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1)
- 2023(6185)
- 2022(5218)
- 2021(4787)
- 2020(4180)
- 2019(9192)
- 2018(9056)
- 2017(17668)
- 2016(9638)
- 2015(10687)
- 2014(10678)
- 2013(10394)
- 2012(9567)
- 2011(8397)
- 2010(8631)
- 2009(8460)
- 2008(8761)
- 2007(7941)
- 2006(6989)
- 2005(6800)
- 学科
- 管理(37716)
- 济(36577)
- 经济(36494)
- 业(35623)
- 企(30783)
- 企业(30783)
- 财(17235)
- 方法(16662)
- 制(15626)
- 数学(14797)
- 数学方法(14697)
- 务(12283)
- 财务(12262)
- 财务管理(12237)
- 企业财务(11796)
- 险(11063)
- 保险(10972)
- 中国(10961)
- 银(10229)
- 银行(10224)
- 体(10109)
- 行(9620)
- 融(9036)
- 金融(9034)
- 体制(8992)
- 业经(8447)
- 农(7800)
- 度(6881)
- 制度(6878)
- 划(6080)
- 机构
- 大学(137508)
- 学院(135680)
- 济(59261)
- 经济(58043)
- 管理(54367)
- 理学(45628)
- 理学院(45237)
- 管理学(44672)
- 管理学院(44403)
- 研究(41467)
- 中国(38511)
- 财(36515)
- 京(28039)
- 财经(27606)
- 经(25040)
- 科学(21022)
- 江(20851)
- 财经大学(20835)
- 中心(20022)
- 所(19862)
- 经济学(19199)
- 北京(17858)
- 经济学院(17267)
- 研究所(17068)
- 农(16824)
- 州(16378)
- 融(15785)
- 商学(15765)
- 业大(15755)
- 商学院(15624)
- 基金
- 项目(83903)
- 科学(67552)
- 基金(64178)
- 研究(62312)
- 家(54224)
- 国家(53808)
- 科学基金(47808)
- 社会(42076)
- 社会科(39950)
- 社会科学(39940)
- 基金项目(33413)
- 省(30803)
- 自然(30436)
- 自然科(29784)
- 自然科学(29776)
- 自然科学基金(29309)
- 教育(28764)
- 资助(26845)
- 划(26054)
- 编号(24183)
- 制(22808)
- 成果(20592)
- 部(20071)
- 重点(18609)
- 教育部(18093)
- 国家社会(17786)
- 性(17613)
- 创(17609)
- 人文(17416)
- 创新(16657)
共检索到215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超恩 张瑞君
使用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1)大股东掏空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减弱大股东掏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3)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高金字塔层级上市公司中的显著性更强;(4)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的治理作用较为显著,控制环境和内部监督的作用则不显著。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大股东掏空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曹丰 叶康涛
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究竟会导致大股东更有动力监督管理层,并降低其掏空动机,还是更有能力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呢?为此,本文以2003~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下降;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这支持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但不支持"更多掏空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同时通过"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但深化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对于深入理解大股东在资本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党论 郭蒙
近年来,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监管层也出台新规从严规范股东减持。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数据为例,研究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被减持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地,从上市公司层面选取盈利能力和股价高估作为调节变量、从市场层面选取投资者情绪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盈利水平可以起到"减速器"的作用,盈利水平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小;股价高估则起到"助力器"的作用,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大,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是"催化剂",投资者情绪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实证结果丰富了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也为监管层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温薇 张启文
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加入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强化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现金股利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下,大股东有动机通过现金股利这一手段进行利益转移,掏空公司,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其现实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非一味地提高现金股利标准,只有这种情况下的现金分红才能真正有益于全体投资者。
关键词:
股价崩盘风险 现金股利 公司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舒家先 易苗苗
基于近年来频发的个股崩盘现象,本文运用2013—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大股东减持前的业绩预告信息进行分析,探究业绩预告、大股东减持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和股份性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公布积极业绩预告。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股价崩盘现象的发生率,在熊市和民营公司中作用更加明显,消极业绩预告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股价反应的相关文献,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做出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简冠群 高颖
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还能够通过促进战略型社会责任的履行,进一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自利型社会责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存在滞后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远勤 闫旭旭
本文从多个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公司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势力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大股东相互制衡这样的公司治理前提下,本文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行为,来看待内外结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是互斥效应还是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势力越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被削弱,反之被加强。公司治理和外部机制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既存在协同效应又存在互斥效应,表明公司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并非机构投资者。本文结果进一步拓宽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股东 两权分离度 债务融资 掏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红芸 王雄元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评估信息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而且这些结论主要存在于业绩较差、公司治理较差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未发现其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审计质量具有调节效应,而公司规模与上市时长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璇 张平
自2008年全球股市崩盘以来,股价崩盘风险以及防范机制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选取2012—2019年开展定向增发的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多个大股东、定向增发经营绩效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定向增发经营绩效越高,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越低;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更低;多个大股东会显著增强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对企业股价崩盘的抑制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关键词:
控制股东 掠夺行为 掏空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龙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的虚拟经济属性和实体经济属性差异,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的金字塔结构分为虚拟终极控制和实体终极控制两类,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股结构的演化以及金字塔持股结构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金字塔持股结构呈现日益复杂和从实体终极控制向虚拟终极控制变迁的趋势,而且不同属性的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虚拟"长窄"控制和实体"宽扁"控制的特征。另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持股复杂度可以抑制实体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助长虚拟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具体到金字塔结构的长度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剖析控制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关系,结合制度困境以及契约不完备观点,提出内部控制分层控制观点,认为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时,重点抑制那些缺少社会资本接近或补偿的大股东,构建社会域嵌入的内部控制分析框架,为内部控制经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向。
关键词:
产权 内部控制 掏空行为 抑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关联销售和合资合营四类关联交易事项数据,回答三个问题:何种类型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首选?内部控制对大股东的权力强度有无影响?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关联担保仍是大股东偏爱的传统掏空方式,资金占用方式中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呈现出功能弱化现象;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掏空时,内部控制明显发挥对大股东权力强度和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
权力强度 内部控制 掏空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红芸 李茜茜
本文用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起"监督"作用,两者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这说明股权集中度是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在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股权集中度 股价崩盘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