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3)
2023(10900)
2022(9191)
2021(8791)
2020(7462)
2019(17295)
2018(16821)
2017(32323)
2016(17091)
2015(19168)
2014(18596)
2013(18117)
2012(16015)
2011(13727)
2010(13267)
2009(12064)
2008(11671)
2007(10140)
2006(8486)
2005(7178)
作者
(43172)
(36177)
(35783)
(34013)
(23015)
(17078)
(16346)
(14112)
(13592)
(12726)
(12254)
(12051)
(11180)
(10999)
(10971)
(10948)
(10831)
(10716)
(10371)
(10320)
(8620)
(8568)
(8458)
(8253)
(8022)
(7933)
(7920)
(7850)
(7071)
(7006)
学科
管理(64785)
(62684)
经济(62618)
(60012)
(54277)
企业(54277)
方法(32651)
数学(27979)
数学方法(27606)
(23629)
(17249)
财务(17191)
财务管理(17155)
企业财务(16355)
(16081)
业经(15359)
(14889)
中国(14767)
(12446)
(11542)
贸易(11534)
(11262)
理论(11109)
技术(10918)
农业(10813)
(10800)
(10798)
(10624)
银行(10617)
地方(10566)
机构
学院(223582)
大学(223056)
管理(100029)
(91420)
经济(89549)
理学(86213)
理学院(85380)
管理学(84232)
管理学院(83732)
研究(62082)
中国(50983)
(45181)
(44715)
财经(35844)
科学(34826)
(32822)
(32560)
中心(31881)
业大(29133)
(27954)
经济学(27163)
(27137)
财经大学(27110)
北京(26793)
商学(26705)
(26592)
商学院(26459)
师范(26343)
(25916)
经济管理(25263)
基金
项目(155463)
科学(125930)
基金(116864)
研究(115820)
(99797)
国家(98971)
科学基金(88755)
社会(75869)
社会科(72159)
社会科学(72138)
基金项目(62393)
(59373)
自然(57981)
自然科(56790)
自然科学(56779)
自然科学基金(55777)
教育(54471)
(50007)
编号(47110)
资助(46452)
成果(36267)
(35535)
重点(34243)
(33533)
(31950)
教育部(31785)
国家社会(31709)
人文(31654)
创新(31196)
(30486)
期刊
(94860)
经济(94860)
研究(59768)
中国(41536)
管理(40671)
(39839)
科学(28550)
学报(27379)
(23503)
大学(23007)
学学(21655)
技术(21433)
教育(20926)
(20024)
金融(20024)
财经(17732)
业经(16334)
农业(15802)
(15251)
经济研究(14655)
财会(13273)
问题(11908)
会计(11723)
技术经济(11100)
图书(10798)
现代(10698)
理论(10674)
商业(10594)
(10251)
(10124)
共检索到32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章卫东  李泽宇  郑鸿锐  胡鹏波  
近年来,上市公司内部人利用信息披露、盈余管理、并购等手段操纵股票价格违规减持的现象,引起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及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内部人减持与并购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人减持公司可能采取并购方式的伪"市值管理"来迎合内部人减持,并且上市公司发起跨行业和未经证监会审核的套现并购时,内部人减持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并购后内部人未进行减持的上市公司,并购后内部人进行了减持的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比例更高,套现并购的"双高"现象更加严重。本研究从内部人减持前发起并购视角揭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潜藏的动因,不仅有助于投资者识别内部人减持前发起并购的真实意图,还可以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及内部人减持行为实施有效的"精准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红波  饶晓琼  张哲  
并购为什么会产生商誉?效率观认为,商誉是收购方为了获取协同效应而支付的成本;而套利观认为,商誉是理性内部人利用市场无效率和公司间估值差异套利的工具。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并购商誉是否影响内部人减持股票,实证检验这两种观点在我国的适用情况。研究发现:在商誉占总资产或净资产比重越高的公司,内部人越可能减持公司股票、减持套现的金额也越大,本文的检验结果支持套利观假说。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人减持套现规模越大,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越严重。本文从内部人减持的视角证明了溢价并购背后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热衷溢价并购的深层动因,为监管层治理高溢价并购和内部人违规减持现象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叶会  陈君萍  
以A股上市公司在2009—2019年发生的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前一年的限售股解禁比例对并购业绩承诺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业绩承诺的公司,内部人在并购后会进行更频繁和更大规模的减持,并且能够从减持中获取更高的长期超额回报。拓展性检验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制度和减持新规可以有效抑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驱动的并购业绩承诺;当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越不利、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自利动机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越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支晓强  王瑶  侯德帅  
业绩承诺作为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可能是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利器,也可能沦为内部人自利的工具。本文以2008—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在业绩承诺期内减持规模显著增加,尤其当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低、分析师乐观度较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更大。当公司业绩承诺实现率虚高时,内部人减持也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内部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承诺期内高位减持套现,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此外,本文还发现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在非关联并购、民营企业以及外部媒体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人主要在业绩承诺期后期减持。并且,当业绩承诺水平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越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机理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内部人信息优势和自利行为的相关文献,同时对于完善业绩承诺监管和改善投资者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吕飞  干胜道  冯亚星  孔俊雄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一方面通过协同效应达到一定的战略利润目标,同时影响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内含价值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未来预期价值将直接反映到公司的市值中,资本品牌溢价则以不同时期、不同资本市场定价差异的形式间接反映到公司市值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彦敏  葛文雷  
