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2)
2023(11050)
2022(9564)
2021(8681)
2020(7417)
2019(17354)
2018(17055)
2017(33120)
2016(18402)
2015(20977)
2014(21310)
2013(21185)
2012(20200)
2011(18287)
2010(19269)
2009(18130)
2008(17871)
2007(16462)
2006(14634)
2005(13506)
作者
(53766)
(44838)
(44656)
(42941)
(29068)
(21302)
(20627)
(17319)
(16737)
(16433)
(15354)
(14799)
(14377)
(14358)
(14277)
(13903)
(13565)
(13372)
(13081)
(12881)
(11436)
(11208)
(11033)
(10295)
(10256)
(10178)
(9959)
(9809)
(9086)
(8955)
学科
(95678)
经济(95607)
管理(53438)
(51332)
(42187)
企业(42187)
方法(36014)
数学(31161)
数学方法(30859)
(22757)
地方(22750)
中国(22486)
(22137)
业经(18231)
(17459)
(16114)
(15306)
贸易(15292)
(14765)
农业(14688)
地方经济(14483)
(14200)
(13963)
财务(13930)
财务管理(13850)
企业财务(13183)
(12756)
银行(12736)
理论(12649)
(12461)
机构
学院(273205)
大学(269722)
(124198)
经济(121608)
管理(102124)
研究(95044)
理学(86608)
理学院(85657)
管理学(84368)
管理学院(83816)
中国(72949)
(58077)
(57084)
科学(54316)
(48891)
财经(45333)
(43823)
研究所(43394)
中心(43191)
(42785)
(40777)
经济学(38634)
北京(35865)
业大(35803)
(35170)
师范(34907)
经济学院(34533)
(34133)
农业(33341)
(33298)
基金
项目(166432)
科学(130241)
研究(125582)
基金(118759)
(101614)
国家(100724)
科学基金(85895)
社会(79190)
社会科(75107)
社会科学(75082)
(65870)
基金项目(61776)
教育(58810)
(54309)
自然(53411)
编号(52420)
自然科(52058)
自然科学(52041)
自然科学基金(51127)
资助(50146)
成果(44161)
重点(37929)
(37736)
(37447)
课题(37186)
(33921)
(33125)
教育部(32697)
国家社会(32092)
人文(31874)
期刊
(146769)
经济(146769)
研究(88018)
中国(57371)
(47411)
(38781)
管理(37899)
学报(36075)
科学(34499)
教育(28843)
大学(27649)
(27540)
金融(27540)
学学(26051)
农业(25580)
技术(25468)
经济研究(24833)
财经(23313)
业经(21827)
(20177)
问题(19006)
(16029)
技术经济(15614)
统计(14228)
国际(13934)
(13512)
世界(13371)
商业(12760)
理论(12701)
(12557)
共检索到428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罗婷  何云  
受环境不确定性、自身认知能力、行为惯性和成本约束等因素影响,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只能做到有限理性,延伸至内部审计领域,有限理性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偏差。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三大行为假定中的有限理性为理论基础,针对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的有限理性,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加强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师胜任能力等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偏差,提高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雨明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所产生的某种差别或偏离,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决策时情境的依赖性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影响产生的。认知偏差的产生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干预和纠正,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实现决策和判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盛纹  
认知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现象存在,任何人都存在认知偏差和认知错觉。承认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认知偏差,并不表明他们的工作总是存在审计错误。了解这种自我局限及人类大脑中普遍存在的偏差,却能使他们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作好决策。另一方面,也可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审计学科的特点与本质。因此,研究审计认知偏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培功  
与社会对媒体客观、中立报道的预期不同,在现实世界中,媒体报道往往是有偏的。通过影响受众的信息结构和信念分布,媒体报道偏差能够影响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与行为,进而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本文从媒体报道偏差的动因、媒体报道偏差程度的计量、媒体报道偏差的经济后果以及如何缓解媒体报道偏差四个纬度,系统归纳、梳理和评价了有关媒体报道偏差领域的最新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内关于媒体报道偏差领域未来需要研究及可能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蔡琛  张铁玲  孙利媛  
本文以预算资金使用部门为考察对象,构建了预算执行偏差的前景理论模型,试图解构不同行为模式下的决策者偏好选择。根据参照依赖、损失厌恶、敏感度递减等特性,刻画了预算执行偏差的行为响应机制。进而提出利用"可得性偏差",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取消法定支出挂钩的做法,突破"沉锚效应"的路径依赖,突出"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福萍  
针对决策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时近效应的问题,本文在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时近效应的因素。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分别选取两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进行实验,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协方差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就简单任务而言,时近效应不受经验高低以及决策策略的影响;其二,就复杂任务而言,审计判断偏误的时近效应不仅受决策策略的影响,同时也受经验以及决策策略的相互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元豪  李先国  黎静仪  刘玥彤  
