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0)
2023(7207)
2022(6107)
2021(5530)
2020(4713)
2019(10471)
2018(10285)
2017(20359)
2016(10482)
2015(11755)
2014(10925)
2013(11050)
2012(10327)
2011(9107)
2010(9157)
2009(8506)
2008(8399)
2007(7607)
2006(6422)
2005(5308)
作者
(27316)
(22917)
(22706)
(21410)
(14860)
(10862)
(10145)
(8659)
(8614)
(8257)
(7748)
(7660)
(7164)
(7161)
(7079)
(6937)
(6732)
(6612)
(6581)
(6531)
(5610)
(5506)
(5465)
(5171)
(5128)
(5029)
(4981)
(4971)
(4499)
(4477)
学科
(52224)
经济(52189)
(41728)
管理(38545)
(36726)
企业(36726)
方法(26071)
数学(23187)
数学方法(23101)
技术(16797)
(14048)
业经(12600)
技术管理(12162)
中国(11979)
(11702)
产业(11006)
地方(10940)
(9774)
财务(9769)
财务管理(9753)
企业财务(9481)
(8852)
农业(8146)
(7902)
贸易(7893)
(7667)
银行(7658)
(7602)
(7567)
金融(7567)
机构
学院(147827)
大学(146690)
(69842)
经济(68863)
管理(64401)
理学(56695)
理学院(56258)
管理学(55746)
管理学院(55463)
研究(43116)
中国(33570)
(31996)
(28564)
财经(25961)
(23652)
经济学(22602)
科学(22077)
(22021)
中心(20716)
经济学院(20630)
财经大学(19519)
商学(19303)
商学院(19130)
(19008)
业大(18256)
经济管理(17505)
(17479)
北京(17364)
(17334)
研究所(16901)
基金
项目(101057)
科学(83252)
研究(77193)
基金(75706)
(63586)
国家(63089)
科学基金(57170)
社会(53298)
社会科(51051)
社会科学(51040)
(40994)
基金项目(40510)
教育(35526)
自然(34692)
自然科(33986)
自然科学(33982)
自然科学基金(33489)
(32566)
资助(29817)
编号(29141)
(28065)
创新(25142)
(23100)
国家社会(22699)
(22673)
成果(22647)
重点(22399)
人文(21136)
教育部(21055)
(20974)
期刊
(71793)
经济(71793)
研究(43818)
中国(28964)
管理(26448)
(25492)
科学(17602)
学报(16290)
(14935)
(14886)
金融(14886)
教育(14090)
大学(13844)
技术(13835)
财经(13620)
学学(13122)
经济研究(12534)
业经(12452)
(11817)
农业(9999)
技术经济(9768)
问题(9467)
科技(9343)
商业(8323)
(8311)
(7505)
统计(7303)
现代(6650)
经济管理(6448)
会计(6337)
共检索到213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兰剑  李瑞婷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依据2006-2015年中国ICT产业数据,分析了内部创新和外源创新两类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差异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是ICT产业最重要的创新动力,内部R&D经费支出显著性水平高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但前者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小于后者;外源创新总体绩效不佳,多种创新模式正向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马婉莹  
激发数字产业创新活力是提升我国数字竞争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环。本文将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高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效果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主要通过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和强化政府数字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第三,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发展水平较低和创新环境较差的省份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强于数字发展水平较高和创新环境较好的省份。因此,未来应加快培育统一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持续赋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创新,已经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命题。在选用研发投入和专利存量这两种普遍采用的创新代理指标基础上,全景式地检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化这三者对创新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金融发展的效率提升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并未产生显著作用,只对外观设计专利存量造成促进效应;金融市场化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新生  王向前  
获取外部技术已成为企业当前愈发重要的并购动机,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是只获取了短期技术,还是能够据此促使其未来的再创新呢?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并购带来的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再创新,但技术并购占用的企业资源以及带来的整合动荡都会影响企业原有技术进程,并由此减少企业未来再创新的可能。控制内部研发的替代作用后发现,技术并购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而非提高创新效率。此外,使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表明,当新知识带来的收益大于随着知识距离增加而提高的知识整合成本时,技术并购仍然是经济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展开分析技术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技术并购的创新动机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在技术并购中的应用边界,而且为创新引领下中国企业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熹微  邹克  郑云丹  
基于2003-2016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分布滞后、交互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投资、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不同,投资驱动效果是短期的,长期呈现明显负效应;创新驱动长期效应表现为正负交替特征;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依赖投资结构与技术积累的路径;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存在差异化的门槛效应,当创新水平超过阈值时才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过度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鉴于此,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创新,已经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命题。在选用研发投入和专利存量这两种普遍采用的创新代理指标基础上,全景式地检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化这三者对创新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金融发展的效率提升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并未产生显著作用,只对外观设计专利存量造成促进效应;金融市场化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抑制效应,特别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对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这些经验事实说明,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并未对创新形成有效的支撑和激励作用,相反,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创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由此为中国金融体系实施全面改革的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引导创新方向聚焦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这对中国经济启动新一轮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在竞争均衡下创新方向扭曲的潜在机制,并探究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在纠正创新无效率、引导创新方向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研发时间以及专利竞争方面的外部性会使竞争均衡的创新方向偏离社会最优,而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通过促进研发合作和提升创新预期收益,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方向转向社会最优,但政策效果受限于知识和技术的可用性。