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9)
2023(6137)
2022(5334)
2021(4856)
2020(4207)
2019(9350)
2018(9296)
2017(17467)
2016(9740)
2015(11137)
2014(11101)
2013(10992)
2012(9987)
2011(8730)
2010(8923)
2009(8653)
2008(9295)
2007(8718)
2006(7929)
2005(7644)
作者
(26975)
(22397)
(22161)
(21330)
(14467)
(10548)
(10204)
(8464)
(8420)
(8263)
(7661)
(7601)
(7378)
(7249)
(7243)
(6831)
(6646)
(6623)
(6546)
(6429)
(5607)
(5419)
(5349)
(5173)
(5148)
(5074)
(4996)
(4925)
(4463)
(4303)
学科
管理(48268)
(38435)
(36571)
企业(36571)
(32214)
经济(32140)
(19806)
(15103)
(14452)
财务(14418)
财务管理(14382)
企业财务(13736)
方法(13080)
数学(10234)
数学方法(10155)
(9607)
(9327)
银行(9322)
业经(9290)
(8563)
体制(8469)
(8266)
中国(8147)
(7696)
金融(7694)
(7560)
(7068)
制度(7064)
(7055)
理论(6227)
机构
大学(136293)
学院(135114)
管理(55966)
(55191)
经济(53791)
理学(45237)
理学院(44791)
管理学(44352)
管理学院(44037)
研究(41317)
中国(38465)
(35768)
(29143)
财经(25608)
(23079)
(22978)
科学(21613)
(20388)
中心(20378)
财经大学(19041)
北京(18474)
(18050)
研究所(17378)
(16800)
经济学(16761)
商学(15679)
业大(15567)
商学院(15524)
(15194)
(14855)
基金
项目(79031)
科学(62882)
研究(60259)
基金(58520)
(49351)
国家(48942)
科学基金(43316)
社会(38935)
社会科(36962)
社会科学(36952)
基金项目(30539)
(30155)
教育(28128)
自然(27255)
自然科(26604)
自然科学(26600)
自然科学基金(26177)
(25007)
编号(24167)
资助(24102)
(21742)
成果(21161)
(18504)
重点(17611)
课题(17103)
(16817)
(16651)
教育部(16519)
国家社会(16127)
人文(15990)
期刊
(69175)
经济(69175)
研究(44195)
(34635)
中国(34619)
管理(26914)
(20635)
金融(20635)
学报(16876)
科学(16668)
(15286)
财经(14313)
大学(14047)
学学(13134)
教育(12973)
技术(12191)
(12152)
财会(10437)
会计(10321)
经济研究(9645)
业经(9425)
农业(9245)
问题(8040)
(7580)
通讯(7260)
会通(7230)
现代(7181)
理论(7175)
(6557)
技术经济(6485)
共检索到228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元元  黄辉  
本文以2011-2015年间首次发行债券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债券评级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发债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债券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越低,且主体评级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发债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对上述影响产生作用。这说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了其监管作用,有助于国内债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元元  黄辉  
本文以2011-2015年间首次发行债券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债券评级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发债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债券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越低,且主体评级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发债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对上述影响产生作用。这说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了其监管作用,有助于国内债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岳上植  邹鹤瑶  
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而关联交易作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选择,也会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文章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弥补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以及盈余管理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空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内部控制显著抑制了关联交易下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并没有对关联交易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一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二是转变相关部门管理思路;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四是提高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丹  何云  高会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2011~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投资效率,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自愿披露内部审计报告且获得合理保证的公司的投资效率高于没有披露内部审计报告的公司,即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减弱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德明  胡婷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相关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这说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内控质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审计监督功能的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审计费用的提高(降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的替代效应会有所弱化(强化)。市场竞争激烈、事务所(审计师)风险意识有所提高、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的市场环境,可以解释以上发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娥平  施燕平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大小,故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盈余管理动机。选取2007年至2012年发行公司债券且具有信用评级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之前盈余管理的分布状况,运用OLS和oprobit回归模型验证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发债公司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持续上升,评级后出现持续下调甚至为负的现象;控制公司正常应计利润后,发行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首次信用评级之间正相关,且主体信用评级表现显著,说明评级机构的决策受发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另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施屹舟  范黎波  
以我国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笔者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公司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管理者通过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职消费,且主要通过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从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内部控制通过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抑制在职消费的管控作用较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施屹舟  范黎波  
以我国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笔者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公司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管理者通过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职消费,且主要通过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从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内部控制通过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抑制在职消费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翠红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及内部控制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异质性情况下的考察。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产权性质会影响内部控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公司规模对上述调节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霞  
本文选取2009~2013年度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较好的内部控制确实为高质量的盈余提供了保证。引入公司治理相关变量后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升高时,盈余质量呈下降趋势;独立董事没有起到预期的监督作用,并未降低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敏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2年-2015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权力制衡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间的相关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内部控制越有效,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权力制衡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显著负相关,即股权集中度与两权分离度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显著正相关;权力制衡显著增强了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负相关,即股权集中度与两权分离度抑制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榕  石晓军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债券信用评级对盈余管理的敏感性,回答了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是否具有甄别能力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2005—2011年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了信用评级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对中国债券的信用评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监管较少的短期融资券市场尤为严重。这意味着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甄别能力弱,不能排除盈余管理等污染信息的干扰。并通过外资评级公司进入中国的自然实验表明评级公司的背景对评级质量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罗寅  
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间存在主体信用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类模型,研究了盈余管理程度对于信用评级水平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是否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发债主体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高,信用评级水平低,产权性质对上述关系显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已经能够发挥其作为信息中介的监督作用,信用评级市场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