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7)
- 2023(8436)
- 2022(7152)
- 2021(6659)
- 2020(5807)
- 2019(13020)
- 2018(12742)
- 2017(24657)
- 2016(13689)
- 2015(15592)
- 2014(15532)
- 2013(15235)
- 2012(13781)
- 2011(12086)
- 2010(12373)
- 2009(12126)
- 2008(12799)
- 2007(11796)
- 2006(10631)
- 2005(9984)
- 学科
- 管理(63667)
- 业(56306)
- 企(52066)
- 企业(52066)
- 济(49789)
- 经济(49683)
- 财(26729)
- 方法(23679)
- 务(19954)
- 财务(19919)
- 财务管理(19875)
- 制(19830)
- 数学(19504)
- 数学方法(19375)
- 企业财务(19057)
- 中国(13997)
- 业经(13071)
- 体(12983)
- 银(12777)
- 银行(12766)
- 行(11864)
- 体制(11406)
- 险(11235)
- 保险(11144)
- 划(11075)
- 农(11018)
- 融(10495)
- 金融(10493)
- 策(9961)
- 理论(9276)
- 机构
- 大学(193224)
- 学院(191195)
- 管理(80982)
- 济(78107)
- 经济(76235)
- 理学(67238)
- 理学院(66598)
- 管理学(65801)
- 管理学院(65407)
- 研究(56451)
- 中国(52330)
- 财(48460)
- 京(40222)
- 财经(35964)
- 经(32540)
- 江(30577)
- 科学(29921)
- 中心(27470)
- 所(27339)
- 财经大学(26921)
- 北京(25427)
- 州(24278)
- 研究所(23586)
- 经济学(23523)
- 农(23471)
- 商学(22929)
- 商学院(22714)
- 业大(22548)
- 经济学院(20996)
- 院(20496)
- 基金
- 项目(116021)
- 科学(92777)
- 基金(87061)
- 研究(86644)
- 家(73578)
- 国家(72958)
- 科学基金(64825)
- 社会(57344)
- 社会科(54289)
- 社会科学(54276)
- 基金项目(45725)
- 省(43391)
- 自然(41508)
- 自然科(40542)
- 自然科学(40533)
- 教育(40406)
- 自然科学基金(39894)
- 划(36333)
- 资助(35897)
- 编号(34247)
- 成果(29238)
- 制(28441)
- 部(27241)
- 重点(25539)
- 教育部(24441)
- 创(24263)
- 人文(23747)
- 性(23679)
- 国家社会(23639)
- 课题(23572)
共检索到308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为了控制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框架。关于三者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在进行争论,但时至今日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特别伴随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发布以及我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出台,三者关系的讨论就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本文从历史回顾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探讨了三者本质的相同性,以此为基础,对三者进行了整合,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这既避免了企业管理体系的交叉、重复,又实现了各种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关系 整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维安 戴文涛
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发布,使得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成为社会公众、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但时至今日,对三者的关系,理论界、实务界仍未达成共识,甚至存在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认识。从三者产生的根源入手,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构建了三者的关系框架,既厘清了理论方面存在的误区,又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规范和措施提供指导,为《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实施后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提供支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建红
企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公司治理,离不开高质量的内控及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基本含义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三者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指出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华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内部控制是制度,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关系。这会导致多套管理制度并存于企业的混乱局面。事实上,内部控制不是制度,而是职能,是管理职能中的控制职能。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涵义相同,公司治理中体现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思想。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统一于一套企业管理制度之中。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制度 职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各种风险的不断涌现使得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了深刻理解风险管理的内涵,有必要厘清风险管理与传统内部控制的内涵、区别和联系。文章阐述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含义、相同点、不同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真正理解风险管理的思想,为实践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管理思想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严晖
2004年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这是继1992年其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的又一个飞跃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本文从公司治理内涵入手,以广义公司治理所基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考察内部控制演变过程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COSO的最新研究成果ERM这一广义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ERM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施有效公司管理,实现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公司管理 内部控制 ERM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永清 夏大慰
文章在分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详细研究了内部控制的整合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整合的基础工作、内部控制整合的框架、内部控制整合的模块,最后以采购为例对内部控制制度整合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海军 李雪松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在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由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交叉,在使用的过程中时有混淆。本文廓清了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并指出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兆生
本文介绍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两个报告以及相关研究,分析比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内部控制将扩展为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COSO 企业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小荣 何瑞铧
加强内部控制、合理控制风险是强化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借助于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积极的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目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组织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它们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相关性,明确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恰当对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希亮 刘晓红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从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双重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2004年颁布的新COSO报告下,从内涵、目标和要素等方面分析了新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而得出风险管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借鉴意义;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比较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下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萍 满海雁
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各种理论元素进行对比分析,对两者的关系从环境论和嵌合论角度进行阐述,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凡林 杨周南
本文从IT治理、内部控制两个企业调控资源的措施因素入手,探讨两因素独立和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IT治理是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企业后公司治理活动的必然选择,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二者即相互独立又彼此协同,探讨一方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必然涉及到另一方;企业必须从包括传统内部控制和作业流程在内的固有格局中脱身而出,重新设计和再造各类控制手段和措施,将技术管理、风险识别、控制目标和组织架构等融合至新技术环境下,并将人的"软因素"与技术的"硬因素"协同与耦合,这是减少信息化风险,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可行手段。
关键词:
IT治理 内部控制 公司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海军 李会源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目的是对经营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经营者和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的是对次级员工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