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6)
- 2023(6133)
- 2022(5174)
- 2021(4867)
- 2020(4214)
- 2019(9309)
- 2018(9072)
- 2017(17463)
- 2016(9675)
- 2015(11047)
- 2014(11065)
- 2013(11086)
- 2012(9998)
- 2011(8466)
- 2010(8756)
- 2009(8571)
- 2008(9047)
- 2007(8084)
- 2006(7201)
- 2005(6767)
- 学科
- 管理(45719)
- 业(40533)
- 企(38386)
- 企业(38386)
- 济(34281)
- 经济(34190)
- 财(32565)
- 务(18762)
- 财务(18743)
- 财务管理(18695)
- 企业财务(18005)
- 制(16502)
- 方法(14567)
- 财政(13161)
- 数学(12346)
- 数学方法(12271)
- 体(11750)
- 体制(10640)
- 政(10433)
- 中国(9937)
- 业经(8959)
- 农(8242)
- 银(7893)
- 银行(7888)
- 度(7470)
- 制度(7467)
- 策(7458)
- 行(7281)
- 划(6658)
- 融(6601)
- 机构
- 大学(134690)
- 学院(133623)
- 济(56988)
- 经济(55827)
- 管理(52870)
- 理学(44945)
- 理学院(44556)
- 管理学(44145)
- 管理学院(43879)
- 财(42328)
- 研究(40601)
- 中国(35214)
- 财经(28598)
- 京(27421)
- 经(25744)
- 江(21244)
- 财经大学(21019)
- 科学(20678)
- 所(19890)
- 中心(18773)
- 经济学(18078)
- 北京(17290)
- 研究所(16643)
- 经济学院(16208)
- 州(16006)
- 商学(15940)
- 商学院(15822)
- 农(15469)
- 业大(14901)
- 院(14602)
- 基金
- 项目(80657)
- 科学(64642)
- 研究(61440)
- 基金(60709)
- 家(50826)
- 国家(50409)
- 科学基金(44888)
- 社会(41113)
- 社会科(39059)
- 社会科学(39052)
- 基金项目(31894)
- 省(30357)
- 教育(28669)
- 自然(27872)
- 自然科(27221)
- 自然科学(27214)
- 自然科学基金(26769)
- 划(25028)
- 资助(24801)
- 编号(24064)
- 制(22465)
- 成果(21476)
- 部(19415)
- 重点(18072)
- 性(17961)
- 教育部(17580)
- 国家社会(17216)
- 创(17099)
- 人文(16979)
- 课题(16719)
共检索到21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在从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两个方面度量政府干预和内部人代理冲突相对大小的基础上,以2005~2008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全面考察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权安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控股股东是政府机构还是国有企业角度考察政府干预国有公司的强弱,还是从金字塔层级角度考察政府行政干预的强弱,受政府行政干预强的国有公司投资行为反而优于受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行政干预虽然有追求非经济效率的弊端,但是它也有控制内部人机会主义的作用。本文的启示为:在市场机制尚未有效约束代理行为之前,行政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湘永 张剑文 张伟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一个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现象。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当所有者缺位或其目标非理性时;来自公司外部的和内部的对经营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国春 李军林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内部人控制”日趋明显。“内部人控制”给内部人以寻租和侵占国有资产的机会,从而会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率下降,损害经济效益。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一些“内部人控制”较明显的企业其效率并不低,“内部人控制”的结果是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对此,国内理论界提出了3种假说。本文作者运用博弈论,揭示了“内部人控制”导致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并非悖论,而是内部人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丽娜 李凯
“内部人控制”并非“内部人控制问题”,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内部人控制”在美日的产业发展史、公司治理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内部人控制下的组织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外部人控制最终要通过“内部人”而起作用,依靠合理、有能力的内部人予以有效地控制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虽然该观点与主流观点相左,但它将使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理解公司治理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组织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国峰
关于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研究余国峰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与之伴随的技术与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促使以“所有与控制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这些支薪经理人员逐渐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形成事实上的所谓“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晓燕
论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唐晓燕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涉及企业深层次改革的一场制度创新。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的格局已经打破。但是,由于产权关系还未理顺.新的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健全,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而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青木昌彦 张春霖
本文将介绍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在第一部分(第1~3节)中,我们概览一下转轨经济中内部人(Insiders control)控制这样一种内生的趋势。我们所说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SOE)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依各国的不同条件,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和规模在各转轨经济中有所不同。不过,这是由公有制经济的遗产而演化出来的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功翔
"内部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内部人控制"是与两权分离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与提高企业效率的需要。在现阶段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既需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更需要建立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兴孪 沈维涛
本文基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政府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双重治理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问题,根据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情况与变更前的公司绩效,构造了一个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央控制类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适度干预的公司并购绩效优于政府过度干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内部人控制 并购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彩 高波
文章主要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正处于转型的中国为研究背景,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人控制用一系列指标进行量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公司绩效,在对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之间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
关键词:
转型经济 内部人控制 上市公司绩效 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文君 罗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所有者缺位”而引发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内部人控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尹伯成 薛锋
现代企业理论表明,内部人控制产生与公司股权结构有关。当股权相当集中时,不易产生内部人控制。我国上市的国有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通常一股独大),但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惊人,根源在于所有者缺位,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却是代理人,都有为了自己利益而偏离全体股东利益的动机。因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股权结构 所有者缺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