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4)
- 2023(16927)
- 2022(14786)
- 2021(13620)
- 2020(11565)
- 2019(26431)
- 2018(25974)
- 2017(50422)
- 2016(27459)
- 2015(30583)
- 2014(30369)
- 2013(29914)
- 2012(27504)
- 2011(24660)
- 2010(24733)
- 2009(23098)
- 2008(23253)
- 2007(20574)
- 2006(18368)
- 2005(16766)
- 学科
- 济(113077)
- 经济(112908)
- 管理(89694)
- 业(83707)
- 企(73374)
- 企业(73374)
- 方法(52767)
- 数学(46002)
- 数学方法(45527)
- 财(37010)
- 农(28580)
- 中国(28198)
- 制(26881)
- 业经(26590)
- 务(24686)
- 财务(24604)
- 财务管理(24559)
- 企业财务(23542)
- 地方(21039)
- 学(20899)
- 银(19091)
- 银行(19050)
- 农业(18906)
- 融(18496)
- 金融(18493)
- 贸(18401)
- 贸易(18385)
- 体(18368)
- 行(17999)
- 理论(17831)
- 机构
- 大学(392769)
- 学院(387572)
- 济(160097)
- 经济(156705)
- 管理(156411)
- 理学(135076)
- 理学院(133705)
- 管理学(131595)
- 管理学院(130869)
- 研究(125806)
- 中国(97462)
- 京(82634)
- 财(81491)
- 科学(73086)
- 财经(64166)
- 所(61507)
- 经(58290)
- 中心(58071)
- 江(57650)
- 农(56766)
- 研究所(55029)
- 业大(53844)
- 北京(52354)
- 经济学(49205)
- 范(48714)
- 师范(48294)
- 财经大学(47961)
- 州(46362)
- 院(45659)
- 经济学院(44544)
- 基金
- 项目(258575)
- 科学(205188)
- 研究(191597)
- 基金(190554)
- 家(164021)
- 国家(162671)
- 科学基金(141692)
- 社会(123360)
- 社会科(117072)
- 社会科学(117042)
- 基金项目(100644)
- 省(99148)
- 自然(90877)
- 自然科(88782)
- 自然科学(88765)
- 教育(88410)
- 自然科学基金(87221)
- 划(83165)
- 资助(78828)
- 编号(77186)
- 成果(63728)
- 部(58619)
- 重点(57281)
- 创(53900)
- 发(53274)
- 课题(52769)
- 教育部(51315)
- 国家社会(51190)
- 制(51048)
- 创新(50349)
- 期刊
- 济(175722)
- 经济(175722)
- 研究(120243)
- 中国(74684)
- 财(65873)
- 管理(59102)
- 学报(57424)
- 科学(52725)
- 农(51296)
- 大学(44970)
- 学学(42115)
- 教育(41755)
- 融(40024)
- 金融(40024)
- 农业(34633)
- 技术(32526)
- 财经(32467)
- 经济研究(27691)
- 经(27584)
- 业经(27102)
- 问题(22697)
- 理论(19670)
- 图书(18999)
- 技术经济(18791)
- 贸(17908)
- 财会(17869)
- 业(17847)
- 实践(17625)
- 践(17625)
- 版(17610)
共检索到58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池国华 杨金 郭菁晶
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的顽疾,不仅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更成为阻碍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非效率投资的治理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然而已有的研究存在系统性不足问题,即在研究中往往只侧重于某一方面,这显然不利于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为此,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机理,并构建了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和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效应,一方面以期为从根本上解决非效率投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为促进制度制定的协调性与制度实施的系统性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池国华 邹威
本文通过引入薪酬EVA敏感性度量EVA考核与管理层薪酬相挂钩的激励效用,以2010—2012年度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考察了基于EVA的管理层薪酬机制对代理成本和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后果。研究发现,基于EVA的管理层薪酬机制正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抑制了非效率投资,且这种治理效果随着EVA考核有效性的增强而增强。本文不仅通过关注管理层薪酬为EVA考核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肯定了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揭示了该作用发挥的内在机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席宁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2年2 820个观测值,从行政型治理行为的视角研究企业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政府退税等行政型治理行为及指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对ROA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退税对ROA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对ROA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ROE1、ROE2、NPR、EPS替代ROA后,结论亦是稳健的;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政府退税及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对Tobins’Q有正向影响。以上结论表明行政型治理行为因履行过多的社会责任降低了公司财务绩效,但在股票市场却得到投资者认可,...
关键词:
行政型治理行为 财务绩效 市场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昆玉 王跃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慧 程柯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9-2011年830家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政府控制的层级将其划分为中央政府控制和地方政府控制两类,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布局调整等制度背景,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于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整体上可以显著改善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效率;(2)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改善效果更为显著;(3)将投资非效率区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种情形,发现(1)、(2)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秋生 敖小波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考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效应遭到严重扭曲,债务融资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在内部治理的各因素中,最终控制人性质、股权集中度、经理人激励程度对债务治理效应的发挥有显著的影响,董事会独立性与勤勉程度、监事会监督力度对债务治理效应发挥的影响不显著;内部控制对债务治理效应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的一些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方红星 金玉娜
本文以2007—2010年度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按照非效率投资形成的内在机理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抑制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本文理清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抑制非效率投资方面的作用差异,发现两者在此过程中存在分工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以2007~2011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企业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能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更能抑制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在控制了内生性的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发现,在治理环境较好的地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对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陈艳霞 吕振伟 谢一丹
以2009—2018年沪深A股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手工搜集的党组织治理数据,实证检验了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2)党组织参与董事会或者经理层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但党组织参与监事会治理未能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3)内部控制质量在党组织参与治理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党组织嵌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优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伍中信 旷文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探讨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自身抵御货币政策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不管是公司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对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水平 邵梦姝
文章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质量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审计质量具有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在考虑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后,在非政府控制企业中,外部审计的这种约束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度、审计质量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审计质量 控股股东 代理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席宁
本研究以上交所挂牌的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2年2820个观测值,研究终极所有权对行政型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5%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社会捐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支付工资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终极所有权对解决就业和政府退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不显著。综合来看,政府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终极所有权比例越大,行政型治理行为越明显,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因此国有资本应退出完全竞争性行业,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和半垄断行业,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继军 张旺峰
本文对2005-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管理舞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微 刘宝华 唐嘉尉
本文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审计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投资为着力点,从腐败曝光视角分析非效率投资产生的社会后果,并进一步考察政府审计是否能促进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与腐败被曝光的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过度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被曝光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反腐行动能够提高政府审计作用,尤其能够提高投资不足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资暗含着腐败行为,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
关键词:
非效率投资 政府审计 腐败曝光 反腐力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彤 樊后裕
本文基于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我国企业产权性质与制度背景,从微观层面探讨内部控制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流风险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面临的现金流风险越小;其原因在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还能减少管理层侵占和大股东掏空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此外,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到内部控制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与国有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就内部控制与现金流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现金流风险 产权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EVA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家参政与多元化投资——来自我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集团风险传染效应研究——来自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债务契约治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审计与国企治理效率——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稳定、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收益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