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8)
- 2023(11579)
- 2022(9860)
- 2021(9250)
- 2020(8002)
- 2019(18338)
- 2018(18008)
- 2017(35451)
- 2016(18926)
- 2015(21386)
- 2014(20946)
- 2013(20571)
- 2012(18587)
- 2011(16415)
- 2010(16186)
- 2009(14998)
- 2008(14769)
- 2007(12700)
- 2006(10791)
- 2005(9616)
- 学科
- 济(79599)
- 经济(79478)
- 管理(66941)
- 业(64151)
- 企(56510)
- 企业(56510)
- 方法(42617)
- 数学(38615)
- 数学方法(38236)
- 财(29498)
- 务(20682)
- 财务(20636)
- 财务管理(20593)
- 制(19839)
- 企业财务(19804)
- 农(18551)
- 中国(17732)
- 业经(16868)
- 体(14237)
- 贸(13064)
- 贸易(13055)
- 银(12769)
- 银行(12756)
- 融(12664)
- 金融(12661)
- 易(12628)
- 农业(12200)
- 技术(12124)
- 行(11971)
- 体制(11912)
- 机构
- 大学(263351)
- 学院(261292)
- 济(114117)
- 经济(112120)
- 管理(109546)
- 理学(95787)
- 理学院(94973)
- 管理学(93621)
- 管理学院(93121)
- 研究(76289)
- 中国(61500)
- 财(57912)
- 京(51959)
- 财经(46247)
- 经(42254)
- 科学(41055)
- 江(37537)
- 中心(37460)
- 经济学(36531)
- 财经大学(34947)
- 所(34788)
- 业大(34633)
- 农(34220)
- 经济学院(33186)
- 北京(31599)
- 研究所(30839)
- 商学(30674)
- 商学院(30424)
- 州(29224)
- 范(29055)
- 基金
- 项目(179163)
- 科学(144893)
- 基金(135857)
- 研究(132528)
- 家(115628)
- 国家(114720)
- 科学基金(102329)
- 社会(88776)
- 社会科(84491)
- 社会科学(84472)
- 基金项目(71924)
- 省(68108)
- 自然(65606)
- 自然科(64147)
- 自然科学(64135)
- 自然科学基金(63060)
- 教育(62318)
- 划(57065)
- 资助(55720)
- 编号(51875)
- 部(42135)
- 成果(41568)
- 重点(39502)
- 制(39291)
- 创(38297)
- 教育部(37753)
- 国家社会(37698)
- 人文(36757)
- 发(36255)
- 创新(35884)
- 期刊
- 济(115316)
- 经济(115316)
- 研究(73558)
- 财(49674)
- 中国(46048)
- 管理(41573)
- 学报(33744)
- 科学(32839)
- 农(29880)
- 大学(28147)
- 融(27176)
- 金融(27176)
- 学学(26878)
- 财经(23911)
- 技术(22851)
- 教育(20643)
- 经(20244)
- 农业(19825)
- 经济研究(18402)
- 业经(17858)
- 问题(15509)
- 财会(14788)
- 理论(13043)
- 会计(12945)
- 统计(12617)
- 技术经济(12459)
- 贸(12456)
- 策(11840)
- 实践(11601)
- 践(11601)
共检索到373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王祥兵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现金持有价值也越低;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两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不利影响。拓展检验表明,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持有的现金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这种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王祥兵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现金持有价值也越低;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两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不利影响。拓展检验表明,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持有的现金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这种行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忠秦 黄登仕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8年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债务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终极控制股东(家族)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终极控制股东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公司具有显著低的长期债务水平;(2)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指派高管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家族控制 两权分离 债务期限 代理成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宗法 张英丽
利用2003—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计量分析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实证检验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法律制度环境对公司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越低,利益侵占水平就越低;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利益侵占水平就越低;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为控制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使得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法律制度的环境和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俭 石本仁
基于代理理论和法与金融理论,研究了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及现金流权分离对家族企业现金股利分红意愿及分红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上述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现金分红意愿越低,两权分离度与分红意愿及分红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两权分离度对企业股利政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这种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而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抑制实际控制人这种低分红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作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替代性机制。
关键词:
制度环境 两权分离 现金股利 代理理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曾春华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和掏空动机越强烈,他们会选择较低的资本结构,但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将抑制终极控制人对负债水平的过低选择,从而使负债的利益转移限制效应和破产威胁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两权分离 资产负债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小保
基于现实中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利用2007—2010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终极控制人价值侵占对外部市场投资者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则越强,表明终极控制人的侵占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与市场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提高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信息披露 利益侵占 境外上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媛媛 张淑慧
本文以2010年至2014年非金融行业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在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方面发挥的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对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方面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在低审计质量的样本中更加显著,同时内部控制质量越有助于发挥外部审计对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外部审计 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现金流权 控制权 投资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淑娥 苏坤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终极控制股东存在"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具有"堑壕效应",且当现金流权较高时,终极控制股东的"堑壕效应"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其有"能力"和"动机",还需要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机会",较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制股东的攫取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 自由现金流 公司绩效 PP冲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洁 孙明杨
选取2008—2019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关联资金往来的视角探讨了内部资本市场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以及金字塔层级对内部资本市场和现金持有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显著减少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而金字塔层级增加则显著弱化内部资本市场对现金的减持效应。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效应在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低、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探讨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和内部资本市场实施掏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精准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林辉 陈喜平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性质 两权分离度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春霞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现金收入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两权分离 终极控制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冬琴 陈文浩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 民营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