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9)
2023(3555)
2022(2675)
2021(2603)
2020(2164)
2019(4950)
2018(5122)
2017(9692)
2016(5549)
2015(6637)
2014(6769)
2013(6560)
2012(6449)
2011(5660)
2010(5602)
2009(5365)
2008(5607)
2007(5292)
2006(4866)
2005(4507)
作者
(15733)
(12809)
(12743)
(12187)
(8456)
(6244)
(6230)
(4978)
(4946)
(4902)
(4604)
(4320)
(4302)
(4022)
(4011)
(3874)
(3848)
(3816)
(3774)
(3670)
(3436)
(3298)
(3141)
(3030)
(2955)
(2868)
(2832)
(2813)
(2811)
(2591)
学科
管理(16832)
(16535)
经济(16511)
(13517)
企业(13517)
(13391)
图书(10235)
书馆(9730)
图书馆(9730)
方法(6963)
工作(6714)
(6489)
(6453)
中国(6383)
业经(5583)
(5049)
财务(5040)
财务管理(5029)
(4949)
理论(4941)
企业财务(4836)
数学(4417)
数学方法(4249)
(4192)
教育(4063)
产业(3980)
(3872)
读者(3854)
文化(3769)
地方(3723)
机构
大学(78996)
学院(73758)
管理(26253)
研究(23117)
(22072)
经济(21237)
理学(21133)
理学院(20804)
图书(20674)
管理学(20223)
书馆(20181)
图书馆(20178)
管理学院(20032)
中国(18836)
(17798)
科学(14965)
(13609)
师范(13507)
(13310)
(12346)
(11966)
(11812)
中心(11515)
北京(11171)
(10559)
师范大学(10475)
研究所(10379)
业大(9547)
财经(9320)
大学图书馆(8942)
基金
项目(43416)
研究(34096)
科学(32574)
基金(29388)
(24773)
国家(24494)
科学基金(20502)
社会(20373)
社会科(19126)
社会科学(19119)
成果(16994)
编号(16931)
(16638)
教育(15307)
基金项目(15188)
(13754)
项目编号(12036)
自然(11893)
资助(11747)
自然科(11631)
自然科学(11629)
自然科学基金(11406)
(10422)
课题(9853)
研究成果(9831)
重点(9300)
(9150)
(8863)
(8651)
(8409)
期刊
(28612)
经济(28612)
图书(28323)
书馆(23166)
图书馆(23166)
研究(20900)
中国(18911)
学报(15740)
(11697)
大学(11609)
教育(11561)
科学(9920)
管理(9553)
(9534)
学学(8521)
(7484)
论坛(7484)
情报(7236)
农业(6274)
(6153)
金融(6153)
技术(5500)
财经(4938)
图书馆学(4698)
建设(4557)
(4508)
(4381)
业经(4234)
经济研究(4117)
会计(3995)
共检索到13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荣红涛  
源自内部自发批判的文化转型能使文化充满活力,并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古代有两次文化转型的重大事件,分别是夏启"家天下"代"禅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文化转型成功的因素包括注重传承创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在文化转型成功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也获得长足发展,一度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17世纪后,缺乏内部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僵化落伍,图书馆学发展也与世界图书馆学逐步拉开距离,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迷失于西方图书馆学话语权,所以文末还提出了外部批判语境中图书馆文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儒珍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作为图书馆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举措的缺陷 ,认为对于图书馆来说 ,数字图书馆模式是退化的表现 ,图书馆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不应局限于数字图书馆 ,并指出缺乏技术标准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文澜  
图书馆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是天堂般令人向往的神圣殿堂。所有的图书馆管理员都肩负着两种管理责任:管理资源,管理读者;也同时肩负着两种文化责任: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因此,如何管理?如何形成图书馆特有的文化?笔者总结了自己的管理经验,从最初对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认识———管事、管物、管人;逐步发展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育人意识———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再发展到对图书馆文化管理理念的探索———修己安人、文化自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瑞娟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猫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社会和猫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胥可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批判性。目前,图书馆学还处于“潜科学”阶段,批判意识亟待加强。本文从论述图书馆学批判在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入手,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不良倾向进行了批判,进而探讨了图书馆学批判的功能及开展图书馆学批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昊青  
在分析图书馆哲学的文化指向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图式是指图书馆人及使用者普遍认同的,由图书馆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方式,或是说一种由人类图书馆思想和文化进程的历史凝结而成的基本文化存在方式/生存样法,并指出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源于对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性认知,以期为图书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基础与实践指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田秋颐  
图书馆文化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图书馆文化的基因中充满神圣的文化色彩,图书馆文化的孕育与社会进步、社会教育历时共存,图书馆文化的成长与知识平等、人权自由、社会包容息息相关。图书馆物质形态及其功能折射出图书馆文化的特质。目前,我国图书馆文化受到严重挑战,为此应强调以自信、自强、自觉的态度,秉承图书馆文化自觉要旨,弘扬图书馆传统文化,坚守图书馆特质文化,创新图书馆时代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玲  
本文首先对组织文化的主要理论进行分类的定性分析与批判,并进一步探讨组织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指明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上的贡献与不足,从而为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万进  
主体性的教育已陷入了困境,与彰显人的本真的存在背道而驰。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建构性的图书馆文化意识、人文性的图书馆文化关怀以及走向生活世界图书馆文化生命,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主体间性诉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泽文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活态文化进行分析,阐述了图书馆与活态文化的关联性,指出图书馆的文化自觉内容首先在于促进人们了解认知,其次是提升活态文化"当局者"文化自觉意识,并着力促进活态文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最终实现活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超   陈定权   董昊南  
元宇宙作为技术组合创新的新成果,引发了各个行业探索元宇宙的研究热潮。文章由元宇宙研发现状出发,从技术哲学视角反思图书馆技术应用历史。文章最后基于想象媒介理论,阐述元宇宙想象的价值,并从场景理论视角探索元宇宙图书馆对图书馆事业可能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永福  
文章对当前的三种图书馆学话语特征进行了批判。这三种话语特征分别是:自由理念缺失、制度研究落后、"抽象图书馆学"受到非理性指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儒珍  
国内高职图书馆普遍面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困境,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是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走出此类困境的有效途径。国内图书馆理论界存在两种反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观点,一是认为高校扩招导致图书馆服务压力增大,开展社会服务会加剧校内读者与文献利用之间的矛盾;二是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社会化服务是不可行的。这两种反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观念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国内高职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比率仅达到6%。文章从逻辑及事实两个层面对这两种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批驳,并提出了拒绝社会服务是因高职管理层职业精神的缺失所引发的非职业化的选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九常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重新进行审视,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研究对象的变换何时了?问题之争有多大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研究对象与图书馆学成熟的关系如何?是多研究些“问题”还是多谈些“主义”?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莹  
图书馆消亡论的前提是将技术作为图书馆的本质,并将图书馆的全部意义仅归于纸质图书、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建筑,信息网络技术是取代它们的核心力量。然而,从图书馆在人类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来看,它的本质是人文而非技术。作为人文部门,图书馆有其自身的不同于技术的特性和发展模式,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工具而非统治力量。图书馆需要经常进行实体检查和审慎反思,以确保自身的人文本质得到发挥,避免沦为技术的附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