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2)
2023(5407)
2022(4584)
2021(4134)
2020(3568)
2019(7938)
2018(7907)
2017(15412)
2016(8447)
2015(9162)
2014(9232)
2013(9003)
2012(8317)
2011(7350)
2010(7593)
2009(7258)
2008(7358)
2007(6702)
2006(5970)
2005(5789)
作者
(23395)
(19686)
(19396)
(18831)
(12453)
(9278)
(8828)
(7433)
(7388)
(7073)
(6750)
(6550)
(6407)
(6390)
(6324)
(6026)
(5851)
(5777)
(5642)
(5546)
(5124)
(4734)
(4693)
(4468)
(4436)
(4351)
(4349)
(4284)
(3876)
(3791)
学科
(33212)
经济(33146)
管理(32263)
(27567)
(25015)
企业(25015)
(14186)
(13872)
方法(12283)
数学(10423)
数学方法(10335)
(10024)
(9039)
财务(9020)
财务管理(8999)
体制(8938)
中国(8846)
企业财务(8654)
业经(8515)
(8052)
(7363)
银行(7352)
(6976)
(6776)
金融(6774)
(6102)
结构(6049)
产业(5957)
(5790)
环境(5363)
机构
大学(120723)
学院(119445)
(52604)
经济(51552)
管理(45334)
研究(40275)
理学(38592)
理学院(38184)
管理学(37681)
管理学院(37442)
中国(32309)
(29191)
(25183)
财经(22069)
科学(21943)
(19902)
(19761)
(19055)
中心(18153)
研究所(17389)
经济学(17203)
(17006)
财经大学(16386)
北京(15699)
经济学院(15387)
业大(15365)
(14812)
(14457)
(13890)
师范(13710)
基金
项目(76719)
科学(61775)
基金(57542)
研究(57264)
(49361)
国家(48984)
科学基金(42807)
社会(38541)
社会科(36659)
社会科学(36652)
基金项目(30197)
(29469)
教育(26627)
自然(26527)
自然科(25905)
自然科学(25899)
自然科学基金(25485)
(24593)
资助(23207)
编号(22015)
(20943)
成果(18992)
(18230)
重点(17795)
国家社会(16430)
(16272)
教育部(16124)
(16026)
课题(15977)
(15472)
期刊
(61042)
经济(61042)
研究(38914)
中国(26860)
(25482)
管理(19217)
学报(17081)
科学(16277)
(15799)
大学(13884)
(13781)
金融(13781)
学学(13214)
财经(12152)
教育(11048)
(10416)
农业(9888)
技术(9771)
经济研究(9728)
业经(8932)
问题(8041)
财会(6433)
会计(6073)
(5972)
理论(5649)
现代(5611)
技术经济(5579)
(5535)
改革(5278)
(5278)
共检索到187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目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着重于控制目的和控制体系,研究控制体系必须弄清楚控制的本质与结构,控制的本质是由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决定的,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从纵向上表现为监督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制衡关系。控制的结构则由控制的本质决定,制衡关系决定了控制的结构为平等的双方的相互牵制和制约的结构;监督关系表现为高层对低层的单向控制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海霞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内部控制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对内部控制的本质进行研究。产权的属性通常不能完全界定,这些不能完全界定的产权属性就会置于公共领域,从而引致寻租行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重新安排这些产权,以避免公共领域的产权属性被不当攫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筠  王世玮  袁德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重在协调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三者关系,运用PDCA循环实施动态管理是有效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科学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古淑萍  
文章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关系 ,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乏力的现状 ,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文阁  荣华旭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个包含设计、执行和反馈修正的过程。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都没有能够做到从这一本质入手。文章基于内控的本质,构建了一个包括设计过程、执行过程和反馈修正过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并结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说明了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石恒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讲来源于企业所具备的能力,不同企业在经营绩效上存在的差异也是由企业能力的强弱所决定的。本文从企业能力视角对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与方式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樊行健  肖光红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内部控制演变过程的纵向分析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的共性,通过对美、加、英等国内部控制的横向比较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的个性,进而归纳演绎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和概念范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反思。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秀果  
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建立和实施的风险应对机制。内部控制的控制内容就是风险。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来源于组织内部。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和实施风险应对机制。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建立和实施的风险应对机制,能贯通到内部控制的所有基本问题。内部控制不一定是管理职能,各项管理职能中都有风险防范的要求,并不只是控制职能才防范风险。内部控制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定位于风险防范,内部控制要融于管理体系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在风险社会的称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除控股股东以外的人,即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各国公司法尽管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差异,但是基本上都反映了分权治理、权力制衡的原则。而实际控制人的过度控制,通常会导致控股股东被架空、董事会流于形式、高管被指控,其本质上即是对正常公司控制程式的侵害,是公司常态控制的异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萍  满海雁  
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各种理论元素进行对比分析,对两者的关系从环境论和嵌合论角度进行阐述,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华  
COSO内部控制结构研究的奥秘在于,遵循管理过程学派的学术传统,通过对管理职能体系的重新组合,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但是,管理过程学派机械地理解了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以为管理职能体系是一个按顺序开展的管理工作体系。这导致COSO将内部控制结构理解为可以按要素分别建设和评价的"集合体"。而实质上,管理职能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是共同作用于管理工作之上的,无法割裂。这样,内部控制结构就仅能理解为一套"方法论"。照此理解,内部控制结构本身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而它是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之间就此架起一座桥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连华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是将二者的关系概括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即所谓的“制度环境论”, 既不符合实际, 也降低了它们彼此之间的依赖性和对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从而导致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忽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或者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时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各种理论元素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将两者的关系描述为嵌合关系, 并按照这种思路提出了改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具体设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育军  杨梦银  贺琛  
不同的利润结构具有不同的质量。较低的利润结构质量往往是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发展较差的表现。高质量的利润结构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内部控制影响公司的实物资产投资效率、并购绩效、研发行为、融资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结构质量。本文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对利润结构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结构质量。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小青  
自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经验对公司治理结构作了大量的研究,对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公司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优化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健全、完善公司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