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0)
2023(13635)
2022(11629)
2021(10553)
2020(9175)
2019(21119)
2018(21011)
2017(40158)
2016(22180)
2015(25494)
2014(25983)
2013(25660)
2012(24125)
2011(21855)
2010(22566)
2009(21554)
2008(21322)
2007(19523)
2006(16962)
2005(15668)
作者
(67889)
(56631)
(56524)
(54038)
(36305)
(27210)
(25886)
(22076)
(21512)
(20390)
(19323)
(19201)
(18169)
(18143)
(18117)
(17669)
(17247)
(16855)
(16571)
(16366)
(14236)
(14218)
(14087)
(12994)
(12821)
(12797)
(12789)
(12636)
(11653)
(11371)
学科
(92699)
经济(92550)
管理(69850)
(64056)
(54794)
企业(54794)
方法(45146)
数学(38155)
数学方法(37813)
(28637)
(24067)
中国(24051)
(22850)
(21870)
业经(20154)
(17754)
财务(17710)
财务管理(17630)
企业财务(16804)
理论(16746)
(16491)
(16248)
贸易(16235)
(16035)
银行(15980)
(15950)
金融(15942)
地方(15927)
(15709)
农业(15434)
机构
大学(334260)
学院(329798)
(133517)
经济(130522)
管理(123941)
研究(111289)
理学(106202)
理学院(105033)
管理学(103293)
管理学院(102688)
中国(86027)
(71504)
科学(68181)
(67836)
(59617)
(58007)
财经(53047)
(52155)
研究所(51950)
中心(51669)
业大(50175)
(48013)
农业(47251)
北京(44574)
经济学(41834)
(41685)
师范(41127)
(40527)
(39848)
财经大学(39326)
基金
项目(214501)
科学(167792)
基金(155725)
研究(154309)
(136675)
国家(135547)
科学基金(114922)
社会(97501)
社会科(92304)
社会科学(92276)
(83810)
基金项目(81619)
自然(74779)
教育(73075)
自然科(73012)
自然科学(72985)
自然科学基金(71721)
(71127)
资助(65030)
编号(62417)
成果(53129)
重点(49000)
(48916)
(44659)
课题(44338)
(44156)
教育部(41897)
(41728)
科研(41650)
创新(41391)
期刊
(148419)
经济(148419)
研究(98397)
中国(72380)
(56782)
学报(56756)
(53372)
科学(49283)
管理(45642)
大学(42683)
学学(40258)
教育(36395)
农业(35129)
(31308)
金融(31308)
财经(27646)
技术(27620)
经济研究(23940)
(23655)
业经(22855)
问题(19752)
(18709)
(17186)
(16181)
技术经济(15759)
理论(15621)
财会(15297)
统计(15088)
会计(14875)
图书(14588)
共检索到501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竹林  郑石桥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层级设置,上述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四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体制、垂直管理/集中办公体制。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有理性思考和锚定两种路径,形成路径不同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垂直管理是效果最好的体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竹林  郑石桥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层级设置,上述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四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体制、垂直管理/集中办公体制。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有理性思考和锚定两种路径,形成路径不同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垂直管理是效果最好的体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是内部审计领导关系或隶属关系,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关系,主要有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经理层领导的内部审计、董事会及CEO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合署办公五种类型。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审计理念路径、外部强制路径、锚定路径,多种类型的形成路径是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领导者的组织地位,这种组织地位与审计客体的组织地位的对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是内部审计领导关系或隶属关系,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关系,主要有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经理层领导的内部审计、董事会及CEO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合署办公五种类型。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审计理念路径、外部强制路径、锚定路径,多种类型的形成路径是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领导者的组织地位,这种组织地位与审计客体的组织地位的对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履行中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及相关治理机制并将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审核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纠错;作为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也可能包括处理处罚和评价;作为监视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咨询。文章基于审计一般本质和组织目标,提出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IIA的内部审计概念来验证此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权威性就是人们对内部审计结论或建议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处于权威的性状,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接受或采纳审计结论或建议,二是基于审计结论或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内部审计权威性与独立性、客观性具有差异,在有些情形上,可能存在独立性、客观性,但是不存在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来说,权威性比独立性、客观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合署体制的形成路径包括理性思考路径、理念路径和锚定路径。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表现为内部审计效果和监察效果,这些效果的产生路径包括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如果这些路径存在,则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会有积极效应,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效应。当内部审计以经济行为作为审计主题时,内部审计才与监察存在交叉关系,合署体制对于双方的效果都有提升作用;当内部审计以经济信息和制度作为审计主题时,合署体制并不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但能提升监察的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履行中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及相关治理机制并将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审核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纠错;作为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也可能包括处理处罚和评价;作为监视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咨询。文章基于审计一般本质和组织目标,提出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IIA的内部审计概念来验证此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素梅  郑石桥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内部审计权威性就是人们对内部审计结论或建议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处于权威的性状,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接受或采纳审计结论或建议,二是基于审计结论或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内部审计权威性与独立性、客观性具有差异,在有些情形上,可能存在独立性、客观性,但是不存在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来说,权威性比独立性、客观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李娴娴  
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分为审核型内部审计、监督型内部审计和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依赖鉴证和咨询功能,以组织价值链为审计主题,以发现并推动整改价值链缺陷为直接目标,以管理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业务,服务于组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通过优化组织价值链,促进组织价值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