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0)
2023(6570)
2022(5614)
2021(5075)
2020(4232)
2019(9159)
2018(9040)
2017(17157)
2016(9375)
2015(10344)
2014(10250)
2013(9852)
2012(9044)
2011(7855)
2010(8483)
2009(8266)
2008(8144)
2007(7434)
2006(6816)
2005(6337)
作者
(25086)
(20922)
(20652)
(20073)
(13467)
(9867)
(9544)
(7916)
(7799)
(7618)
(7164)
(7020)
(6688)
(6674)
(6646)
(6246)
(6115)
(6088)
(5985)
(5977)
(5227)
(5024)
(4962)
(4834)
(4789)
(4665)
(4625)
(4619)
(4203)
(4043)
学科
管理(35793)
(33482)
经济(33322)
(29860)
(28425)
企业(28425)
(15377)
(14265)
方法(13222)
审计(12212)
业经(10788)
中国(10538)
(9863)
(9659)
财务(9637)
财务管理(9568)
(9495)
企业财务(9205)
数学(8611)
数学方法(8536)
体制(8483)
理论(7167)
(7134)
(6785)
银行(6780)
(6722)
(6419)
(6414)
金融(6411)
环境(6281)
机构
大学(130954)
学院(129779)
(53281)
经济(52075)
管理(50226)
理学(42814)
理学院(42401)
管理学(41880)
研究(41826)
管理学院(41621)
中国(33949)
(32412)
(27974)
财经(24445)
(21995)
科学(21965)
(21142)
(20221)
中心(19562)
财经大学(18120)
(17112)
研究所(17105)
北京(16901)
经济学(16669)
(16035)
业大(15509)
(15316)
师范(15193)
(15193)
经济学院(14778)
基金
项目(82590)
科学(66513)
研究(63846)
基金(61651)
(52339)
国家(51865)
科学基金(45533)
社会(44711)
社会科(41228)
社会科学(41209)
基金项目(32221)
(31505)
教育(29743)
自然(27183)
自然科(26476)
自然科学(26470)
(26123)
自然科学基金(26021)
编号(25563)
资助(23855)
(23128)
成果(22868)
(19779)
重点(18775)
国家社会(18409)
课题(18154)
(17898)
教育部(17801)
(17446)
人文(17095)
期刊
(64465)
经济(64465)
研究(43452)
中国(34847)
(29967)
管理(20286)
学报(17761)
科学(16956)
(16918)
大学(14947)
教育(14215)
学学(14070)
(13616)
金融(13616)
财经(13205)
(11233)
农业(10689)
审计(10114)
经济研究(10089)
技术(9505)
业经(9202)
财会(9069)
会计(8901)
问题(8010)
(6984)
通讯(6086)
会通(6068)
改革(5853)
(5853)
理论(5849)
共检索到209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白钰  唐洋  殷雪松  
以2012—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腐败的思想动机及权力因素研究内部控制和社会审计对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社会审计能够降低企业的腐败程度,并且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影响程度较大。进一步,在考虑到审计意见的影响下,发现在审计质量较高且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的治理作用不显著,而在审计质量较低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的治理程度最大,这说明在腐败治理方面,内部控制与社会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美华  林斌  林东杰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寻租。本文在管理层权力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内部控制对管理层权力诱致腐败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越大,腐败越严重;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腐败越轻,并且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层权力诱致的腐败;进一步研究发现,腐败损害了公司价值,而内部控制则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权力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可以约束权力继而减少腐败,这为我国正在推行的通过依法治国来反腐倡廉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汉文  曾艳霞  
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以下简称FCPA)诞生于1977 年,是水门事件对非法政治捐献和洗钱活动进行调查所带来的一个副产品。该调查发现,不少美国公司为了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待遇,曾经对某些外国政府,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大肆行贿。这些贿赂行为影响了外国政府官员、政治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连华  
内部控制重心的演变反映着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轨迹。内部控制由最初以腐败防控为重心转变为目前以效能提升为重心,是企业竞争环境变化的结果,反映着内部控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特征。我国借鉴采用效能重心论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全贴合中国国情。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比重大,代理问题和腐败现象严重,应该采取以腐败治理为重心的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在反腐败中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段艳巧  
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科研事业单位的违规违纪案件时有曝光。那么,腐败作为一种非法的经济行为,其产生的原因,除了公共权力,还有社会因素、机制因素、体制因素等,换一个角度看,"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制度存在漏洞"。要使腐败得以实施,从主观条件看是科研人员的利己主义取向和侥幸心理,从客观条件说是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制约制度及其执行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防范和抵制腐败,使科研人员既不敢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明霞  干胜道  
针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频发的高管腐败现象,本文考察管理层权力配置与企业高管腐败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腐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腐败的诱发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庆龙  
一、制度、流程与内部控制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大至国家,小至部门、班组,都要建立制度或者说规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过,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易腐的长效机制。制度起源于人的群体性交往。有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可以反映这一点。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七个人每天面对一锅粥,如何制定分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传统观点认为,制度反腐在于通过约束权力实现"不能腐",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腐败治理机制呢?以2007年~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本质为理论依据,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节制私欲为本位的"不敢腐"与"不想腐"治理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既能够通过刚性治理机制压制私欲,实现"不敢腐";也能通过柔性治理机制引导私欲,实现"不想腐"。上述作用机制是由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激励本质决定的,而"不能腐"机制是由制衡本质决定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连华  
我国现行对腐败预防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均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这一微观制度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世界治腐经验表明,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腐败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将控制手段、防控机制嵌入到日常的办事程序、工作流程及议事规程等微观控制制度之中而实现对腐败预防的节点化与常态化,很多腐败行为皆可由此而得到事先的阻遏与控制。针对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文章建议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职责范围来梳理流程,找出各种业务流程中潜在的腐败风险节点及可能的实现方式,然后将内部控制机制嵌入其中,以实现对腐败行为从事先到事中、事后的全空域、全链条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书田  
上市公司的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我国反腐败的重要领域。因此,高管权力与高管腐败的关系日益受学者的关注。本文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双重视角分析了高管权力诱发高管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内部控制质量越好,高管腐败概率越低,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高管权力过大诱发的高管腐败行为;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水平越高,高管腐败概率越低,且市场化进程水平越高越能抑制企业高管权力过大诱发的高管腐败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环境是可以约束高管权力减少腐败,降低权力进行寻租的空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位  
合理地运用审计方法,找出舞弊滋生的根源,予以精准治理,可以修复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提及腐败,大量研究证明权力寻租往往是导致其产生的重要因素,诸如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层利用手中的职务权力损害国家、企业的长远发展,谋求自身及相关人员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相关人员具有某种能够产生额外经济利益流入的特权,并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郭芮佳  邹威  
以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态整改为切入点,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发生整改和整改及时性对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的影响,并区分缺陷认定标准严格程度与缺陷异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整改公司,整改公司的高管隐性腐败程度更低,但显性腐败程度短期内没有明显变化;整改所耗时间越长,隐性腐败程度增长越快,显性腐败的发生概率越高;仅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较为宽松以及存在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样本中,内控缺陷整改前后,高管腐败程度才有明显变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保玺  董俊勇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的社会审计快速发展,社会审计组织逐年增多,从业人员不断上升.但是,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宽,社会审计的风险随之加大,由此而产生的风险损失和严重后果给委托人、被审单位以及国家带来不利影响.认识社会审计风险的存在与发生,采取何种对策控制和降低风险水平,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