本文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出台的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为自然实验,使用细分技术类别层面的专利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拓展分析表明该政策对科研机构影响最大,企业次之,且政策改变了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本研究为中国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发展与突破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怡安  许家云  
人才配置影响创新效率是一个基本共识,但该命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的支撑却非常有限。本文检验了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对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与创新效率负相关,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比率越高,创新效率越低,平均而言,人才配置比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导致区域创新效率下降约10个百分点。其次,机制检验表明,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通过劳动生产率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创新。最后,利用2013年的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对人才误置是否导致创新效应下降进行因果推断,发现人才误置导致创新骤降的因果关系存在。本文政策含义明确,中国目前要警惕"人才误配置陷阱",应降低政府职位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流向创新性的生产性活动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本文利用1989—2015年OECD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对该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型融资(例如,股票市场)越发达,越能显著地增加行业研发支出,这种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尤为强烈。然而,关系型融资(例如,信贷市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当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市场相关变量时,关系型融资不再显著影响行业研发支出。以上结论对衡量行业创新活动的不同指标均稳健。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国家层面的面板VAR模型,发现一单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冲击,对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长有较强的影响。本文结论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宏元  李晓晨  
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20余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FDI是否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FDI是否会造成东道国的技术依赖,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等,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但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以世界上经济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为研究对象,选择有关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对FDI作用自主创新的效应及机制进行量化分析,希冀为中国FDI及自主创新政策的设计与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松林  刘修岩  王峤  
本文评估了中国摩天大楼的建造对周围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摩天大楼的建设显著地增加了其周围1千米范围内企业的创新,但是这一效应只在大城市以及比较高的摩天大楼周围存在。这意味着小城市中摩天大楼的建设往往与城市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匹配,从而可能会削弱摩天大楼所产生的正外部性。本文的机制分析则表明,摩天大楼建造所造成的周围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周围企业与所在城市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是摩天大楼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引导创新方向聚焦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这对中国经济启动新一轮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在竞争均衡下创新方向扭曲的潜在机制,并探究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在纠正创新无效率、引导创新方向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研发时间以及专利竞争方面的外部性会使竞争均衡的创新方向偏离社会最优,而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通过促进研发合作和提升创新预期收益,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方向转向社会最优,但政策效果受限于知识和技术的可用性。本文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出台的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为自然实验,使用细分技术类别层面的专利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拓展分析表明该政策对科研机构影响最大,企业次之,且政策改变了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本研究为中国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发展与突破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伽伦  朱玉杰  盛大林  
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本是创新增长的来源。本文从地理空间距离的角度出发,研究精英大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与大学的地理距离越远,创新能力越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学主要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精英人才溢出效应,来影响公司创新。高铁开通提升了交通便捷性,降低沟通成本,方便了人才就业流动,促进了校企人员信息流通,弥补了地理距离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安慰剂检验支持了高铁开通促进公司创新的结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泽霞  谢冰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对象在会计制度上违规并公开揭露这种违规行为的联合概率。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直接观测和计量,需用替代指标来衡量。我们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发现现行的替代指标有8个,但哪个能更好地衡量审计质量尚无定论。本文以1998年至2008年期间被证监会查处的管理舞弊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选取审计意见类型、事务所规模这两个指标来验证各自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非标意见与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行为显著正相关,表明审计意见类型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指标;大规模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与管理舞弊不相关,表明用事务所规模来衡量审计质量是无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