境外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国内优质企业境外上市的幕后推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本文分析了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正在形成的新的较为成熟的模式,当前在次贷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政府应加强监管,避免外资对于国内优质企业的低价并购,防止战略性资源的流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诗怡  
2014年5月,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随着市值管理的权威地位得到认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以湘鄂情在并购重组中的市值管理为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市值管理跑偏问题。本文发现,在并购重组"松绑"的背景下,借"市值管理"的名义,湘鄂情通过发布并购公告,抬升股价,大股东趁机精准减持套现。只有严厉打击追查操纵股价的行为,合法合规的进行并购重组,才能实现资本市场下有效的市值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诗怡  
2014年5月,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随着市值管理的权威地位得到认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以湘鄂情在并购重组中的市值管理为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市值管理跑偏问题。本文发现,在并购重组"松绑"的背景下,借"市值管理"的名义,湘鄂情通过发布并购公告,抬升股价,大股东趁机精准减持套现。只有严厉打击追查操纵股价的行为,合法合规的进行并购重组,才能实现资本市场下有效的市值管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井林  刘淑莲  杨超  
从公司IPO决策的融资动因出发,分别检验公司IPO募集资金对并购可能性与内部投资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IPO为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反向说明了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共同驱动了公司IPO决策。公司内部投资支出所占IPO募集资金比例显著高于并购活动,说明内部投资成长是IPO公司成长模式的常态,而并购扩张可能是IPO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选择。并且发现公司IPO后的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洽   王霞   袁天荣  
以2009—2021年被并方为上市公司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双重视角系统地分析被并方CEO并购补偿的作用是代理问题加剧的财富转移还是代理问题缓解的薪酬契约完善。研究发现: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低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正相关,更多地体现为薪酬契约完善;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高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负相关,直接后果是压低了被并方的并购溢价,更多地体现为财富转移。薪酬契约完善假说与财富转移假说得以存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同协同效应下被并方CEO留任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CEO留任在并购补偿对并购溢价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并方CEO并购补偿对主并方短期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并购后商誉减值具有负向影响,说明从整个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被并方CEO并购补偿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薪酬契约完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余中东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许多大公司实施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战略并购。本文首先界定了基于核心能力并购的含义,然后在分析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战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永梅  余璇  
企业并购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并购活动的较高失败率,因此对整个并购活动实施内部控制和建立合理的内控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企业并购实务的调查,将并购交易分为边界清晰的决策、接管、整合及评价四个流程,并明确了相应流程的风险所在及内控重点,构建出一套包含控制目标、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控制内容与控制方法的较为完整的并购内控评价体系,以期防范和控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多种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晓哲  朱南军  
本文跟踪了并购事件层次商誉从形成到首次减值的过程,并将商誉减值时间和减值风险分为合理减值和延迟减值两部分,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的半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理减值时间和风险无法衡量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并购特征中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与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并购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高估并购溢价,对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风险认知不足,进而延长商誉减值延迟时间、降低商誉减值及时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誉减值及时性领域做出了有益补充,为有关部门完善商誉减值相关准则和制定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宏斌  姚禹  
并购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活动。推动企业并购的动因可总结为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交易费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三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并购也是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一种手段。文章首先搭建出以并购促进企业有效市值管理的框架,其次以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为例印证了并购的协同效应是进行市值管理的有效前提、并购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是进行市值管理的有效保障、并购后的绩效增长是市值管理的关键因素。采用事件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具有正协同效应的并购对市值管理的作用,以为企业借助并购行为完善市值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