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8)
- 2023(5165)
- 2022(4424)
- 2021(4034)
- 2020(3463)
- 2019(7542)
- 2018(7467)
- 2017(14310)
- 2016(7838)
- 2015(8700)
- 2014(8701)
- 2013(8516)
- 2012(7759)
- 2011(6812)
- 2010(6977)
- 2009(6808)
- 2008(7096)
- 2007(6363)
- 2006(5749)
- 2005(5549)
- 学科
- 管理(33009)
- 济(29329)
- 经济(29251)
- 业(28657)
- 企(26769)
- 企业(26769)
- 财(15005)
- 制(13031)
- 方法(12304)
- 数学(10643)
- 务(10612)
- 财务(10593)
- 财务管理(10575)
- 数学方法(10570)
- 企业财务(10227)
- 体(9153)
- 体制(8112)
- 业经(7463)
- 中国(6956)
- 银(6490)
- 银行(6485)
- 农(6428)
- 行(6119)
- 融(6112)
- 金融(6110)
- 划(5640)
- 税(5350)
- 度(5143)
- 制度(5140)
- 税收(5003)
- 机构
- 大学(113093)
- 学院(111646)
- 济(48042)
- 经济(47066)
- 管理(43714)
- 理学(37177)
- 理学院(36825)
- 管理学(36409)
- 管理学院(36179)
- 研究(34995)
- 中国(29232)
- 财(29059)
- 京(23238)
- 财经(21904)
- 经(19799)
- 科学(17828)
- 江(17388)
- 所(16898)
- 财经大学(16363)
- 中心(16233)
- 经济学(15455)
- 北京(14657)
- 研究所(14471)
- 农(13802)
- 经济学院(13800)
- 州(13526)
- 业大(13041)
- 商学(12973)
- 商学院(12858)
- 院(12621)
- 基金
- 项目(69327)
- 科学(56059)
- 基金(52649)
- 研究(52256)
- 家(44574)
- 国家(44220)
- 科学基金(39232)
- 社会(35265)
- 社会科(33506)
- 社会科学(33499)
- 基金项目(27516)
- 省(25857)
- 自然(24549)
- 教育(24514)
- 自然科(24019)
- 自然科学(24012)
- 自然科学基金(23637)
- 划(21772)
- 资助(21343)
- 编号(20366)
- 制(20090)
- 成果(17801)
- 部(16648)
- 重点(15547)
- 教育部(15022)
- 国家社会(14920)
- 创(14828)
- 性(14648)
- 人文(14432)
- 课题(14193)
共检索到176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一个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现象。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当所有者缺位或其目标非理性时;来自公司外部的和内部的对经营者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章琳一 张洪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控股股东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利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人控制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当公司股权制衡度高时,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负相关关系,在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阶段和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板块中更为显著。将是否属于高新科技公司,作反面事实推断,验证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内部人控制会加剧管理层"盘踞效应",损害内部控制质量;高新科技公司内部人控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内部人控制不是高新科技行业有效的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国春 李军林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内部人控制”日趋明显。“内部人控制”给内部人以寻租和侵占国有资产的机会,从而会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率下降,损害经济效益。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一些“内部人控制”较明显的企业其效率并不低,“内部人控制”的结果是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对此,国内理论界提出了3种假说。本文作者运用博弈论,揭示了“内部人控制”导致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并非悖论,而是内部人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丽娜 李凯
“内部人控制”并非“内部人控制问题”,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内部人控制”在美日的产业发展史、公司治理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内部人控制下的组织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外部人控制最终要通过“内部人”而起作用,依靠合理、有能力的内部人予以有效地控制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虽然该观点与主流观点相左,但它将使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理解公司治理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组织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国峰
关于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研究余国峰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与之伴随的技术与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促使以“所有与控制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这些支薪经理人员逐渐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形成事实上的所谓“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晓燕
论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唐晓燕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涉及企业深层次改革的一场制度创新。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的格局已经打破。但是,由于产权关系还未理顺.新的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健全,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而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功翔
"内部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内部人控制"是与两权分离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与提高企业效率的需要。在现阶段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既需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更需要建立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加根 唐晓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在从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两个方面度量政府干预和内部人代理冲突相对大小的基础上,以2005~2008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全面考察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权安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控股股东是政府机构还是国有企业角度考察政府干预国有公司的强弱,还是从金字塔层级角度考察政府行政干预的强弱,受政府行政干预强的国有公司投资行为反而优于受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行政干预虽然有追求非经济效率的弊端,但是它也有控制内部人机会主义的作用。本文的启示为:在市场机制尚未有效约束代理行为之前,行政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继明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超产权论模型出发, 强调了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共同作用于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试图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描述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经济绩效 超产权论 竞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义怀 刘传葵
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sControl)是指这样一种现象:独立于股东(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和职工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内部人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杰 徐有轲
论产权关系与内部人控制魏杰徐有轲企业财产关系中的所有者身份及其代理主体缺位,以及缺乏通过市场机制和良好环境产生的企业家阶层,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即经营者对出资者利益的侵害。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即推行“抓大放小”战略。同时通过完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