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6)
- 2023(11038)
- 2022(9304)
- 2021(8752)
- 2020(7333)
- 2019(16873)
- 2018(16304)
- 2017(31713)
- 2016(16883)
- 2015(19240)
- 2014(18895)
- 2013(19005)
- 2012(17684)
- 2011(15906)
- 2010(15865)
- 2009(15037)
- 2008(15095)
- 2007(13403)
- 2006(11764)
- 2005(10910)
- 学科
- 济(77807)
- 经济(77689)
- 管理(58623)
- 业(54846)
- 企(46774)
- 企业(46774)
- 方法(37377)
- 数学(34068)
- 数学方法(33927)
- 财(25052)
- 制(23728)
- 中国(22233)
- 农(18015)
- 贸(16897)
- 贸易(16880)
- 体(16661)
- 银(16528)
- 银行(16522)
- 易(16521)
- 融(16152)
- 金融(16150)
- 行(15843)
- 业经(15691)
- 务(15129)
- 财务(15101)
- 财务管理(15064)
- 体制(14694)
- 企业财务(14445)
- 划(11332)
- 农业(11108)
- 机构
- 大学(248529)
- 学院(243070)
- 济(118770)
- 经济(116922)
- 管理(98183)
- 理学(84190)
- 理学院(83395)
- 研究(82972)
- 管理学(82667)
- 管理学院(82173)
- 中国(71057)
- 财(60070)
- 京(51540)
- 财经(47035)
- 经(43152)
- 科学(41279)
- 所(39635)
- 经济学(39339)
- 中心(38321)
- 经济学院(35487)
- 财经大学(35464)
- 研究所(34962)
- 江(34797)
- 北京(33058)
- 农(32051)
- 院(29690)
- 业大(28761)
- 商学(28631)
- 商学院(28377)
- 州(27007)
- 基金
- 项目(155693)
- 科学(126757)
- 基金(120824)
- 研究(116662)
- 家(103214)
- 国家(102475)
- 科学基金(89950)
- 社会(81304)
- 社会科(77509)
- 社会科学(77495)
- 基金项目(62530)
- 自然(54991)
- 省(54869)
- 自然科(53838)
- 自然科学(53826)
- 教育(53548)
- 自然科学基金(53009)
- 资助(50304)
- 划(47131)
- 编号(43681)
- 部(38661)
- 成果(36619)
- 制(36027)
- 国家社会(35816)
- 教育部(34838)
- 重点(34565)
- 人文(33050)
- 创(33016)
- 中国(32155)
- 发(31898)
- 期刊
- 济(127029)
- 经济(127029)
- 研究(80447)
- 中国(50436)
- 财(49022)
- 管理(38811)
- 融(32834)
- 金融(32834)
- 科学(31275)
- 学报(30243)
- 农(28400)
- 财经(25400)
- 大学(25158)
- 学学(23739)
- 经济研究(22095)
- 经(21751)
- 农业(18643)
- 技术(18557)
- 教育(18360)
- 业经(17181)
- 贸(17006)
- 问题(16912)
- 国际(15148)
- 世界(14595)
- 技术经济(12454)
- 理论(12013)
- 统计(11371)
- 业(11299)
- 会计(11074)
- 财会(11009)
共检索到378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息 张西栓
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负相关,并且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之间存在反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当高管权力缺乏制衡时,并购成为高管实现个人收益的手段,而企业本身并不能实现预期的并购价值,内部控制是针对高管权力的制衡机制,对并购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高管权力 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雯 孙茂竹 张胜
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问题,是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可能并购国有企业;并购双方都是国有企业时,并购后并购企业的业绩不仅显著下降,并且显著差于其他情况下并购企业的业绩。以上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影响了企业的并购行为,并导致并购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国有股权治理效应和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而且其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国有股权 企业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丽蓉 周曙光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DA)|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效率 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望 陈俊 陈汉文
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跟踪、盈余预测精确度和分歧度三个方面考察了内控质量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控质量越高的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随;内控质量更高的公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也显著更为准确,不过上述经验关系只存在于高估实际盈余的样本组中;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内控质量影响了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本文在拓展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研究和分析师决策过程研究的同时,研究结论也对当前的市场监管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分析师跟踪 盈余预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权力、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薪酬差距会显著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随着内部薪酬差距的加大,业绩预告信息将更加准确、更加及时,其决策有用性增强,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内部薪酬差距会显著降低业绩预告的精确性和倾向性,随着内部薪酬差距的加大,业绩预告信息将更加不精确、更加保守,其决策有用性降低,体现为高管自利动机;高管权力的存在并不影响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产权属性会影响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效应。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
关键词:
高管权力 内部薪酬差距 业绩预告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利用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修正的Dechow和Dichev(2002)模型对大股东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即大股东持股分散和集中都会降低公司的盈余质量。此外,在大股东兼任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较高、大股东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大股东股权为非国有的公司,盈余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股权性质进行分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而言,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盈余质量 会计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立军 方轶强