全球因食物外形缺陷而产生的浪费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外观有缺陷但仍可食用的食物被称为次优食物,但以往研究较少探讨消费者回避次优食物的心理机制,限制了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常人信念理论,研究消费者在次优食物购买中处在的常人信念,并提出“酷化拟人形象”的干预措施。通过4个实验发现,消费者存在“物美质优”信念,即次优食物的低外观水平会降低消费者对次优食物的口味与健康评价,而“酷化拟人形象”可以强化消费者对次优食物的自然性感知,进一步地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自主性水平对此效应产生了调节作用。文章创新性地提出新型视觉线索,促进消费者形成可持续性食物选择行为,系统地揭示了从食物浪费的认知偏差到视觉助推效应,再到助推机制与效应边界的研究逻辑,为政府在推动社会的食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且低成的政策方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本仁  王宗会  
现行租赁准则中“独立第三方担保余值”影响着租赁类型的判断,不同的租赁类型对租赁双方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会计利润。文章通过实际例证,与其他会计准则比较,并结合制度分析进而主张判断租赁类型应从承租方一个角度,这样可以避免规则的低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晓玲  
员工招聘是企业将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应聘者吸引并选拔到企业空缺职位上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员工招聘对企业和求职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企业招到所需要的人才,使求职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员工招聘是招聘人员与应聘者之间知觉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招聘方和应聘者常常会产生知觉归因上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存在会使招聘效果降低,有可能导致企业选择到不合适的人员,求职者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岗位。为有效规避员工招聘中存在的知觉归因偏差,对招聘方而言,应通过多种方法对应聘者进行认知和判断,制定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信息源获得信息,了解知觉对象不同时期的信息,并采用理性和系统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分析判断;而对于求职者...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敏康  冉明东  
基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和审计学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的具体路径,即媒体通过"认知模式"和"显著性模式"等议程设置功能影响审计师的信息占有和风险因素权重判断,这些影响在"策略假说"和"认知假说"机制作用下对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和行为调整发挥作用。文中运用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媒体关注会显著加强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风险的正向敏感度。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影响了审计师在定价契约谈判过程中的信息占有和盈余管理风险权重的判断,在"策略假说"和"认知假说"机制影响下,审计师更加关注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并最终将其反映在审计定价上。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审计定价和媒体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耿军华  
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资产组减值审计专业判断的相关理论,分析资产组减值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具体应用情况,发现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从审计信息获取、建立审计专业标准和审计专业判断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从事和研究审计专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参考,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改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莉   李子桂   李思佳  
康美药业一审判决中独立董事承担巨额连带赔偿责任,引发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潮。那么对于承接存在独董辞职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审计师来讲,是否会关注这一信号,这一信号又是否会影响审计师的专业判断?本文以存在上述辞职情形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和审计意见三个维度检验独立董事辞职与审计师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异常辞职促使审计师更为关注客户重大错报风险,并将其反映在审计定价及审计意见判断上,辞职行为并未显著影响审计延迟。本文丰富了审计定价与独立董事的相关文献,揭示了独立董事辞职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的具体路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振华  李亚宁  
传统投保决策理论建立在消费者能够准确评估风险的假设之上,但是大量相关研究表明,人们通常无法准确评估风险。本文在郭振华(2020)提出的风险判断偏差规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放松风险记忆存量均为过去6年的假设,研究具有不同风险记忆存量的不同年龄人群的风险判断偏差规律,进而研究年龄如何通过风险判断偏差影响投保决策,揭示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投保规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对年轻群体而言,由于低估风险者占比大,高估风险者占比小,低估风险人群的低估倍数很大,高估风险人群的高估程度较大,导致大部分年轻人会因严重低估风险而放弃购买保险。第二,随着年龄增加,人们的风险阅历不断增加,低估风险者占比会逐渐减少,高估风险者占比会逐渐增加,低估人群的低估倍数和高估人群的高估倍数都呈下降趋势,人们的风险判断偏差逐渐减弱,由此导致,随着年龄增加,在高估风险者占比增加的驱动下,愿意购买保险和选择足额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投保决策越来越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