效抑制了过度金融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过度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效果更优。本文结论对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险资举牌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助推器"而非"抑制剂"。进一步,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可能存在的"资本挟持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险资稳定性、公司股权集中度均削弱了险资举牌对企业金融化的助推作用,而金融投资经验在其中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险资举牌主要通过"资本挟持效应"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对规范险资举牌行为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预防为险资进一步松绑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也为理解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夏子航
现阶段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跟风行为,新近研究证实了上述行为背后存在的同群效应,但针对其学习机制尚未有文献进行深入探讨。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检验区域内上市公司金融化同群行为存在性的基础上,考察其学习机制随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同群效应,企业在金融化决策中更容易受到区域内融资约束水平较高以及投资收益率低下的其他企业影响,这表明我国企业金融化更偏向于"盲目跟风"这一低效率行为,而非"取长补短";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金融化的区域同群效应将更加明显,但是此时群体内的学习模仿行为会更趋于理性,上述环境因素强化了企业向融资约束水平低、投资收益率高企业的效仿倾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罡 石怀旺 蒋小敏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模仿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效应,采用行业股票异质收益率为工具变量后的检验结论依然有效;高管团队投行背景显著增强了行业同群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发现,较大的管理层权力、较低的负债比率和较低的成长性强化了金融化同群效应。
关键词:
同群效应 企业金融化 高管投行背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就业 企业金融化 经济脱虚向实 实体投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席龙胜 万园园
以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内部控制在企业金融化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中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企业金融化主要是通过影响审计业务复杂度进而影响审计定价;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在企业规模越大、受融资约束越高、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的企业更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董纪昌 刘晓亭 季康先 李秀婷
本文综合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与A股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信息构造企业间的生产网络,从生产关联关系的视角解释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并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存在显著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并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存在一定的方向性,主要表现为上游行业企业向下游行业企业的学习模仿;信息传递能力在同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介中心性正向调节金融化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
关键词:
金融化 同群效应 生产网络 内在机制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洋林 蒋旭航 张长全
建设高效的创新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然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形成严峻挑战。本文以2007—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创新投入的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其创新投入之间呈现稳健的“倒U型”关系。第二,在金融化的较低阶段,企业基于预防性动机持有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蓄水池效应”居主导地位且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但随着金融化水平提高,企业基于投机动机增持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居主导地位且挤占了企业创新投入。第三,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其创新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受到企业CEO的专业技术背景、产权属性和所在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调节。研究结论对于客观认识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与效应,针对性地提出治理企业金融化的政策、推动经济“脱虚返实”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体企业 金融化 创新投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博 毛毅
本文从金融化影响企业市场势力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将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联系起来,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利润分成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并利用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加深使实体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利润分成下降,最终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在东部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金融化程度加深对实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更强。进一步,本文还对金融化不同动机以及不同配置方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关系在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基于市场套利动机下的实体企业金融化则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更明显;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及垫款与投资性房地产发挥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兵 杜绘策
本文以2012年至2020年沪深A股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基于烙印理论研究高管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金融资产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现为“蓄水池”效应,而长期金融资产则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现为“挤出”效应。总体而言,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现为“蓄水池”效应。基于高管金融背景的分析表明,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管会抑制短期金融资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及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总体上,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高管金融背景 企业绩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修捷 龙素英
企业金融化既阻碍了企业自身核心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劳动力结构在企业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占研发投入和打破劳动力结构平衡来降低其主业效率;企业金融化对主业效率的抑制作用,因金融资产类别、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金融化行为,信息沟通、控制活动两个内部控制要素能够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对主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决策、健全内控制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内部控制 主业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