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0)
- 2023(8411)
- 2022(6995)
- 2021(6186)
- 2020(5379)
- 2019(11749)
- 2018(11517)
- 2017(22239)
- 2016(12133)
- 2015(13417)
- 2014(13661)
- 2013(13518)
- 2012(12124)
- 2011(10570)
- 2010(10821)
- 2009(10574)
- 2008(11051)
- 2007(10169)
- 2006(9086)
- 2005(8666)
- 学科
- 企(72869)
- 企业(72869)
- 业(69418)
- 管理(65067)
- 济(50763)
- 经济(50638)
- 财(31877)
- 方法(22255)
- 业经(20544)
- 务(20531)
- 财务(20512)
- 财务管理(20482)
- 企业财务(19501)
- 制(17580)
- 数学(14699)
- 数学方法(14618)
- 技术(13954)
- 体(13119)
- 划(13056)
- 企业经济(12171)
- 体制(11862)
- 策(11466)
- 和(11362)
- 中国(11023)
- 理论(10992)
- 经营(10816)
- 技术管理(10598)
- 农(10451)
- 税(9049)
- 收入(8991)
- 机构
- 学院(178596)
- 大学(176641)
- 济(79513)
- 经济(78059)
- 管理(76206)
- 理学(64779)
- 理学院(64237)
- 管理学(63759)
- 管理学院(63382)
- 研究(51744)
- 财(46211)
- 中国(43827)
- 京(36085)
- 财经(34833)
- 经(31465)
- 江(28692)
- 科学(25908)
- 财经大学(25679)
- 经济学(25184)
- 所(24524)
- 中心(24020)
- 商学(22919)
- 商学院(22706)
- 经济学院(22680)
- 北京(22443)
- 州(21780)
- 研究所(21052)
- 业大(19660)
- 农(19087)
- 经济管理(18977)
- 基金
- 项目(109587)
- 科学(89491)
- 研究(83633)
- 基金(83601)
- 家(70110)
- 国家(69441)
- 科学基金(62713)
- 社会(57500)
- 社会科(54605)
- 社会科学(54589)
- 基金项目(43632)
- 省(41768)
- 自然(38565)
- 教育(37824)
- 自然科(37745)
- 自然科学(37735)
- 自然科学基金(37165)
- 划(34019)
- 资助(33477)
- 编号(32431)
- 制(28941)
- 成果(27150)
- 部(25613)
- 创(24937)
- 国家社会(24551)
- 重点(23869)
- 业(23843)
- 教育部(23291)
- 创新(23252)
- 性(22989)
共检索到27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雪松 孔东民
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化国企内部人行为的代理模型,引入政府强制征收红利因素,考察了最优分红比例和红利征收处置问题。分析表明,政府收入与分红比例呈现倒U型关系:在红利支付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之后,继续提高分红比例会降低政府红利收入。本文强调了国企分红机制安排的重要性,其一,红利征收部门要有激励和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以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避免国企出现无红可分局面;其二,处置红利收入时防止国企利润在国有经济部门内部低效循环,尽量将其导出国企部门,以降低国企争夺红利引致的搭便车激励和寻租行为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红利支付 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汉明 刘广瑞
文章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出发,以2003-2005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来研究国企分红问题,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为中央政府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较少考虑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的需要,红利分配和股利支付率大于终极控制人为地方政府的国有上市公司。而在差异增长率大于0的样本中,发现了相反结论。这一发现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红利分配提供了一定的解释,为我国的国企分红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新的证据。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可持续增长 国企分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在从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两个方面度量政府干预和内部人代理冲突相对大小的基础上,以2005~2008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全面考察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权安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控股股东是政府机构还是国有企业角度考察政府干预国有公司的强弱,还是从金字塔层级角度考察政府行政干预的强弱,受政府行政干预强的国有公司投资行为反而优于受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行政干预虽然有追求非经济效率的弊端,但是它也有控制内部人机会主义的作用。本文的启示为:在市场机制尚未有效约束代理行为之前,行政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燕燕 黄国良
多元化作为企业剩余资源的配置活动要受到企业资源的制约。在"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制度背景下,政府和内部人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有能力也有动力利用掌控的资源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施加影响。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对企业资源和多元化经营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出:研究框架上应突破单一视角的藩篱,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和企业资源同时纳入多元化的研究框架,反映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内容上应在政府和内部人对多元化模式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企业多元化模式方面加以扩展;研究深度上应在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兴孪 沈维涛
本文基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政府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双重治理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问题,根据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情况与变更前的公司绩效,构造了一个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央控制类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适度干预的公司并购绩效优于政府过度干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内部人控制 并购绩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承耀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张承耀在1994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教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详细内容参见1994年第6期《改革》杂志)。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国有大中型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利
我国国企存在“内部人控制”和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综述了我国多名学者的看法和观点,最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潘明清
基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管制的制度背景,采用2008-2015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政府管制与国有企业财务决策行为、股利无关理论以及管理层短视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制扭曲了国有企业财务决策行为,管制程度较轻的国有企业分红意愿与分红水平均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控制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更多地参与研发活动,分红意愿越强与比例越高的国有企业更多地制定研发决策,创新投入的比例更高,中央控制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拒绝了股利无关理论和管理者短视假说,并为实施R&D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准则提供支持。研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提供了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管制 国企分红 企业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潘明清
基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管制的制度背景,采用2008-2015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政府管制与国有企业财务决策行为、股利无关理论以及管理层短视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制扭曲了国有企业财务决策行为,管制程度较轻的国有企业分红意愿与分红水平均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控制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更多地参与研发活动,分红意愿越强与比例越高的国有企业更多地制定研发决策,创新投入的比例更高,中央控制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拒绝了股利无关理论和管理者短视假说,并为实施R&D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准则提供支持。研究为《
关键词:
政府管制 国企分红 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宝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亮 程培先
结合政府对国有企业薪酬控制的制度背景,本文就政府控制对国企管理层代理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薪酬的控制加大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国企垄断属性加重了此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成本越高。相应的治理对策是:从公司治理入手,提高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属性的负面影响;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约束管理层权力,降低管理层寻租能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管制 代理成本 垄断企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大鹏 常语萱
政府内部控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对于明确政府主体关系、落实财政预算治理和加强反腐廉政建设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政府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对政府内部控制的理解相对碎片化,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仍没有明确的导向。在对原则导向或规则导向的讨论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建立政府内部控制整合导向,使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各自发挥控制优势,并统一于政府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其中,原则导向以目标和结果作为政府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则导向以标准和过程为政府内部控制提供静态抓手和动态路径。基于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各自控制效应的发挥,整合导向的实施效果与导向选择的研究意义相互吻合,在政府治理、财政治理和党政治理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凤元 尹世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政府职能的发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我国政府朝着法制、廉政和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腐败问题不断出现,反映出政府治理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作为政府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其建设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政府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从2014年1月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执行。该规范为我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一个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现象。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当所有者缺位或其目标非理性时;来自公司外部的和内部的对经营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唐大鹏 常语萱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提高政府公信力,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政府财务信息是政府治理状况的直接反映,高质量财务信息是解除公共受托责任、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政府财务信息造假导致的社会公众政治认同感降低,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满足政府公信力对政府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机制设计以及制度安排中,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是政府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通过"三分一轮一流程"完善政府财务信息管理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在"三分一轮一流程"对政府财务信息管理应用思路下,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为政府财务信息提高政府公信力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