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8)
2023(15805)
2022(12901)
2021(11593)
2020(9926)
2019(21998)
2018(21395)
2017(40669)
2016(22003)
2015(25018)
2014(25099)
2013(24514)
2012(22806)
2011(20674)
2010(21206)
2009(20630)
2008(20003)
2007(18607)
2006(16895)
2005(16003)
作者
(65119)
(54097)
(53750)
(51200)
(34510)
(25585)
(24622)
(20762)
(20745)
(19499)
(18725)
(18108)
(17511)
(17502)
(17349)
(16836)
(16071)
(15883)
(15483)
(15408)
(13667)
(13320)
(13287)
(12536)
(12243)
(12088)
(12085)
(11963)
(11041)
(10632)
学科
(100801)
经济(100671)
管理(77328)
(69003)
(59133)
企业(59133)
方法(34986)
中国(32520)
(31995)
(30385)
金融(30378)
(29796)
银行(29759)
数学(29463)
数学方法(29225)
(28512)
(27488)
地方(23725)
业经(22813)
(22277)
(21618)
财务(21556)
财务管理(21505)
企业财务(20578)
(19926)
(18535)
理论(16637)
农业(15155)
(14599)
体制(14108)
机构
大学(317050)
学院(315712)
(137375)
经济(134210)
管理(117467)
研究(110213)
理学(96822)
中国(96590)
理学院(95784)
管理学(94313)
管理学院(93710)
(72994)
(67998)
科学(62727)
(56219)
财经(54996)
中心(52702)
(51403)
(50763)
研究所(49979)
(49625)
经济学(44141)
北京(43327)
业大(42294)
(40880)
财经大学(40788)
(39545)
农业(39540)
经济学院(39264)
(36985)
基金
项目(195117)
科学(152831)
研究(143149)
基金(141879)
(123255)
国家(122215)
科学基金(104457)
社会(92870)
社会科(87996)
社会科学(87970)
(75821)
基金项目(73029)
自然(65453)
教育(65417)
自然科(63906)
自然科学(63887)
(63295)
自然科学基金(62795)
资助(59382)
编号(56472)
成果(48241)
重点(44482)
(43475)
(41839)
课题(41121)
(40287)
(40049)
国家社会(39011)
创新(37901)
(37751)
期刊
(165976)
经济(165976)
研究(105110)
中国(75214)
(61589)
(52180)
金融(52180)
管理(50410)
学报(48574)
(46632)
科学(44083)
大学(38009)
学学(36005)
教育(31370)
农业(29852)
财经(29822)
技术(28251)
经济研究(26661)
(25609)
业经(22743)
问题(19944)
(16649)
技术经济(16275)
理论(15504)
财会(15458)
(15415)
会计(15071)
国际(14907)
(14860)
现代(14841)
共检索到520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忠阳  
文章研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代机制整体框架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机制、对冲机制和经济资本配置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这三大机制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在技术上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实现金融机构价值增长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根本目标。该文建议我国金融机构当前股份制改革进程中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要以这三大机制构成的三位一体为基础,以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协调发展对冲机制和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书怀  
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书怀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 Re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丹  汪敬德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茜  王昕  
现代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如何保障金融秩序,是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基本条件。而作为现代金融实施主体——金融机构,风险集中、防控形势严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便成为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深入开展合规教育,切实树立合规意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建华  蒋惠忠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在金融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金融业计算机系统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从我国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风险的现状和具体表现出发,论述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计算机系统风险的措施,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金融机构加强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立志  
本文基于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财务数据,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不同机构投资者类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内部控制放大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非效率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在抑制非效率投资上,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立志  
本文基于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财务数据,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不同机构投资者类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内部控制放大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非效率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在抑制非效率投资上,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明圣  
一、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涵义及特征在金融业的监管与经营中,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很早就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并在19世纪70~80年代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信用风险,从现代银行产生的第一天开始,银行就通过承担信用风险来获得利润。但是,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该概念的提出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三大风险之一,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近年来,由于金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飞  王晓宁  马瑞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由前期的单边升值逐步向双向波动转变,这对我国不少跨国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使用贸易融资和金融衍生品来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除以外币债务和外汇远期为主的金融对冲外,经营对冲也是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外汇风险对冲能否增加公司价值?二者在提升公司价值中的关系如何以及对冲如何带来价值溢价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尽管跨国公司同时使用金融对冲和经营对冲,但经营对冲的价值效果更为突出。中国跨国公司将来可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跨国经营的范围和程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成虎  胡秋灵  杨蓬勃  
信息技术外包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减少IT投资风险 ,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在讨论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概念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因素 ,提出了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控制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奚宾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融资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使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出现了一些盲区,积累了大量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法律、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三个方面。为了防止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演化成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应改变监管理念,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促进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需要提高治理水平,以期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安全有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本文研究了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机理,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本运作风险和经营成本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认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完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和"三农"投入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