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5)
- 2023(8336)
- 2022(7099)
- 2021(6623)
- 2020(5540)
- 2019(12410)
- 2018(12178)
- 2017(24135)
- 2016(13165)
- 2015(14612)
- 2014(14848)
- 2013(14273)
- 2012(13406)
- 2011(11770)
- 2010(12603)
- 2009(12373)
- 2008(12154)
- 2007(11106)
- 2006(10204)
- 2005(9726)
- 学科
- 济(44739)
- 经济(44659)
- 管理(44550)
- 业(39674)
- 企(34398)
- 企业(34398)
- 制(23252)
- 银(20108)
- 银行(19963)
- 财(18875)
- 行(18618)
- 方法(16829)
- 中国(14256)
- 数学(13910)
- 数学方法(13715)
- 融(13533)
- 金融(13531)
- 度(13454)
- 制度(13450)
- 农(13271)
- 审计(12266)
- 体(11743)
- 务(11357)
- 业经(11325)
- 财务(11325)
- 财务管理(11253)
- 企业财务(10747)
- 业务(10738)
- 策(10530)
- 体制(10175)
- 机构
- 学院(179333)
- 大学(178450)
- 济(78023)
- 经济(76179)
- 管理(69395)
- 研究(59149)
- 理学(57638)
- 理学院(57109)
- 中国(56771)
- 管理学(56442)
- 管理学院(56082)
- 财(46024)
- 京(38186)
- 财经(34036)
- 江(30990)
- 经(30720)
- 科学(30386)
- 中心(29652)
- 所(29067)
- 银(28737)
- 银行(27634)
- 农(26588)
- 行(25839)
- 财经大学(25185)
- 研究所(24863)
- 经济学(24263)
- 州(24178)
- 北京(23744)
- 经济学院(21685)
- 院(21372)
- 基金
- 项目(107754)
- 科学(86095)
- 研究(83797)
- 基金(79369)
- 家(66719)
- 国家(66116)
- 科学基金(57925)
- 社会(54333)
- 社会科(51651)
- 社会科学(51640)
- 省(41288)
- 基金项目(40599)
- 教育(38783)
- 自然(35624)
- 自然科(34736)
- 自然科学(34730)
- 编号(34531)
- 划(34288)
- 自然科学基金(34130)
- 资助(33233)
- 成果(30378)
- 制(27286)
- 部(25419)
- 课题(24501)
- 重点(24205)
- 性(23708)
- 创(22685)
- 教育部(22653)
- 发(22386)
- 国家社会(22292)
共检索到305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璐
本文选择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新增银行贷款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银行信贷决策之间显著正相关;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之间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明显弱化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意见 银行信贷决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艳萍
本文选取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企业性质两方面研究其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研究表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当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的情况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了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管理和提高企业信贷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锡皓 秦帅 胡国柳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否提升公司治理效果,目前存在机会主义假说和外部监督假说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文章以银行信贷决策为切入点,首先考察不同的审计意见如何影响银行信贷决策,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规模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效应。研究显示,与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相比,那些获得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其次年新增的银行信贷规模显著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购买强化了非标审计意见降低次年新增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向银行传递了机会主义的信号,导致银行做出了减少信贷规模的决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继坤 张广宝
立足于我国银行信贷市场,本文以2008-2011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成本视角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否通过影响银行信贷决策,进而获得利率更低的银行贷款。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正面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发挥信号显示功效,正面引导银行机构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还贷风险的估计,从而使其获得利率较低的长期银行贷款;但基于产权分组的进一步研究并没有获得上述信号显示效果受产权性质差异影响的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陈宏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严把信贷质量关,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对信贷业务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信贷业务环节内部控制、信贷业务信息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期望能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建立起风险导向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 内部控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瑞华
从传统意义上讲,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主要看重企业的会计信息,但是作为非正式信息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在银行信贷决策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实际控制人身份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会计信息,银行在信贷决策中更关注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尤其是在低制度环境中,这种关注更加明显。
关键词:
银行信贷 会计信息 政治身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承雨 问晓萌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对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及教训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
信贷风险 内部控制 次贷危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学拾
信贷风险控制既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也是出现风险后化解转化信贷风险的手段。本文着重研究信贷决策风险控制和资产风险控制等五个子系统。
关键词:
信贷风险 资产风险 会计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蕾 张向丽 池国华
本文以2007-2015年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作用在系统重要性银行中更加显著;进一步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两个视角,探究内部控制抑制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路径,结果发现,代理成本在内部控制抑制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而信息不对称并没有发挥这一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明 郝冰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内部控制有助于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高质量的信贷决策,进而能够改善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本文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生态环境下,内部控制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贷款的期限更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内部控制 信贷资金配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鲍星 李巍 李泉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指数,利用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金融科技运用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改善银企信贷层面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信贷结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的技术红利更高,能够有效缓解其信贷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建明 朱渊媛
本轮新审计报告改革旨在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沟通价值,预期会对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决策相关的增量信息。研究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以201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刻画了改革窗口、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和新增信息等变量,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上市企业获得新增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报告改革总体上使得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额显著缩减;新审计报告中所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与银行新增贷款总额显著负相关;审计报告改革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负面地影响到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以上审计报告改革的政策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的新审计报告改革有利于倒逼审计师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其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风险信号传递效应"和"增量信息效应"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而新审计报告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是这一作用机制的根本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新审计报告改革在银行信贷决策行为上的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儒靖
银行信贷风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机会主义行为等 ,都会对银行信贷的安全性带来不同程度的潜在危机。本文重点从博弈论的视角 ,对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信用风险的内在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旨在揭示信用信息的有效传递 ,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信息缺陷 ,而且有利于信誉机制的形成这一真实内涵。进而在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信贷风险控制作用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提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的修正与改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李
随着银行集团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加强授信风险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防线",对于完善银行集团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防范出现重大信贷风险传染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银行集团 信贷业务 内部控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德球 肖泽忠 董志勇
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权异质性特征与银行信贷合约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家族控制权寻租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适应性情景。结果发现,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超额董事席位两种控制权增强机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获得银行信用借款的比例越低,担保借款比例越高。家族对企业的超额控制权传递着公司未来预期和信息风险,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代理成本,体现了寻租观而非效率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控制程度与银行信用借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具有政治关联、较高公司声誉和公司透明度高的企业中会降低。提高地区法律制度水平会降低家族超额控制引发的代理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地区银行业腐败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