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1)
- 2023(10532)
- 2022(8642)
- 2021(8030)
- 2020(6791)
- 2019(15039)
- 2018(14235)
- 2017(27932)
- 2016(14900)
- 2015(16698)
- 2014(16336)
- 2013(16135)
- 2012(14675)
- 2011(12500)
- 2010(13020)
- 2009(12931)
- 2008(12575)
- 2007(11235)
- 2006(10036)
- 2005(9488)
- 学科
- 管理(60493)
- 业(56234)
- 济(53495)
- 经济(53382)
- 企(52215)
- 企业(52215)
- 财(40154)
- 融(27729)
- 金融(27727)
- 银(25809)
- 银行(25804)
- 务(25073)
- 财务(25039)
- 财务管理(24984)
- 行(24756)
- 企业财务(24107)
- 制(23642)
- 方法(23143)
- 中国(22068)
- 数学(20230)
- 数学方法(20111)
- 体(15887)
- 业经(14169)
- 体制(14120)
- 财政(14039)
- 农(13547)
- 政(11297)
- 中国金融(11196)
- 地方(11044)
- 度(11000)
- 机构
- 大学(200230)
- 学院(199807)
- 济(86928)
- 经济(85122)
- 管理(78212)
- 理学(66333)
- 理学院(65786)
- 管理学(65064)
- 管理学院(64676)
- 研究(60950)
- 财(59258)
- 中国(58644)
- 财经(42119)
- 京(40038)
- 经(38125)
- 财经大学(31452)
- 中心(31001)
- 江(30734)
- 科学(29624)
- 所(28856)
- 经济学(28661)
- 融(26080)
- 经济学院(25927)
- 金融(25574)
- 北京(25266)
- 州(24668)
- 研究所(24382)
- 银(24179)
- 商学(23643)
- 农(23527)
- 基金
- 项目(122543)
- 科学(98352)
- 研究(93831)
- 基金(92375)
- 家(77167)
- 国家(76504)
- 科学基金(68221)
- 社会(63769)
- 社会科(60737)
- 社会科学(60720)
- 基金项目(48015)
- 省(46289)
- 教育(43053)
- 自然(41244)
- 自然科(40331)
- 自然科学(40323)
- 自然科学基金(39665)
- 划(37980)
- 资助(37837)
- 编号(36991)
- 成果(32200)
- 制(31129)
- 部(28881)
- 重点(27256)
- 国家社会(27139)
- 性(27102)
- 创(26351)
- 教育部(26327)
- 人文(25665)
- 课题(25376)
共检索到325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振国
首先在回顾转轨和转轨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的成因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从财务治理权配置的角度论述了资本结构决策的目标——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最后对我国内部人控制条件下资本结构决策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建立简单模型,证明了转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是举债,直到因债务融资引起企业财务亏空概率达到危险区时才最后发行股票。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理论上讲,这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实践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应加以规范治理。
关键词:
股权融资 偏好 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伟 穆爱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亿红 江青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少学者都以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进行论证分析,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仅以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作为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是表面的。本文从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造成这一偏好的深层原因在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行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偏好 成因 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褚晓琳 王文举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本文从内部人控制这一视角,将经理层作为内部人的代表,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内部人控制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内部人控制 博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大股东 再融资 股权成本 债务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凯 俞伟峰
文章结合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性因素。由于国有控股股东以利税总额最大化为目标,降低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税盾价值,增强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而且股东利税分离程度越低,公司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表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率最高,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率最低,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率居于两者之间,而且所得税税率越高,民营控股和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债务融资。
关键词:
控股权性质 债务融资税盾 股权融资偏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春玲 苏广艳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控制权配置与股权激励偏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实际控制人性质中民企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2)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低;(3)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4)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股权激励 偏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明 刘社建
本文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的融资行为特征及其投资效应,结果表明:股权分置状态下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分离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股权融资偏好内在地决定了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低效率,造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闲置和空转,以及大量的盲目投资、规模型投资和速效型投资。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融资偏好 投资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兴开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既有公司自身利益的驱动,也有我国股票市场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的因素,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会使得上市公司在热衷于股权融资时既给公司自身、也给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完善上市公司评级体系;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关键词:
股权融资 治理结构 偏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关键词:
融资结构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