本文承袭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 2 0 0 3 )一文所使用的“终极产权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终极控制人数据,首次将上市公司细分为非政府控制(即民营、乡镇或外资资本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以及中央政府控制这五种类型。同时,我们利用樊纲和王小鲁( 2 0 0 3 )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在此基础上,我们以2 0 0 1年至2 0 0 3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尤其是县级和市级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金鑫 张艳青 谢纪刚
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在并购公告发布前识别并购目标是并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1年至2008年股权并购且控制权转移的目标公司为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共线性诊断和Logistic回归技术筛选变量并建立并购目标预测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上的并购目标公司具有高财务杠杆、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差、增长乏力、股权分散且股份流动性强等特点。虽然该模型解释能力较强,但其预测准确率不高,说明在中国市场上预测并购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已有研究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债务水平与管理层权力会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本文在此基础上将高管薪酬激励的扭曲分为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了大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对激励扭曲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激励过度程度越弱,激励不足程度越强;相对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会限制高管薪酬激励过度的现象,这一关系在激励不足组中并不明显;管理层权力越大,则会加大激励过度与不足的程度。在考虑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后,这三个方面对激励过度与不足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会受到大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和产权性质的不同影响,这为进一步理解高管薪酬激励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桂良 牟谦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4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调整后的K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质量的相关变量之后,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存在以下关系: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但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但没有提高审计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审计市场的强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市场结构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少飞 唐松 李增泉 姜蕾
与西方市场仅能观察到事务所变更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还同时提供了审计师变更的佐证。基于此,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资产专有理论,从审计师和事务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审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并结合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文章通过对比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并带走客户的公司与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没有带走客户的公司后,发现在审计师"跳槽"之前,公司的盈余管理越强,越会跟随审计师到新的事务所,表明客户资源的控制权归审计师而非事务所所有。并且,我们还发现,这类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前的审计质量更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理论的研究手段和现有成果,并对于规范审计师行为和提高审计...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审计客户控制权归属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崔伟 何一峰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值账面比等因素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较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低,说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论不依赖于计量模型的设定,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投资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启亮
本文考察了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以我国证券市场1998-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1、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即盈余管理空间)显著负相关,即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延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大,审计质量越来越差;并且相对于长事务所任期(5年以上)而言,短事务所任期(5年)里盈余管理的增长幅度更大。2、在进行正向盈余管理时,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延长,盈余管理的增长趋势呈U型。在事务所任期小于5年(tenure≤5)时,事务所任期与可操控性应计数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审计质量较高;当事务所任期长于5年(tenure>5)时,事务所任期与可操...
关键词:
事务所任期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信元 夏立军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上2000年至2002年期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经过一定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事务所变更、事务所特征、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龄以及样本所在年度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审计任期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审计质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峰 苏逶妍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特征,而投资效率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越好的企业,在投资机会下降时,会更及时地削减投资,即投资效率更高。
关键词:
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 经济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